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兰亭序》真迹终于找到!长达1400年历史,现藏于台湾省,极品!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2 10:37
    只看楼主
    《兰亭序》真迹终于找到了!长达1400年历史,现藏于台湾省,极品!
    远方诗书阁
    2024-01-17 15:10 来自湖南 原创
    《兰亭序》真迹终于找到了!长达1400年历史,现藏于台湾省,极品!
    “书圣”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行书”,它声名远播,名满天下,一直以来是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家所争着学习、临摹和研究的书法作品。
    智永和尚,即王法极,为王羲之第七世孙,对于传家之宝《兰亭序》,爱护有加,曾带着《兰亭序》出家,收藏于带到云门寺保存(原名永欣寺),藏书阁。智永在此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典故。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对《兰亭序》都爱不释手,睡觉也都要带着,甚至有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带到了地下。
    看高清大图,打开贴吧App
    36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2 10:39
    在书法圈之中,我们也会时常谈论《兰亭序》,我们也一直在追寻“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如若发现,必然会成为国家特级文物,甚至有会派军人看护,为“镇国之宝”!

    那么“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真迹去哪了呢?目前最像原稿的《兰亭序》是?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2 10:41
    根据书法专栏作家所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被公认的最接近王羲之《兰亭序》原稿的书法作品是冯承素“神龙本”版本,目前我们所练习和临摹的《兰亭序》也基本上是“神龙本”。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冯承素的书法实力并不如虞世南、褚遂良和欧阳询。而欧阳询和褚遂良也曾临摹过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欧阳询和褚遂良笔下的《兰亭序》功力显然极高,尤其是褚遂良“黄绢本”版本的《兰亭序》,最得原稿精髓。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2 10:44
    因为褚遂良宗于王羲之书法,得王羲之书法之精髓,他的真迹《兰亭序》也得以保存下来,早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就被发现于台湾省于兰千山馆,经过专家鉴定,其《兰亭序》为书法墨宝真迹,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留存至今,让人欣喜万分!
    褚遂良一生都在学习、临摹和研究“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所以他对于王羲之的书法那是成竹于胸,信手捏来,甚至达到以假乱真之地步。正是因为他在书法方面得王羲之书法精髓,所以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并长期担任唐太宗的专业“临摹师”。我们后世看到的很多名家名帖都是出自褚遂良之笔临摹。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2 10:50
    虽然褚遂良版本的《兰亭序》仍然无法与王羲之原稿相比,但是他是1400年前褚遂良的书法作品真迹。
    这也是我们国家书法瑰宝,而且褚遂良深得王羲之书法精髓,这就更加使得其笔下“黄绢本”《兰亭序》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08:49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译文对照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标签:
    古文观止 情感宴饮 感伤离别 人生感叹 场景高中 文言文
    文言文译文 注释 讲解 背景 知识锦囊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禊 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修禊。禊帖(《兰亭序》的别称)。】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兰亭集序》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兰亭集序》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兰亭集序》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08:57
    兰亭集序 文言文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 翻译 【和上一贴翻译内容相同,只是增加了 分段。】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0:50
    《兰亭序》“真迹”找到了,值5个亿?
    原创 张田勘 光明日报
    2019-03-25 13:33 北京
    近日,经过量子文物鉴定仪的检测,传说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发现了!
    这个鉴定是在一场“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进行的,一幅来自珠三角的藏家“祖传书法”《兰亭序》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

    名为北京天鉴量子科技公司现场为作品提供量子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67年,纸张生产年代为公元364年。在提供了真迹鉴定结论后,有人当场估值,该《兰亭序》真迹值5个亿,厉害了,我的《兰亭序》真迹!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00
    那这幅《兰亭序》的“真迹”长什么样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卷尾,还有几位大书法家的“亲笔鉴定”。
    柳公权:书圣真品,传世宝藏——公权鉴定。

    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醉后却书书不得——怀素鉴定。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05
    不久,检测结果当即遭到很多人的反驳,因为根据已有的事实,王羲之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临摹本,如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尽管有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之说,但要让人们相信这样的鉴定并产生市场值价(有价无市),就得提供科学的解释,以及获得专业界的认可,而且,现在这个专业界横跨多界,至少包括量子物理、文物、书画艺术及考古收藏界。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08
    目前,所谓量子鉴定《兰亭序》真迹的科学原理并没有公布。当人们要求北京天鉴量子科技公司解释量子科技鉴定古书画作品的原理时,该公司的员工称,这个技术的专利还在审查中,现在不能公布。因此,对于网上的质疑,他们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只能说等专利下来以后,会进行一个解释。

    网友评论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17
    另一方面,该公司的员工也没有把话说死,称目前公司只是能通过仪器来测出来它的年代,至于它是不是真品还有待商榷。“我们现在也不敢完全百分之百地、肯定地这么讲。如果说它的年代,我们认为它这个理论上应该是对的。” 所谓“真迹”是民间藏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
    显然,这个鉴定真迹已经退步为鉴定古书画的时间和年代了,绕是如此,量子科技就真的能鉴定出古书画的时间?
    2017年11月,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明人杨建军此前曾对量子鉴定文物的原理做过通俗解读:
    “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离不开时空条件,物质原状态带有时间信息能量,人类活动改变了物质原状态,同时改变了物质时间信息能量,通过量子文物鉴定仪捕捉人类活动对物质原状态时间信息能量的扰动,就是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工作原理。”

    这个说法与提取南极冰芯中的物质来观察过去的环境状况有相似之处。通过从冰川(包括冰盖和冰帽及其他类型的冰川)中钻取冰样,破解冰芯中存留的微量物质,可以检测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情况,还能监测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22
    但是,物质可以沉积在冰芯中,时间却不能,只能通过沉积在冰芯中的物质来推算过去的时间,那么物质原状态时间信息能量是一种什么能量,是否能保留在古书画和文物中呢?至少在目前无法证实。如果不能证实,就只能存疑,并且也难以证明量子文物鉴定仪测定的时间就是文物产生的时间。至于被鉴定的书画文物是否为真迹,又是另外一回事。

    尽管量子这一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出,但人类能对量子进行操纵,还只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现在,量子通信还没有真正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而且量子科技应用的领域仅限于量子保密通信相关设备及系统,这些技术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是在政府、军队、金融机构等使用。普通人要用上量子通信,至少还需要10到15年。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28
    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量子科技和产品及其应用,都可以统称为“量子科技骗局”。当各种产品披上量子马甲招摇上市之时,种种骗局就层出不穷地出现,例如量子茶杯、量子吊坠、量子香皂、量子鞋垫、量子手机贴、量子能量棒等,而且价格离奇。一双量子鞋垫卖到几千元,一只号称可产“量子水”的量子茶杯售价过万元,号称量子吊坠甚至可以辐射出防癌射线……

    现在的量子文物鉴定技术不仅能鉴定王羲之的真品,就连其他更早的真品也都能鉴定,如名医华佗的书法“真迹”也鉴定出来了。事实上,也需要存疑。当然,至少还可以用学界广泛认同的其他鉴定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现在文物和书画鉴定能借用的传统可靠手段有目鉴、考订、人物、流派、著录、印章、题跋等,还有被各领域跨界公认的碳14检测。
    目前在量子技术鉴定尚未解释清楚原理的情况下,其实是可以采用多种学界公认的方法来交叉认定文物的真假和产生年代,这也是科学鉴定和实证的一种基本方法,可重复和多种手段交叉鉴定,如此才有可能真正鉴定出文物和书画的年代,甚至真迹。
    因此,量子科技鉴定文物的真迹和年代,其实需要让量子物理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和考古学家等来参与认定,如果能获得他们的普遍认可,量子科技鉴定文物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方法、新标准。
    来源:全媒体总编室
    文字:张田勘(专栏作家)
    图片:视觉中国 网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孙岱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41
    江苏寺庙中出土一件《兰亭序》,曾失踪千余年,如今终于重见天日
    书法网
    2023-02-11 15:36 山东
    在中国书法界最大的公案莫过于《兰亭序》的身世之谜了,这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神作,真迹早已失踪了千余年,有人藏于了唐太宗的昭陵,也有人说藏在了武则天的乾陵,也有人说在唐代就已经遭到毁弃,莫衷一是。
    而在江苏扬州的一个枯井当中,曾经出土了一件《兰亭序》,这件《兰亭序》在书法界享有盛誉,曾经失传了千余年。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南宋有一个叫作王柏的诗人曾经写诗描述过这件《兰亭序》的遭遇:
    南宋诗人王柏曾经描绘过这件《兰亭序》的离奇身世: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率更搨本入时珉,盐帝归装投定武。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维扬(扬州)苍茫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44
    这就是被誉为“诸刻之冠”的“定武本”《兰亭序》。诗中说明了此卷作品的身世,《兰亭序》的真迹被埋进了昭陵,而存世最好的摹本“定武本”《兰亭序》,在“安史之乱”当中被郭子仪从皇宫中带去了宁夏,后来被耶律德光带到了定州,此卷又几经辗转被毁弃在了扬州的一座寺庙的枯井当中,所谓“百年文物不堪补”,乃是因为此碑剥蚀严重,许多字迹皆以模糊不清,但饶是如此,此卷也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书法家。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赵子昂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获益者,公元1310年的时候,赵子昂奉诏从湖州前往北京,途中他得到了自己好友独孤淳赠送的宋拓“定武兰亭序”,并且仔细赏读多次,在舟中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十三跋》。这是十三段跋文也成为了后人学习书法最为重要书法理论依据。
    赵子昂曾在此卷后面写下过一段跋文:
    ‘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书,多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为最善。’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这段话更是道出了“定武本兰亭序”的珍贵,他说古今书法写得最好的人乃是王羲之,而在王羲之存世的作品当中,又以《兰亭序》属第一,在《兰亭序》诸多的摹本当中,而以“定武本”《兰亭序》最为珍贵。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兰亭序》是每一个书家都无法绕过的高峰,而最为尽得南北朝书法遗风的欧阳询而言,他的临本对于后世学习者的启迪最大。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46
    如今,这件定武本《兰亭序》最好的版本乃是带有赵子昂题跋的“宋拓本”,此版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我们将此卷“定武本”《兰亭序》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真迹。
    欲购此王羲之“定武本”《兰亭序》全卷本,请点击下面惠购:

    宋拓《定武兰亭序》台北故宫超清版
    【本篇 完】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49
    量子鉴定《兰亭序》“真迹” 惊天发现还是闹着玩?
    人民日报
    2019-03-24 23:45
    早已失传的《兰亭序》“真迹”出现了?!近日,某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称,经过量子文物鉴定仪的检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发现了!按理说,这应该是文物界以及书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这是为什么?

    来源:微信文章截图“真迹”是怎么鉴定出来的?据文章描述,在一场“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一幅来自珠三角的藏家祖传书法《兰亭序》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众所周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真迹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临摹本,比如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那这幅《兰亭序》的“真迹”长什么样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卷尾,还有几位大书法家的“亲笔鉴定”。
    柳公权:书圣真品,传世宝藏——公权鉴定。

    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醉后却书书不得——怀素鉴定。

    米芾: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51
    文章称,一家叫做北京天鉴量子科技公司现场为作品提供了量子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67年,纸张生产年代为364年。他们还分别给7位题跋者确认了各自的年代,发现书写时间与其生卒年相符;传承关系符合规律;纸张均在书写之前制作……结论是:王羲之《兰亭序》是真迹!

    来源:文章截图研讨会上也有人提出,《兰亭序》的纸张是否还可以作一次碳14检测? 最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文章的结尾,“王羲之第55代后人、中国著名书法家、联合国文化传播大使”王文增先生感慨说:“我写了一辈子书法,今天第一次见到祖先的书法真迹,幸运之至。”

    有人问王先生,你能否给《兰亭序》估个价?他沉思片刻:“这幅字至少值5个亿!”这一发现公布以后,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吐槽。有评论说,一本几十年的书,即使保存得很好也会有纸张发黄的情况,这上千年的画,为何看起来这么新?

    来源:网友评论截图有网友质疑米芾的题字:这句话原是欧阳修《集古录跋》 里的题跋,怎么会在这里?

    还有不少人已经开启了接力赛。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55
    “真迹”还不止一个?有网友发现,就在《兰亭序》“真迹”出现的当天,与会者们还鉴定了许多民间收藏的名人字画,比如王珣、陆机、吴道子、黄庭坚、米芾、赵孟、董其昌,还有武则天、李世民、赵佶等等。最后经过量子检测,这些作品都是真的!

    在2018年底,他们还发现了王羲之另一幅书法《丝布帖》的“真迹”。作者说,证明中国古代造纸科技很发达,纸张保存千年以上是可以的,值得今人认真研究,填补世界造纸史的空白。不仅王羲之,名医华佗的书法“真迹”也出现了。

    很多人好奇,鉴定出这么多文物“真迹”的量子文物鉴定仪到底长什么样?据《科技日报》2017年报道,量子文物鉴定仪只有手提密码箱大小,一头连仪器,一头在古玩上,不管是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字画、家具……不管什么物件,只要放到仪器上两三分钟,电脑就能显示具体年份。某公司的董事长号称古画的鉴定甚至可以精确到天。

    2017年11月,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明人杨建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的科创团队探索量子科技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在量子康复、量子中医药、量子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相关专利100多项。工作人员:专利下来以后再解释企查查显示,北京天鉴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原名叫北京安享家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酒店管理、经济贸易咨询、水污染处理、保洁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收藏品鉴定活动等等多个领域。

    来源:企查查网页截图
    记者向这家北京天鉴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致电,工作人员说,这部《兰亭序》确实是由他们公司鉴定的,目前还在民间收藏家手中。他解释,公司业务原先属于集团,但目前只负责文物的检测和鉴定。这么多年连测试带研发,粗略统计下来已检测了约10万多件。被问及具体的工作原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专利还在审查中,现在不能公布,对于网上的质疑,“我们暂时不方便发表评论,只能说等专利下来以后,我们会进行一个解释”。但他说,目前公司只是能通过仪器来测出来它的年代,至于它是不是真品还有待商榷。“我们现在也不敢完全百分之百的、肯定地这么讲。如果说它的年代,我们认为它这个理论上应该是对的。”所谓“真迹”是民间藏家写作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可是,如何能保证仪器检测出来是准确的年代呢?这名工作人员回答:这就又涉及到一个技术原理的问题了,现在就不探讨了。在一篇文章里,杨建军曾对量子鉴定文物的原理做过“通俗解读”:“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离不开时空条件,物质原状态带有时间信息能量,人类活动改变了物质原状态,同时改变了物质时间信息能量,通过量子文物鉴定仪捕捉人类活动对物质原状态时间信息能量的扰动,就是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工作原理。”

    来源:视频截图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1:58
    量子科技+文物鉴定,靠谱吗?近年来,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随之而来,所谓“量子科技”的产品也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因为科学原理不明确,常常遭到质疑。
    来源:新闻网页截图
    在书画研究界,通常是如何鉴定作品真伪的呢?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曾指出,鉴别古书画要“目鉴”与“考订”,目鉴是凭视觉来观察识别作品的艺术特征,用比较的方法确定作品,考订就是翻捡文献资料,达到全面的认识。《宋画全集》欧美卷副主编、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刘九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界鉴定字画的方式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古代因为能看到的真迹有限,所以多靠著录、印章、题跋等外在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真迹;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靠作品的主要风格就可以来判断;海量的图和真迹能在网上检索到,这时就可以对艺术家按大致的年代和顺序排列,分析到更具体的演变。

    《怎样鉴定书画》。 张珩 著
    刘九洲说,一般来讲,瓷器、青铜器、玉器会与年份的观念结合地更紧密一点,但书画一定要到人、流派。“它是谁画的,或者说它属于哪个流派,这是一个更加要紧的要素,就是当你找不到流派和找不到人的时候,定年份是没有依据的。”对于《兰亭序》的事件,他表示这完全不入门也靠不到边。记者在咨询几位历史学者时,也收到了“以前没听过量子鉴定”、“这很搞笑”、“完全就是个笑料”的答复。刘九洲说,“现在其实知识信息比较发达,真的落实到任何一件书画,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专家,是可以搞清楚的”。

    资料图。 高倩云 摄
    在检测出王羲之《丝布贴》“真迹”的文章结尾,作者说,科学家杨建军似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这个“魔盒”就是原来未知的中华文化的宝库。所以,当这个“潘多拉魔盒”打开,我们将会看到遍地的名人真迹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2:17
    《兰亭序》窜红于唐,王羲之作品之说存疑,一墓碑出土,争论又起
    覃仕勇 讲史
    2019-07-09 13:35

    话说,1965年1月18日,考古学家在南京市新国门外的人台山发掘了一座晋墓。墓主可是历史名人——书圣王羲之的从弟王兴之,以及王兴之的夫人。凭什么这么确定呢?因为,墓中出土了两方石刻墓志,两志分刻两面,共计203字,源源本本地交待了墓主的生平。既然是书圣王羲之的亲人,那么,墓碑上文字的书法,就特别让人关注了。

    提起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无疑是《兰亭序帖》。《兰亭序帖》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自唐以降,众书家、藏家对之赞不绝口。或称之“飘扬俊逸,旷绝千古”;又或称之“点画秀美,行气流畅”;又或称之“清风入袖,明月入怀”;又或称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又或称之“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但是,这王兴之墓碑上的书法,丝毫没有一点《兰亭序》书法的影子,这,不免让人遐思万千。要知道,王氏作为东晋名门望族,族中可不单单只有一个王羲之的书法超凡入圣,其整个家族群拥有众多书法高手。其中,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成就更是达到了与父亲并称的高度,史称“二王”。而且,家风惠及,王氏书法大家层出不穷,代代相传,传至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仍是影响千古的大书法家。那么,《兰亭序帖》书法既然是王羲之最得意之作,而王氏家族又都是书家汇聚,为何王兴之墓碑上的书法与《兰亭序帖》书法差别迥乎天地,竟似毫无关系呢?这,就很让人感到纳闷了。当然,是不用怀疑王兴之墓碑上石刻的真伪的。

    其实,在王兴之墓碑出土的前一年,即1964年,该年9月9日,建筑工人在南京市雨花台东北0.5公里的戚家山施工时,掘土机也在地下挖出东晋谢鲲石刻墓志一方。这谢鲲的来头也很大,他是东晋另一名门望族谢家的领军人物,他的侄子,就是后来运筹帷幄,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谢安。谢氏家族中,以谢安、谢万为代表,也是书法名家辈出。其中,谢安和王羲之交往甚深,书法颇受王羲之影响,有“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之赞。宋朝书法家米芾甚至称赞谢安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但是,谢鲲石刻墓志上的书法,和王兴之石刻墓志上的风格是一类的,即魏碑隶意,截然不同于《兰亭序帖》书法。
    非但如此,此前的1958年,在南京市老虎山南麓出土的东晋谢谦妻刘氏砖刻墓志上的书法,也是魏碑隶意。

    (《豹奴帖》)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2:22
    实际上,回顾所有能看到的晋代碑刻和出土的晋代墨迹,包括被指认为“疑似王羲之真迹”、或后人对王羲之作品的摹本,如《初月帖》、《孔侍中帖》、《行穰帖》、《上虞帖》、《姨母帖》、《丧乱贴》、《豹奴帖》、《十七帖》、《青李来禽帖》、《快雪时晴帖》等等,都是草隶、隶书、章草,根本就没有《兰亭序帖》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书笔法!

    (《青李来禽帖》)
    那么,《兰亭序帖》是否是东晋时代的产物,就非常可疑了。换句话说,《兰亭序帖》是否是王羲之的作品,就非常可疑了。这,真是让人细思极恐啊。话说回来,王羲之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至南朝梁陈年间,都一直稳坐书坛一哥的高位。但,生活在那段时间的人们,但凡称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只字不提《兰亭序》,真真是奇哉怪也。梁武帝《书评》有评论王羲之的书法,压根没提《兰亭序帖》,只是说:“王右军(即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些评语,与我们所看到的《兰亭序帖》的字势,完全不搭。《法书要录》卷二收录有梁武帝与陶弘景之间往来论书的书简,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乐毅帖》)
    梁武帝说:“逸少(王羲之字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王羲之)真迹。《太师箴》(注:王羲之另一作品)小复方媚,笔力过嫩,书体乖异。”陶弘景表示赞同,说:“《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陶弘景又说:“逸少有名之迹不过数首。《黄庭》、《劝进》、《像赞》、《洛神》,此等不审犹得存不?”梁武帝说:“钟(繇)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摹学,多不足论。”陶弘景:“世论咸云‘江东无复钟迹’,常以叹息。”……以上对话,传递出几个信息。一、王羲之有名之迹有《黄庭》、《劝进》、《像赞》、《洛神》,没有《兰亭序帖》。二、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宝重的书迹为《兰亭序帖》与《乐毅论》。其中的《乐毅论》从南梁内府流出,于唐初进入内府时,褚遂良曾经过认真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但从梁武帝和陶弘景的对话可知,梁朝内府的藏本已经是摹本而非真迹。三、《黄庭》、《劝进》、《像赞》、《洛神》等帖虽然有名,但仍尚不知是否真迹。

    四、三国大书法家钟繇的一卷书法作品传入南梁内府,梁武帝一度以为真,但细考之下,仍是摹本。五、在梁武帝时,钟、王的真迹已经寥如晨星,而依托临摹的风气却已盛极一时。对于时人疯狂伪造大小二王书的现象,梁朝人虞和另吸《论书表》,其以“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来形容。那么,长期以来,一直寂寂无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帖》是怎么突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呢?《太平广记》所收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里面有详细叙述,十分离奇。

    他说,《兰亭序》的墨迹“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右军亦自爱重,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付弟子辩才。……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这唐太宗想尽千方百计索取《兰亭》,但辩才来来回回只用两个字拒绝:没有。唐太宗就像害了单相思的少女,茶不思、饭不想,病怏怏地,无精打采。宰相房玄龄急君王所急,想君王所想,推荐监察御史萧翼前往骗取。这萧翼化装成风流逸士,与辩才交好,费尽了苦心,终于骗到了手。唐太宗喜不自胜,对于房玄龄、萧翼、辩才都给了很重的赏赐。并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快要挂了,对儿子唐高宗耳语:“吾欲将所得《兰亭》去”。于是《兰亭序》的真迹便被葬入了昭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3 22:24
    对于这种绘声绘色的描述,宋代文豪欧阳修的学生汝阴老人王铚批驳说:“此事鄙妄,仅同儿戏!太宗始定天下,威震万国,残老僧敢吝一纸耶?诚欲得之,必不狭陋若此!况在秦邸,岂能诡遣?台臣亦轻信之,何耶?”想想也是,李世民如果已经贵为天子,一介残老僧人,岂敢吝惜一纸不献?李世民如果尚为秦王,又如何得台臣配合做出这等巧取豪夺之事?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李世民如果想要以《兰亭》陪葬,又何必向他儿子乞讨?而且,他们父子之间的耳语又是谁偷听来的?所以,王铚是不相信何延之说的这番鬼话的,对《兰亭序帖》是否王羲之的作品是存疑的。不过,与何延之同时代的刘悚,作有《隋唐嘉话》,书中也有关于《兰亭序》现世的介绍。该文述:梁末侯景作乱,王右军的《兰亭序》流落到了民间。陈朝天嘉年间,被僧人智永所得。到了太建年间,将之上献陈宣帝。隋平灭陈朝,有人以献晋王(注:即后来的隋炀帝),晋王并不以之为宝。后来僧人果永从晋王处借出临拓。晋王登位,忘记从果永处索还。果永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唐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出高价购买,而《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兰亭》于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两相比较,刘悚和何延之的说法差别并不是很大。总之,《兰亭序》就是出于智永和尚处,后被唐太宗从辩才处索得,埋入昭陵。南宋大词人姜夔对刘悚的说法表示呵呵,他说:“梁武(帝)收右军帖二百七十余轴,当时唯言《黄庭》、《乐毅》、《告誓》,何为不及《兰亭》?”言下之意,《兰亭序》根本就不是从梁朝内府流出的。有王铚、姜夔这两位先辈的怀疑在前,稍后的南宋书法家吴说不愿揣着明白装糊涂,直接挑窗户纸:这个《兰亭序帖》根本就是智永和尚的作品!吴说的说法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一定根据的。智永的俗名为王法极,前面也说了,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在永兴寺出家当和尚,临书三十年,能兼诸体,尤善草书,隋炀帝称赞他的书法是“得右军之肉”。智永的真草书《千字文》写有八百多本,其石刻至今还保存在西安碑林中。世传墨池堂祖本智永所书的王羲之《告誓文》后有“智永”的题名,其用笔结构和《兰亭序》书法,完全是一个体系。所以,“《兰亭序帖》是智永作品”之说是有一定依据的。后世如清诗人舒位、藏书家赵魏、刊刻家阮元、画家赵之谦、书法家包世臣、金石家甘熙、和李文田等人,也都从艺术鉴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兰亭序帖》并非王羲之手迹,而是后人伪托王羲之之名的“伪作”,而作伪嫌疑最大的人,就是智永和尚。

    阮元在《揅经室续集》卷三答:“余旧守‘无征不从’之例,而心折于晋宋(注:指南朝刘宋朝)之砖,为其下真迹一等,古人不我欺也。试审此册内永和三、六、八、九、十年各砖隶体,乃造坯世俗工人所写。何古雅若此。且‘永和九年’反文隶字,尤为奇古。永和六年王氏墓,当是羲之之族。何与《兰亭》绝不相类耶……”书法家包世臣称,他亲眼见过王羲之真迹如《东方先生画赞》、《洛神赋》的南唐拓本,“笔笔皆同汉隶”。甘熙《白下琐言》卷三则说:“过扬州,于市上得晋残砖一块,其文曰‘永和右军’。四字晋砖拓本纯乎隶体,尚带篆意,距楷尚远。此为彼时造城砖者所书,可见东晋世间字体大类如此。唐太宗所得《兰亭序》恐是梁陈时人所书。”李文田干脆在旧藏定武本之后题跋称:“唐人称《兰亭》,自刘谏《隋唐嘉话》始矣。嗣此何延之撰《兰亭记》,述萧翼赚《兰亭》事如目睹,今此记在《太平广记》中。第鄙意以为定武石刻未必晋人书,以今见晋碑,皆未能有此一种笔意,此南朝梁、陈以后之迹也。”李文田最后断定:“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即王羲之的书体只能与流传下来最有名的晋代碑刻《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相类似。


    ……1965年这年,即王兴之墓出土石刻墓志这年,对古文及古文字有极深造诣的郭沫若,在结合以上古人的见解上,又根据考古成就,提出结论:《兰亭序帖》并不是王羲之的作品,而出自于智永和尚之手。另外,以现在的眼光看,从艺术角度来说,《兰亭序》乃是书、文双绝。即书法一流,文章一流——其书法地位不再赘言,其文已收入《古文观止》,并且出现在现在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上,其文学造诣之高,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篇上乘佳作,南齐昭明太子萧统编《昭明文选》居然不录,这事儿该怎么解释呢?比较合理的推测,就是它是南梁以后的文人在王羲之原稿之上的加工之作。首先,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西晋富豪石崇所写的的《金谷诗序》是同一类东西,字数相当,叙述如出一辙。《世说新语企羡十六》称“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即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有人拿之与石崇的《金谷诗序》相提并论,王羲之非常高兴。

    我们来看下。石崇《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王羲之的《兰亭序》(亦称《临河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娱目骋怀,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

    但是,现在传世的书法《兰亭序帖》却在《兰亭序》(亦称《临河序》)的“亦足以畅叙幽情”之后删除了后面文字,另外多出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等等一大段抒情文字。实际上,《兰亭序》能成为传世佳文,能收入《古文观止》,并且出现在现在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上,就是因为后来这一大段文字使原文有了灵魂,提高了品格。那么,南齐昭明太子萧统编《昭明文选》不录《兰亭序》(亦称《临河序》)原作的缘由,就非常明显了。

    而从《兰亭序》(亦称《临河序》)到《兰亭序帖》,为后人动了手脚,增删文字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无论从书法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帖》是否出自王羲之之手,真不好说。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5 17:53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版
    真迹欣赏
    2022-03-12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在山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
    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楼主
    2-25 17:59
    《 兰亭集序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