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晚来风起】七夕思君犹忆乡
    头像
    子书非墨 9
    2021-8-24
    只看楼主
    这季节很好。晚来风起,我在窗前窥见落日,爱意经久不息。我对你,思念不止。
    ——题记
    立秋后,成都的夜晚依旧是那么热。
    我拿起一件短款白色小旗袍穿上,在客厅和厨房来来去去晃悠一阵后,擦干了手心的汗,无奈地回到卧室坐下。打开手机熟练的启动空调后滑到朋友圈。我看见无数人再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七夕快到了云云。
    原来,又是一年七夕。我拍了拍脑门,近些年来懒散惯了,差点又错过了七夕。窗外城市的灯火通明,有谁知道一栋楼里,白炽灯下,我曾无数次坐在窗前追忆着过往,恍然如梦。
    阿婉问我追忆着谁,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十三年前,我坐在乡间的小教室里,翻开语文课本,黑色的字体隐约带着墨香,在厚实洁白的书页上写着这样一首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时的我不满十三岁,在念到此处时,一种奇特的感觉从心头漫出,酸了鼻头,我揪着衣襟,此后始知寂寞与离愁。
    如果一首诗能打动你,那必然写的就是你吧。
    “你挺爱讲话,没看出来有什么忧郁青年特质。”阿婉自然不信。
    我笑了笑,轻轻地说:“十八岁以前的那些夏天,我跑遍了整个山头和河沟。我记得时间过的很快,也很残酷。我记事起故乡就有很多习俗。比如正月十四送蛴蟆。”
    我偏过头,对阿婉说“那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习俗,每年正月十四,大人都会带我们扎好蛴蟆灯,然后点燃灯里的蜡烛,带我们走向田野。哦,还有童谣,特别有意思:十四一,送蛴蟆。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唔……对了,还有一首: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成长的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
    我摸了摸绕着我裤腿转圈的小猫咪,又说道“中秋节也有一种习俗,要拿月饼祭月亮,祈求月亮婆婆保佑自己。奶奶还说,偷吃祭品,月亮婆婆会割掉我的耳朵。似乎还有一首童谣,不过我太久没对人说起过,已经记不清了。”
    时间真的很残忍,我眼看着这些节日习俗如同陪伴我长大的月季花,渐渐凋零,枯萎,消失。十八岁以后,这些习俗和知道这些习俗的人都渐渐远去,再也追不上了。我背起行囊,背后是一个几乎无人的村庄和一方方矮矮的坟冢。
    十四一是成长,中秋节是团圆。十八岁,是离别,是相思。
    而后主,他站在小小的院子,阔别故乡一年又一年。也跟我一样在夜深人静时,在异国他乡独自思念着曾经吧。曾经故乡的七夕应该很热闹,有许多很有趣的风俗活动吧,也许还有他印象很深刻的歌谣。一个前半生善于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思念是最痛的。
    梧桐是寂寞的,他也是。梧桐锁住的不是秋天,是故人、故乡、故国,是深深思念着的曾经。时间如东逝水,太久了,除了仅存的旧梦,已经无法知道如今还剩多少熟悉的影子。
    七夕的灯火勾起梦的帷幔,他背负着思念,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月光下晾晒。
    太孤独了,所有的秋风都吹向我,但没有一缕是故乡的味道。
    黄昏和深夜是异乡人最爱的时刻,因为在此剖开心脏把思念摊开,除了月亮,无人知晓你的心事。明天太阳升起之后,你依旧要坚强而倔强地生活下去。
    我问阿婉:”你知道吗,总要有人记得的,记得故乡的习俗,故乡的童谣,故乡的花朵,故乡的方言,故乡的味道,故乡的人……“
    总要有人记得,还有一个李从嘉,独在异乡,望月思故乡。
    我,深深地记得。
    4
  • 头像
    子书非墨 9 楼主
    2021-8-24
    不知道为啥 微博发了2次 但是发完了搜不到自己的微博,冲了会员还是搜不到,好奇怪哦……2333还是回帖吧发一次吧…

  • 头像
    江南有李
    2021-8-25
    来稿收到,编号05
  • 头像
    修行还不够 3
    2022-7-20
    这年头,没几个人能安安静静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