新版三国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 【节选】朱苏进谈三国
    头像
    军事野猫 9
    2019-2-8
    只看楼主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咱们说说《三国》吧,当编剧的任务落到你的头上以后,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和设想?
      朱苏进:“三国”的故事大家都熟,所以都是素材上的准备,这实际不费什么劲,何况这是一部小说,不是历史,和历史有很大差别。但它又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小说,是经典。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方法,经典意味着有它自己的光辉灿烂,任何对它的改动都会导致有些人的不满。这个经典在15年前被人家拍摄过,这属于重拍。大多数老百姓在那个时候第一次看了《三国演义()》,在很多人心目中会形成一种初恋般的情怀,哪怕它是一个丑丫头,何况人家还不错。后来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比它好一个档次,人家还是觉得那个好。第二,15年后重做这个事,除了影视技术上的发展,不用说肯定比原来好很多,就是故事的重新表述,所有人都喜欢看到一个新鲜的“三国”。人人心里都有一部“三国”,这改动应该怎么做,无非是一个老朋友出门15年又回来了,一进门你就知道还是他,但是又十分新鲜。同时《三国》又是不能有颠覆性改动的,不能做变性手术,只能做整容手术。在此意义上,《三国》的创作可谓程度是相当大的。《三国》的笔墨不是主要集中在故事上而是集中在人物上,六大命脉性人物以及若干经典性的意境情节。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新版的创作中有哪些突破?
      朱苏进:不敢讲突破,创造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人物,《三国演义》开始就是桃园结义,我连写都没写,因为我觉得不好看,意境可以在后面的台词中不断出现。《三国》一出场就是曹操,曹操刺董,戏剧化的成分就出来了,从董卓一声喷嚏开始。曹操是这部戏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创造出的最杰出的人物。跟着人物走,这些人物不是我捏造出来的,是《三国演义》提供的,在书中可能就是几句话,我会把它发展出来,让它枝繁叶茂。当然故事必须要好看,必须要悬念丛生,必须要人物栩栩如生。
    看高清大图,打开贴吧App
    92
  • 头像
    军事野猫 9 楼主
    2019-2-8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按照小说来写的?
      朱苏进:怎么能按小说呢?小说120回,八九十回诸葛亮就死了,我认为“三国”精华已尽。但是有一条,取之于“三国”,展开故事,好看。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说说让人物枝繁叶茂具体的例子?
      朱苏进:比方说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大雨(blog)之中逃跑,半路上曹操突然站住了,陈宫以为他要回去安葬吕伯奢,曹操说不是,说酒和肉还在那儿搁着呢,下着大雨,我们饥肠辘辘,不出天亮我们就得冻饿而死,我们回去吃酒肉去。陈宫非常生气,但曹操安葬了吕伯奢,还敬他一杯酒。再比如三顾茅庐,张飞脾气非常暴,第三次去就再也忍不了了,说,我放一把火烧了草庐,看这次起来不起来。关羽赶快把他拉住,骂他几句。在我的戏里,他就真的放了一把火。
      三联生活周刊:像这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你这样改动,观众能接受吗?
      朱苏进:我认为没有什么障碍。我觉得这不是改动,是生长出来的东西,原来细节里有的。只是它长三寸,我给它长五寸,长饱满。张飞这样的人岂能说说而已,所以诸葛亮下山后对他说:翼德,你欠我一座草庐。张飞说:你助我哥哥打天下,得天下以后我给你盖一座800里大的草庐。这样符不符合他的个性?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不是按你这种创作思路走的。
      朱苏进:我准备冒这个风险,而且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导演、演员都喜欢,否则我们不是拍成和15年前一样的东西了吗?要是《三国演义》已经有的一点都不动,那就糟糕了,打仗打了好几百次,我只能写三四次,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试一试看。
      三联生活周刊:哪些东西被你给舍掉了?
      朱苏进:大量地舍掉。《三国演义》前五分之二是跟“三国”没关系的,“三国”的建立是在刺董大战之后。十八路诸侯,把故事集中到哪个方面?那还是魏蜀,曹操和刘备,基本命脉线。但它是从道德价值方面确立的,一个是忠,一个是奸;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乱贼。但《三国》不是。
      三联生活周刊:后人看《三国演义》,都是从一个忠奸好坏的方面来判断。
      朱苏进:这个不好,这会极大地削弱人物的魅力和价值。兄弟之情,结义,有很珍贵的东西,比如对朋友,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忠义很好,也是东方的传统,可是对国家完全归结于对帝王的忠义,忠义就超越了是非爱憎。比如这人很恶,但他是我哥,我也对他忠,这就不是我所张扬(blog)的态度。我是把忠义作为一种人性、人格拆出来的,故事上的财富,不是说道德价值上的东西。
  • 头像
    军事野猫 9 楼主
    2019-2-8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体现曹操这个人物的性格,还有刘、关、张的兄弟情谊,还有诸葛亮一直忠于刘备,这些你在创作上有哪些偏重?
      朱苏进:曹操在《三国演义》里基本上是一个恶角,但我更多讲他的雄才大略,他大奸大恶,但他也极其爱才。他可以不爱儿子,不爱老婆,但他爱他的将军。他读陈琳(听歌)讨贼的檄文,一下跳起来,第一句话就是骂边上的曹丕、曹植,这种文章你们怎么就写不出来?以至于对赵子龙,下令不得放箭,夏侯淳以及张辽都劝他,你难道忘了关羽的事了?“丞相,您不能见一个爱一个。”还有把赤兔马送给关羽的事,书中说“一声马嘶”,曹丕牵着马出来。曹操说:“我儿一直想要这匹马,我认为他不配。”只要加一点就行了。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传统的忠、孝、义,这里面写得都挺丰富的,你怎么处理?
      朱苏进:保留。“刘关张”已经成圣了,你连碰都不能碰了。可为的地方大量为,曹操就超越了好坏,他恶起来比谁都恶。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多次战役,为什么只描写了三四次?
      朱苏进:我没统计过有多少次,大的有三次:官渡、赤壁(
    )、火烧夷陵。为什么?因为这三次战役集中了大部分主要人物,三大事件,三国命运性的转折,至于其他的就是穿插起来。
      三联生活周刊:你以前写军事题材的作品对写这些战争有帮助吗?
      朱苏进:《三国演义》有个非常好的特色,它的那些战争有时不是讲战争之型而是战争的意境。比如赤壁之战,它写过多少水战吗?只写过一个草船借箭,大量的战争发生在鲁肃、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巨大的千里赤壁,30万水师、50万陆军在边上陪衬。我按这个来,而且我把它做得更舒展,这也是《三国》的特点之一。凡是它战争的时候并不都是车马枪箭,很多是一种杀机。罗贯中按照话本来写,很多事情与历史无关,另外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候是感受那种英雄气节,赤兔马、青龙剑。忠义不忠义我认为是第二等的,基本情怀是英雄情怀。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根据《三国演义》,你在创作中有没有吸取其他素材?
      朱苏进:《三国志》之类的传记当然有。举个例子,比方说白门楼这场戏,杀吕布,这都有,张辽押上来,男子气;吕布押上来,捆得像个粽子似的,这些都没有什么。但是出来一个重要人物,陈宫。《三国演义》里就是他骂曹操,曹操不忍心,最后还是杀了他。《三国志·陈宫传》里陈宫就是只求一死,你不杀我,当年的事我就给你到处说。曹操就问:你死后你母亲怎么办呢?陈宫大意是说:我闻古人说欲取天下者不伤妇孺,你不会杀我母亲。曹操又问:你那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谁来教养呢?陈宫答道:不伤妇孺,你也不会伤害他们。曹操说,真要走吗?送送你吧,然后牵着陈宫的手走到行刑的地方。这些是我加的,但那些话是《三国志》里的,就比《三国演义》里好,更有魅力,更符合我对这个人物的感受。
      三联生活周刊:整体上把握的标准是什么?
      朱苏进:首先我是改编《三国演义》,剧名叫《三国》,简洁明快。第二,我忠实的不是历史,那个历史正如易中天(blog)所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典故都是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当小说和历史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除非它那个历史事实更像小说更有魅力,比如陈宫,你听起来就不那么像历史了,这就是传记带来的魅力。第三,在创作和改编的时候,我不是嫁接和移植,而是让它长出东西来,是属于它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3年的创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
      朱苏进:不多。最艰难是提纲的时候,这涉及所有人物的定性,当这个完成后其他就好办了。写《三国》我觉得比写其他剧本都轻松。
      三联生活周刊:制片方有什么要求吗?
      朱苏进:我把我的故事跟他讲,当然要在制片方、导演都同意的情况下。我通常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先有一个大纲,提纲通过后再做。做《三国》我多做了一个,首先是一个立意和梗概,讲清楚每一个人物的定位分析,故事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写哪些重要人物,这就多了一个步骤。
      三联生活周刊:他们是否提出过不同意见?
      朱苏进:很少,凡是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都是希望我更变。比如他希望我加女人,《三国演义》有两个半女人,貂蝉一个,孙小妹一个,吴太夫人算半个。一个漫长的戏没有女人怎么办呢?我能拒绝的都拒绝了,但是一部戏太干巴了没法看,我就设计了一到两个。
      三联生活周刊:在哪个环节设计的?
      朱苏进:司马懿的侍妾。司马懿是曹操的继承人,我觉得他是一个仅次于曹操的要害角色,他性格上的光彩是很厉害的。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或者说一个杰出的阴谋家,怎么展开他的戏呢?他的内心独白怎么办?他得有个说话的伴儿,或者说这个人有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丫头。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大家都是边看边骂。
      朱苏进:也许《三国》会有这样的命运,我不会在意的。大家首先的反应一定是排异的,这是一定的。《三国》不但是一部戏,它会是一个社会性话题。经典性名著都是这个命运,这也是正常的。如果是大部分观众觉得没办法接受,那肯定是编剧错了。互联网上的我不会在意,我比较在意那些大爷大妈的意见,这个更真实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三国》换了好几个导演,现在是高希希(blog),高希希以前拍的几个剧都挣钱了,所以制片人杨晓明觉得他把握更大一些。
      朱苏进:大概是这样,高希希看过剧本后很喜欢,属于主动请缨的。高希希没有拍过历史剧,制片人选择他是因为他拍过几部戏在市场上反映都很好,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导演。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写剧本的时,是否想过今天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他们的一些价值?
      朱苏进:想了很多,每一部电视剧的训练基本上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 头像
    军事野猫 9 楼主
    2019-2-8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故事和今天的观众之间是否建立起一种关联?
      朱苏进:这个关联应该是天然的存在,如果现在的人还愿意看《三国》的话它肯定有。比如我抽出6个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孙权(听歌 blog)、司马懿,这是6种经典性格。
      三联生活周刊:其他我们大家平时比较关注的人物呢?
      朱苏进:第二类,就是重要人物,大概有二三十个,就是关羽、张飞、董卓、袁绍、马超、曹丕之类的,还有荀彧等一些重要谋士。
      三联生活周刊:对白上和老版《三国》区别在哪里?
      朱苏进:老版的台词半文半白的,我是一种故意的白。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大凡文人谋士都是出口成章,大凡武士出身说话都掷地有声。但超一流人物比如曹操,他有时出口成章,有时发出的声音像**一样。好的台词是不看屏幕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好的台词一句话就能把一个人定在那儿,不看他也知道是谁说的。
      三联生活周刊:能举几个你写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台词例子吗?
      朱苏进:我也记不太清了。比如“张飞赵云,刀枪能杀人;诸葛孔明,舌头能杀人;奸贼曹操,目光就能杀人”。《三国演义》里没有,我的台词里面就有,符合不符合他们的味道?我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比看书更有味道,因为书看到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记不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传记,伟大的素材堆积。
      三联生活周刊:罗贯中当时写作的时候也有很多局限。
      朱苏进:很多原因。《三国演义》里也讲得很清楚,罗贯中基本上是一个失意的文人,他有皇家的远房血统,有一点待价沽名。写书的时候也是在乱世,那时候他非常渴望圣君,这个圣君必须是按照天道(
    )来的,不是逆贼。而这个圣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帮文人是他最得力的大臣,像司马懿,像诸葛亮。从小说来讲是非常低劣的小说,从故事上来讲是伟大的故事,为什么说伟大,它至少提供了几十处千古不灭的经典,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曹操刺董、白门楼、赤壁大战……而这些经典放在人类关系史上都是经典故事。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拿过来,把歌德的诗拿过来,把希腊的神话(听歌)故事拿过来,放在同一个层面讲,我们的《三国演义》不愧于此。“三国”是部虚假的历史,但是伟大的英雄传。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它的一个局限性,然后回避掉这些东西?
      朱苏进:看小说的时候,好的和不好的,没想就明白了。最早激动你的那一部分往往就是最可靠的那一部分,这就是直觉。你会想一下那些英雄壮志,那些兵器,那些忠义,那几个场景。这些东西,是金簪上顶处的那颗钻石,把这些东西把握住,就够了。(王晓峰/文 实习生林静瑶对本文亦有贡献)
  • 头像
    谦卦 9
    2019-2-9
    塑造人物高于历史情节,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打开APP查看30条评论
  • 头像
    Tinga画 7
    2019-2-19
    感觉有一些精彩的部分被删去了挺可惜…但是无法否认,编剧很有个性,做得也很优秀,一些细节的魅力体现备至。当然,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重塑
    打开APP查看2条评论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3-6
    还有人物周刊的访谈也非常有趣。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3-6
    看小说的时候,好的和不好的,没想就明白了。最早激动你的那一部分往往就是最可靠的那一部分,这就是直觉。你会想一下那些英雄壮志,那些兵器,那些忠义,那几个场景。这些东西,是金簪上顶处的那颗钻石,把这些东西把握住,就够了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也是我入坑的契机。
    当然躺坑底是因为其他的东西了。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3-6
    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司马懿,朱苏进眼里,这六大人物是命脉,托举起《三国》的全部版图和个中精气。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剪裁,把观众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们拧上了《三国》的龙骨。
    因为不喜欢老版《三国演义》的文言台词,朱苏进在新版里毅然“穿越”——乱世枭雄们操起当下的流行话语嬉笑怒骂煮酒论道。
    朱苏进曾制订过四大改编原则——人物大于“是非”、戏剧高于“道德”、审美优于历史、创造优于遵循。所以他彻底抛弃了蜀汉正统的道德观,在《三国》里不作任何道德评价。
    鉴于他本人直到现在仍搞不清三国时代究竟打了多少仗,朱苏进告诉和自己一起创作的两位同行:对阵、交兵、攻杀,这是个泥潭,万不可陷入。漫卷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三国演义》面前,他提出:慎写战争,慎写战场。
    不难想见这样的改编在开播之初迎来的漫天板砖和口水。朱苏进早有预料,因此“情绪稳定”。“创作是审美,学问是科学。我们是搞创作,不是搞学问。审美在技术上讲甚至反科学,但在意境上与科学相通。打个比方,科学是人体静脉,审美是人体动脉。别忘了,两者共有一个心脏!”
    就电视剧来说,不好看就是不道德
    人物周刊:《三国》是你编剧的第5部古装题材电视剧,这次创作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朱苏进:以前我做电视剧,一般就是把人物、故事想好,做一个详细的分集提纲,然后就写了。这次我需要先思考一下来定位,我写了一个一万多字的东西,包括如何对待经典、再创造的限度、理想的再创造的方式、如何对待三国时密如丝网的各种大小战争(我至今都不知道三国时期打了多少仗,实在是记不住)、如何对待三国里诸侯级别的人——六大命脉人物以及一些文臣武将,还有台词、细节、价值观,诸如此类吧。因为这么大一个题材是个大湖泊,是多条水道的交汇处,我自己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人物周刊:作为作家出身的编剧,你非常熟悉三国题材,为何这次改编这么费劲?
    朱苏进:三国是座高山,同时又是个陷阱。说它是高山是因为几乎所有中国人,尤其中国男性,一抬眼就能看见它,像太阳一样挂在他的生活里,作为影视来讲,它肯定是个热烈的关注对象。但它又是陷阱,无论你怎么表现都会招致相当多的质疑,这是肯定的。现在的质疑声之大,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计。但必须要创新,我的方法就是把《三国志》、《三国演义》不但看成伟大的经典,同时也要看成一堆素材。一部经典,你觉得它伟大得像天上的星辰,你说它非常耀眼让人憧憬,以这样的心态是无法编剧的,它成了你供着的那个神。比如我们写毛泽东邓小平,即便他们是伟人,别忘了一旦进入编剧这个意境,他们仍然是一堆素材。
    人物周刊:把那些东西视为素材,是否意味着不再要求像历史那样精确?
    朱苏进:对,基本不考虑。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三国演义》它取材于历史小说、话本故事,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历史。这里就带来一个问题,与三国相关的素材并不都在《三国演义》里,野史里还有很多故事,我在荆州就听到很多民间故事。所以我主要取材于《三国演义》,但不考虑它是否历史,只考虑我们所知的事对塑造、创造人物有无帮助,有就使用,没有就在人物的基调上再让它生长出来。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觉得,里面很少有人物类型,更别说内心的捕捉了。人物怎么疼、怎么爱、怎么恨、怎么妒忌,这些在创作里属于软件的部分,就是一个编剧真正的责任。
    人物周刊:完成这些思考之后,你对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成见是怎样取舍的?
    朱苏进:就是是否好看。作为电视剧,不好看就是不道德。当然好看也要有内涵。现在《三国》收视很好,我不相信骂就能把它骂火了,还是有它的道理。改编时思维会不断地打开,像《三国》这样一个马拉松,它又包含着很多个百米冲刺。你比方说桃园结义,我不喜欢这东西,觉得不好看。中国人后来熟知了刘关张整个命运,回过头来才觉得桃园结义非常了不起。你说蒋介石、袁世凯他们结了多少义?(笑)其实我原稿没有,后来心虚,最后一稿加上去了,结果现在因为才10秒,骂声一片。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观众的这些骂声?
    朱苏进:其实我女儿那个年龄段,20上下的年轻人,这些喜欢看的观众,没到文化人那个境界来看《三国》,完全当电视剧看,就会觉得比较好看。一旦他有自己心中的三国了,他也许会看到很多意外很多陌生,有时会对他之前所熟悉的东西造成一种侵犯,精神上就会排异,屡屡被侵犯那就会愤怒,因为他没有认同。我不觉得我颠覆了,绝对不敢,经典是颠覆不掉的。但《三国》有些地方确实是颠覆了对经典的观念和意识,我觉得还是个思维方法的问题。
    曹**不用替他操心,他乐着呢
    人物周刊:你所做的最主要的改编是什么?
    朱苏进:第一当然是曹操。以前他基本上是一个负面角色,但在我看来曹操是个非常精彩的人物,包容了很多很极致很透明的特质,我有时觉得曹操像钻石一样,有48个剖面,所有的缺点都历历在目。妖精,他真是个妖精!比如我看到曹操和陈宫在一起醒来时看到桌上的剑,说了一句“要杀便杀,犹豫什么,搞得自己很痛苦”,我就在那里哈哈大笑。这就是曹操。
    第二个就是刘备。我不敢说颠覆吧,我从来不相信刘备是个忠厚长者,他就是个帝王就是个枭雄。
    第三就是《三国演义》的价值观,王道正统,非常令人讨厌,但讨厌中很多也是中国最珍贵的价值观,比如忠义。所以我心目中的人物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按照我心里的模样把他塑造出来,那些所知的素材或者创作中能想到的东西,都作为他的肌肉、羽毛一片片地长上去。我编了很多情节和细节,这也是遭骂的地方。
    人物周刊:你编出来的东西,主要是什么?
    朱苏进:我想首先需要说明,这是个思维方法上的事。在我后人看来,罗贯中你根本就没写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一场战争、一句台词、一些片段,生长出很多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符合《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定位。按照《三国演义》的逻辑,我就觉得故事不好看,埋在下头的有两个东西,一个是人物的内心,一个是这个人物和张三李四更加复杂尖锐的、真实的人物关系。《三国演义》大多是讲事、讲行为,讲一两句能把人物像钉子一样钉在历史上的经典台词,像“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既生瑜何生亮”。
    人物周刊:在你自己丰富起来的人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朱苏进:诸葛亮吧。
    人物周刊:为什么?很多人会以为是曹操。
    朱苏进:曹**不用替他操心、替他悲伤,他活得太快乐了,在我看来他取天下为己用,又等于弃天下为己用,他乐着呢。死之前立遗嘱,不谈国家,不谈天下,谈他12个老婆如何处理:一个个放回,你们愿意再嫁人愿意回去都行,多潇洒。诸葛亮不是,他死不瞑目,很悲伤。他的悲伤是深入骨髓地建立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基因中的一种古代士大夫情怀,这种悲伤很动人。
    六出祁山的时候,按他的智力判断,他应该知道完成大业是很难的,但是这个人就是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中国人,我以前非常喜欢、非常憧憬这样的东西,后来非常怀疑。
    我们内心经常有矛盾,很痛苦,就是诸葛亮这样,不透明,不单纯,掺杂着很多很多利害判断在做事。这就产生一种辉煌的扭曲,中国人的精神经常就是这样,而且越是伟大越是杰出的人物越是会有这种情怀,悲壮或者是悲惨。再就是他和刘备那种互相成全的君臣关系,尤其是刘备称帝之后,很微妙。我们的生活从上到下,不是到处都有这种人生的味道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天敌也是情人
    人物周刊:你放弃了原著的结局,选择全剧在司马懿死时结束,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苏进:根本没必要改编成120回。无论人物故事还是情节意境,之后就没有任何触动我的地方和经典性了,只是一列已经熄火的列车在继续滑行而已,毫无意义。司马懿一死,三国精华已尽。诸葛亮和司马懿,既是天敌也是情人。诸葛一死,司马懿也就多喘了两三口气,很像是一个很伟大的对手消失了以后,另外一个也会虚脱掉。就像光绪是慈禧最大的心病,光绪死了以后她也就过了一两个小时就死掉了。仇恨是一种极辉煌的生命力,危险是极其刺激人的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支撑,当这些没有了,大梁就没有了。
    人物周刊:诸葛、司马互为天敌好理解,情人一说怎么讲?
    朱苏进:牵肠挂肚是一,丝丝入扣是二,第三,即使他们不断地互相剿灭,在潜意识里也是在互相支撑。后面的战事中,司马懿并不是不能够战胜诸葛亮,只是这会使司马家族成为魏国最强大的力量,对曹氏家族是巨大威胁。但是只要曹氏家族有比司马家族更大威胁的时候,他不但是安全的,而且会被曹式家族所用。从互相需要的形态看,两个杰出对手很像一对恋人。
    人物周刊:看来你不介意有观众用男人之间的微妙情感来理解《三国》。
    朱苏进:不介意,男孩子看精神,女孩子看情感,视角不同而已。观众携带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好。我们有些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3个,历来缺乏女性视角。一个伟大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异性进入,我觉得它是残缺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愧对“经典”二字。《三国演义》里面,哪个女性不是道具?所以我觉得只要这种情感是真实的,为此承担骂名比没有创新遭骂要舒服得多。
    人物周刊: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种感受是错位。
    朱苏进:但凡发生这样的情况,肯定暗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凡发生意外、发生错位的时候,它一定要么温暖了你,要么刺痛了你,但是有一条,你再不是常态的你了,对吧?(笑)你一下子变了,好像精神某个地方小小地蹦跳了一下。如果经常能够涨破你的固定思维,我觉得很好啊。曹操就是个能涨破电视剧的人,别人在争天下,他在玩天下,他大于他应该有的事物。
    我的可怕、可笑的技术失误很多
    人物周刊:看得出来,你更多是以一个职业编剧的立场在发言。
    朱苏进:这就是一个职业编剧的道德感,屈从于某种社会价值你会很悲伤:王朝一变,价值就不管用;时代一变,这价值又不管用。是什么使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我坦率说不是它的忠君报国,而是人物各自的精彩命运。在这些命运背后,恰恰承载起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
    人物周刊:有些观众认为这个版本的《三国》,很多台词非常雷人,你怎么看?
    朱苏进:是这样。我建立在这样一个确信上面:我们看到的所有古典题材的故事,当年这些人物说的任何一句话、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小说中这么说的做的,都是后人写小说的时候的一种再创造。所以我就希望台词是一种有古义的白话,但后来写着写着,很多时候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何况我的历史知识历来毛病巨多,我的错别字、白话,可怕、可笑的技术失误很多,历来如此。所以现在看到有些地方,我真想重写。
    人物周刊:比如说呢?
    朱苏进:比如我们对刘备的绝望还是展示得不够。刘备有过非常非常绝望的时刻,老是寄人篱下、东躲西藏;几次让徐州、让荆州,他都推辞,人家还是要杀他。他应该别有一种痛苦,就是有着济世救人、扭转乾坤等伟大使命的人,他应该有被这个伟大使命压得喘不过气的那种绝望,这时会想到我要放弃掉该多好,我要死了该多舒服,就对人生绝望。这个绝望不完全属于刘备,甚至属于所有现代人,我们都能品尝到这种绝望,应该把这个表达出来。
    人物周刊:你介意网络上的那些批评吗?
    朱苏进:不介意,只要他骂得精彩。人家这么做也是一种审美或者审丑,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刺激了他,爆发出他自己的想象。在你创造的地方他再创造,可能是以赞美的方式,也可能是以咒骂的方式,但必定是激起创造的浪花,这就很好。我不喜欢的反而是好像皇上赐恩那样:“这个戏还不错。”我喜欢那种评论,比如“曹操一说话,咱家菊花一紧。”这样的话我喜欢,因为它算精彩的台词。
    人物周刊:这部戏人为地添加了一些女性角色和戏份,是不是为收视率做的妥协?
    朱苏进:对,我们还是要投靠一些东西、服从一些东西。电视剧和文学创作相比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小说是一对一,一个人写,一个人看。你不会发现在电影院里所有人捧着一部小说在看,通常是一个人在看,一盏灯、一杯茶、一个热被窝伴随他。影视就不是,一个群体在做,更大的群体在看。
    凡进入群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平均化趋势,大众化就是平均化,这里面就携带着很多东西,说难听一点,就是媚俗。这不就是一部电视剧嘛,说它是文化商品,一点也不贬低它,说它是艺术也一点不抬高它,它就是这样,你喜欢不喜欢,这都是它的属性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3-6
    屈从于某种社会价值你会很悲伤:王朝一变,价值就不管用;时代一变,这价值又不管用。是什么使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我坦率说不是它的忠君报国,而是人物各自的精彩命运。在这些命运背后,恰恰承载起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
    你觉得它伟大得像天上的星辰,你说它非常耀眼让人憧憬,以这样的心态是无法编剧的,它成了你供着的那个神。比如我们写毛泽东邓小平,即便他们是伟人,别忘了一旦进入编剧这个意境,他们仍然是一堆素材
    入坑契机之二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3-6
    《南方周末》上还刊过一篇文章《可整形但不可颠覆》,我有空发过来。
    打开APP查看1条评论
  • 历史类影视剧最重要的是三条:
    一是理念,即必须坚持文以载道的精神,且不可颠倒黑白,反面例子见《大漠谣》改编的《风中奇缘》,原作者竟然将汉朝抗击匈奴歪曲成汉朝对匈奴的侵略,这种剧情节再好也必须拍死,而像《军师联盟》那样将诸葛亮塑造为带甲上殿直接抓大臣后宫的翻版曹操,还让诸葛亮自己说自己穷兵黩武搞得民有菜色,(居然还有人吹嘘这版诸葛亮塑造得比新三的好,我可QNMLGB,果然在这帮慕强者眼里只要塑造成强臣权臣就是光辉形象,哪怕不是忠臣也无所谓,难怪这么anti新版诸葛亮,毕竟新三诸葛亮哪怕再忠正贤良只要没有在主子面前飞扬跋扈在它们眼里就是弱鸡必须掐死);
    二是可看性,一部影视剧要是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毫无疑问是烂片,光拿着理念没有优秀的情节,还骂观众没品位看不懂编剧导演的深意,我只能说这种片子你就自己孤芳自赏去吧,大众不买账,你再好的理念也没法造福人类,你只有等着美剧英剧来文化侵略的份儿,活该你的片子没人看;
    三才是艺术性和历史准确性,这条可以提升影片的格调,让好看的片子成为精品和经典,这一条包含的是剪辑、舞美、音乐、化服道和历史还原度;
    新三国在前两点上都没有问题,除了在三国戏份上有较大调整,也就是说增加了吴魏的戏份,让三国的情节显得更加均衡,理念上并没有跟风近年来的翻案风,比如:
    首先戏份最多的是刘备,所以某些人说新三叫做曹操传纯属扯淡;
    对于曹操的塑造,在展现他的雄才大略的同时没有隐藏他的凶残,连以往少于展现的徐州屠城都没有隐匿,而是特意给他提了一笔;
    对刘备的定位是尽力践行仁义理念的带头大哥式君主,诸葛亮的定位是智慧的忠贞贤明人臣;
    这些都是历史主流价值观,该剧唯一的问题是抬高了司马懿,不过这个问题从演义这本小说就开始这样了,毕竟“棋逢对手”的情节才具有可看性,虽然我觉得抬高曹真也是有可看性的,不过比较曹真知名度略低,不是大腕儿不吸引眼球啊。
    在第三点上,也就是是艺术性和历史准确性这个问题上,新三国有失有得,朱编剧和高导在情节和节奏的编排上非常出众,但他的史学功底显然是赶不上历史剧大拿刘和平张黎的,因此会缺少一些厚重感,不过在人物形象上,几位主要人物却更接近《三国志》里面的真实面貌。至于一些史实细节的错误,是几乎每一部历史剧都会犯的,比如《大秦帝国》里面一口一个“嬴渠梁”的叫法,94版里面的“后主有诏”,大明王朝里面的太监跟内阁面对面议政,所以这种问题恰恰不算神马大问题。
    打开APP查看19条评论
  • 另外,只要不颠倒黑白,历史向影视剧肯定是塑造人物高于历史情节,最典型的当属《大明王朝1566》,主线情节全部虚构,服装也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官僚的服装虽然华丽庄重但不完全符合真实),但是人物形象和性格真是高度还原了史书里的形象(只有极个别为了剧情需要明显拔高,比如胡宗宪),整体的厚重历史氛围也还原得极佳,里面的文人士大夫个个举止得体,让观众真的感觉到这些人物是“历史人物”,而不是穿了件古装的现代人,例如现在那些古偶剧。
    打开APP查看3条评论
  • 朱苏进真的是业界公认的优秀编剧了,历史剧不是最擅长的,主业是军旅剧,不过他这种史学底蕴略欠缺的风格,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剧本台词更容易翻译成其他语种,向刘和平那种古风盎然,且内涵过于有中华文华特点的台词,其实在翻译成其他语种的时候很难还原意境,大明王朝1566这么精美的剧,这么优美的台词,没法走红世界就是这个原因咯。
  • 头像
    清原アリス 1
    2019-4-8
    先生新剧要上啦,借楼预祝收视长虹。
    打开APP查看4条评论
  • 头像
    1233423556 5
    2019-5-15
    作为小说家的朱编还是不错的,有一定底蕴 个人认为他转向做编剧就完全是为了钱,所以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打开APP查看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