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历史史话】秦隋两代赋役制度比较
    头像
    閑庭信步
    2020-3-14
    只看楼主
    秦隋两代赋役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重农抑商政策造就了倾斜的赋税结构;奢靡残暴导致了苛重的徭役等。这种相似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虽然纯属偶然,但从统治者崇尚重农抑商且赋役无度这一点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赋役的一种共性。
    披览史书,会发现秦隋两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两代都是久经战乱而归于统一的;统治时间都不长(秦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享国14年;隋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享国37年);都仅传二帝(秦始皇、秦二世;隋文帝、隋炀帝),且二世皇帝都奢靡残暴,最终被农民起义所灭,等等。除此之外,两代的赋税和徭役制度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读史使人明鉴”,通过两代赋役制度的对比分析,抑或会寻出其相同点背后所掩盖的历史规律。
    4
  • 头像
    閑庭信步 楼主
    2020-3-14
      一、重农抑商政策造就了倾斜的赋税结构
      健全完善的赋税结构,应是随着农工商各业的发展而设置相应的税种,相互配合,涵盖尽可能多的税源,不使税款有所流失,充分发挥赋税聚财敛财和调节经济的作用。而纵观秦隋两代,工商产业不谓不发达,但工商税收却极其单薄简约,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山东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霸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秦建国之初,“作制明法”,“治道运用,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因而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致力于政治改革的同时,秦又着手于检括户口、清理地籍、整顿田赋制度、强化田赋管理。秦代虽规定“百姓当家则力农工”,“节事以时,诸产繁殖”,即要求农工商诸业共同发展,但统治者的指导思想是“上农除末”,“尊奖兼并”,鼓励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因此,秦代的赋税制度带有明显的“重农抑商”色彩,把组织收入的重心偏向于农业。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颁布法令“使黔首自实田”,即令有地之人自行呈报占田数额和地亩产量,国家据以按亩征税。这就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废除了奴隶主土地占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也使田赋交纳成为定制。秦代田赋负担率很重,由于大兴土木、对外用兵以及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所费巨大,于是便重征百姓,史载征收量达到三分之二,同先秦相比,秦代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了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汉书·食货志》)的严重局面,到秦二世时,“赋敛力度”,“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摧残。
      公元581年,北周扬坚乘时而起,代周称帝,重建了统一全中国的隋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初,在大力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又开始推行均田、检察户口、整顿地籍,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调制。租调制规定,每一丁男、中男皆给永业田和露田,共计120亩。每一受田丁男,年纳粟三石,称为一“床”之租;另纳绢或丝一匹、绵三两、布一端、麻三斤,称为“调”。单丁及仆隶,依丁男所课额减半交纳租调;未受地者,不征租调。均田租调之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占有的矛盾,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为隋代财赋丰足提供了来源。据史载,隋初“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马端临也称“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文献通考》),可见财赋丰足为前代所未有。
      然而,秦隋两代的工商税收却极其简约、单薄。秦代工商税,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从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看,秦代也征过关税,但仅此几种税收,不足以覆盖当时有所发展的工商产业。隋代更是“无(工商)税之国”。盐税历来是封建国家主要的工商税收入,隋初,曾依北周之制,对百姓采自盐池盐井的盐征税,到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帝入新宫。……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从此食盐无税,一直到唐开元九年,138年间都无盐税之征,这也是亘古未见的。酒亦如此,隋初曾对酒实行专卖,国家收取垄断利益,在开皇三年食盐免税的同时,又取消酒坊,从此酒也无税。另外,文帝建国后,把矿冶税和入市税予以罢除,于是工商税收趋于绝迹,赋税制度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土地农业税制形态。
  • 头像
    閑庭信步 楼主
    2020-3-14
      秦隋两代之所以形成如此倾斜的赋税结构,似有如下原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曾经“以农立国”的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行列,因此重农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传统经济思想。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要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古时有所谓“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的极端说法。而为了保证农业的发展,同时又产生了抑制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收益大,如不限制,弃农经商的人必然多,“工商众则国贫”,所以主张把工商业限制在狭小的规模内。这种源自先秦墨翟、商鞅、荀况等人,并为大多数思想家所认可的“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思想,对后世历代统治者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它的沿袭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秦隋两代的统治者,也毫不例外地给自己的赋税思想、赋税政策,赋予了“重农抑商”的基调,只加意于田赋的征收管理,而没把工商税收放在应有的高度去认识。虽然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但对国家的工商岁入,对后来王朝的“传宗接代”,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头像
    閑庭信步 楼主
    2020-3-14
      秦隋两代徭役的繁重,完全是统治者骄奢无度,视民如草芥的结果。历代王朝,即使是出现明君贤相的朝代,也都存在徭役苛重的现象,这都是因为统治者奢侈腐化,贪图享乐所致,说到底,是统治者与人民的阶级性质不同才产生了这种阶级压迫。另外,徭役作为一种赋税之征制度的存在,也使封建统治者能名正言顺地滥用民力。经清代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后徭役制已基本消灭,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又以兵差形式而沉渣泛起,这说明徭役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统治人民的工具。只有国家和人民的阶级利益一致,徭役才会真正消失。从秦隋两代的徭役征发中,我们会受到这样的启示:统治阶级只有减轻徭役,爱惜民力,才能长治久安;否则,滥征乱派,重赋苛敛,暴虐奢逸,必然要被推翻,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规律。
      秦隋两代赋役制度的惊人相似,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纯属偶然;但从统治者崇尚重农抑商且赋役无度这一点上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赋役的一种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