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求丁宁著作的《杜甫七律全注》!
    头像
    季夜冬 1
    2-25 16:01
    只看楼主
    58
  • 头像
    季夜冬 1 楼主
    2-25 16:04
    有哪些诗友有丁宁著作的《杜甫七律全注》电子版,可以发一份吗?万分感激!!!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0:5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8/17/7147985_546032643.shtml
    杜甫七律全注
    第一版
    丁 宁《杜甫七律全注》
    作者:丁宁
    第2 页
    共 214页
    2
    杜甫像 蒋兆和作
    名家评杜甫七律
    少陵七言律在盛唐诸公中为最多,能于规矩绳墨中错以古调,如生龙活虎,
    不可把捉,自可雄视百代。即太白不能及也。(王嗣奭《管天笔记外编》)
    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则上下千百年无伦
    比。其意之精密,法之变化;句之沈雄,字之整练,气之浩汗,神之摇曳,非一
    时笔舌所能罄。(黄子云《野鸿诗的》)
    七言律诗至杜工部而曲尽其变。其气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
    无美不备,无奇不臻。横绝古今,莫能两大。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一八《七律凡例》)
    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备,为一变。(舒位《瓶水斋诗话》)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
    (方牧《论杜甫的七律》)
    杜甫对七律这种形式的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地步了。
    (莫砺锋《杜甫评传》)
    少陵七律兼备众妙,衍其一绪,胥足名家。(钱钟书《谈艺录》)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 页共 214页
    3
    说明及凡例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可是李杜孰为优劣,向来有些争论。
    ...................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0:5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8/17/7147985_546032492.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546031884.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8/17/7147985_546027508.shtml
    要 先转藏到你的图书馆或你的收藏夹,后打开你的图书馆或你的收藏夹,就可以任意阅读或复制-粘贴了。


    上面的是其1、2、3、4部分,其余的,还需要再搜索。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03
    3
    说明及凡例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可是李杜孰为优劣,向来有些争论。
    不过,有一点是毫无争议的:那就是在七律方面,杜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创作了超过前人总数的七律,艺术上登峰造极,远远超过了包括李白在内的所有
    诗人。而且,一般认为,杜甫的七律在所有杜诗中,也是成就最高的。
    笔者年届不惑之际,重读杜诗,尤嗜老杜的七律。诗的阅读,特别是杜诗,
    需要心灵的对撞。诗不可太长,否则无法保持足够的心理兴奋去欣赏和体味;但
    是诗也不能过短,像五律就较难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与其它古、近诗体相比,
    七律这一种精美的艺术形式,仿佛一首美妙的交响诗,其长度和形式赋予了诗人
    肆意挥洒的空间,但又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心理疲劳。每每在种种浮躁喧嚣之中,
    偷得片刻闲暇,吟读老杜七律,也暂不去管过去言所必称的“三吏三别”,就成
    了难得的享受。
    可惜的是,遍查所有书店和图书馆,竟然找不到一本当代出版专论杜甫七律
    的书。唯一近似的是清人边连宝的《杜律启蒙》,包括杜甫的五言和七言律诗,
    并加以注释。但主要问题是书中的注释太过简略。在该书中,杜甫151 首七律加
    上注释仅仅120 页,平均每首还不到一页,单单看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
    大部分杜律是难以读懂读通的,更谈不上欣赏和理解了。而且,在明知有错的情
    况下,边氏不知何故将杜甫七律按顾宸的《辟疆园杜诗注解》中所录杜诗顺序编
    排,与现行排顺相差较大,不易与其它(特别是白话文的)注释书籍参看,以详
    加揣摩。
    故此笔者不揣冒昧,勉为其难,寻章摘句,为杜甫现已知的全部七律151
    首(不包括8首七言排律)一一全部加以详细注释,并按萧涤非先生所说的“有
    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略加评论,凑成此《杜甫七律全注》,希望能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
    有关体例说明如下:
    一 编排顺序
    本书中的杜甫七律按仇兆鳌《杜诗详注》(即“仇注”)的顺序编排。杜诗注
    本甚多,以仇氏注本最为详尽。仇兆鳌在杜诗研究上花了20 年工夫,所定顺序
    基本符合至今为止的杜诗编年研究,后人的杜诗编排也是以仇注为基础,且相差
    不大。这样,如果需要进一步参看其他书籍,会比较方便。
    二 年代、地点和杜律演进阶段
    注释中标出了每首七律的年代(以及杜甫当时年龄)和地点,以便读者了解
    作品的背景。笔者不是,也无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是本着“拿来主义”,有
    关资料主要来自韩成武等著的《杜甫诗全译》,并参考萧涤非先生的研究成果。
    杜甫生于公元712 年,逝世于770 年,按照一般的算法,应为享年58岁(即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 页共 214页
    4
    770 减去712)。不过,因为古人以虚岁计年,况且据考证杜甫可能出生于元月一
    日,在杜甫研究中,一般杜甫的年龄都比当年减去出生年份的得数大一岁,所以
    称杜甫享年59岁。本书中对于其他年份杜甫年龄的计算,也从这个惯例。
    另外,叶嘉莹在《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一文,将杜甫七
    律的发展演进划为4 个阶段,确属真知灼见。笔者亦从此说,在书中予以引用。
    为控制篇幅,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引文略有删节。
    三 诗体
    在杜甫的151 首七律中,有118 首为严整七律,严格符合平仄和对偶要求。
    另有38 首为拗体,即有意识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一般来说,对杜甫拗体
    七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但“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
    是很少的。”(王力语)。关于拗体的进一步说明,可参看王力所著的《诗词格律》。
    本书在目录中对每首七律的诗体分别加以标注。不过,在正文中,除个别情
    况外,未就平仄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如有兴趣进一步研究杜甫七律平仄问题
    的读者,可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网站上“全唐诗分析系统”找到杜诗的平仄格
    律(包括每首诗所用的韵)。其网址是:http://chinese.pku.edu.cn/tangPoem
    四 校记及引用
    杜诗有不同的版本,本书中杜律以《全唐诗》为基准,并参考仇注。
    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和《杜甫研究》在当代杜甫研究和普通读者中,
    影响甚大。笔者除了中学所学的几首以外,正式接触到杜诗,就是从《杜甫诗选
    注》开始的。现已通读数遍,仍感觉时习时新。在本书中,借鉴、参考萧涤非先
    生研究成果之处很多,引用时一般简称为“萧注”。除了上述的“仇注”(有时称
    为“仇按”)和“萧注”以外,本书沿用学术界习惯上使用的一些著名杜诗注家
    的简称。现将引用的其他著名杜诗注家的简称罗列如下:
    赵注、赵曰: 宋朝赵次公(赵彦材),赵注专本亡佚。可见于林继中著《杜
    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鹤注、鹤曰: 宋朝黄鹤《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蔡笺、蔡曰、:宋朝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
    邵注: 明朝邵宝《杜少陵先生诗分类集注》
    钱注、钱笺: 清朝钱谦益《钱注杜诗》
    顾注: 清朝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
    朱注: 清朝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
    吴论、论文: 清朝吴见思《杜诗论文》
    浦注: 清朝浦起龙《杜诗心解》
    本书中有时提到“旧注”一词,一般指清朝以前的注释,主要是宋代所作的
    杜诗注解。
    许多古今注家的注释转引自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和因特网(Internet),为
    简便起见,书中大多只列出各注家,但未一一注明转引。原出处的书名凡列于本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 页共 214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03
    5
    书“参考书目”的,一般在文中也仅注明注家姓名,书名本身不再列出。所引用
    的诗,凡是未注明作者的,全部是杜甫所作。封面的题记摘自北岛的诗《一切》。
    此外,本书的引文,只在引用诗、对话、以及易于引起误解的地方加以引号。
    五 其它
    对于本书的评论批评和鞭策指教,均请发电子邮件至下列地址:
    siomnting@hotmail.com。笔者不胜感谢。
    丁 宁
    2007年2月24 日
    于北京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 页共 214页
    6
    七律简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顾名思义,七律每句七个字(所以称为七言),
    共八句。偶数句须押同一平声韵部所属的字,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七律首句大
    多不入韵。除了押韵以外,七律的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平仄要求,即所谓诗律,符
    合这种要求的才能算是律诗。杜甫有一些七言诗,例如《夜归》、《大觉僧人兰若》
    等诗中也有对仗,初看起来很像七律,但并不符合平仄要求,一般认为是七古,
    即七言古体诗。不过,七古和七律只是诗体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清朝方东树说:“七律束于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恣开阖阴阳之势,
    而又必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昭昧詹言》)
    一首七律的八句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首联(又称起联、破题)、颔联、
    颈联(或称腹联)、尾联。
    七律对各联有不同的对仗要求。对仗,即对偶,俗称对“对子”,春联就是
    最常见的“对子”。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颈联一定要对仗。颔联一般要对,但
    相对比较灵活,偶尔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仿佛梅花不到春天就提前绽放,
    称为“偷春格”。这种说法或许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诗句“梅花未发已偷春”。
    “偷春格”在五律中时有应用(杜甫五律《寒食对月诗》就中有过这种用法),
    但七律中非常少,杜甫的七律从未用过“偷春格”。
    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工对指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
    相对。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要求略松,通常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需要指
    出的是,在近体诗中,形容词和副词有时可以和动词对仗。关于这一点的详细介
    绍,可参看《王力近体诗格律学》第十三章和第二十章。
    关于对仗,还有其他一些术语,如“借对”、“流水对”、“自对”等。借对是
    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或者借用发音(多见于颜色)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
    二首·其二》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这里“寻常”和“七
    十”就是借对,具体原因见诗中注释。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
    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所以判断流水对的一个
    关键就是看看两句次序的颠倒是否影响原意)。它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
    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流水对是在律诗中颇受人欣赏,艺术
    性较高,不易创作的一种对仗。如果能有一联流水对,就使格律森严的七律显得
    灵动了许多。
    自对, 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 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
    对仗, 而且上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 更
    增添了对衬美。
    杜甫七律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擅长对仗,不仅工稳精美,而且非常自然。其中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 页共 214页
    7
    “借对”、“流水对”、“自对”都很多。但杜甫也不是句句皆工,字字必对。有时
    (特别是颌联)还有半对半不对的情况。
    七言律诗的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红楼梦》里林黛玉就说过:律诗“不过是
    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是七律的基本结构布局。一首律诗共四联,一般来说,首联起,或
    破题,或交待背景,要写出高远的气势;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阐发;颈联要有
    变化转折,杜甫就非常善于在别人笔力已弱的五六两句别开生面,更上一层楼。
    我以为,把律诗的五六两句称之为“颈联”或“腹联”都没有很好表现出它的作
    用,故称之为“腰联”或许更为恰当,它在一篇律诗中就像人的腰一样,诗是否
    有气势全靠这一联;尾联要合,“自去自回”,呼应前面,最好有一种意犹未尽、
    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起承转合使诗歌结构既匀称、和谐,又变化、转折,各联
    意味不同,气势各异。起承转合是一种重要的诗歌结构方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作诗公式。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 页共 214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05
    8
    目录
    名家评杜甫七律
    说明及凡例
    七律简介
    杜甫七律
    一 读书壮游及困守长安
    1.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2. 郑驸马宅宴洞中(拗体)
    3. 城西陂泛舟(拗体)
    4. 赠田九判官梁丘
    5.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二 为官时期
    6.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7. 腊日
    8.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9.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拗体)
    10. 紫宸殿退朝口号
    11. 题省中壁(拗体)
    12.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13. 曲江二首
    14. 曲江对酒
    15. 曲江对雨
    16. 因许八奉寄江宁上旻人
    17. 题郑县亭子
    18. 望岳(拗体)
    19.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拗体)
    20. 九日蓝田崔氏庄
    21. 崔氏东山草堂(拗体)
    22.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三 成都草堂并辗转四川时期
    23. 卜居(拗体)
    24. 堂成
    25. 蜀相
    26. 宾至(拗体)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 页共 214页
    9
    27. 狂夫
    28. 江村
    29. 野老
    30. 南邻
    31. 恨别
    32.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33.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34. 客至
    35.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6. 进艇
    37. 所思(拗体)
    38. 寄杜位
    39.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40.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41.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
    一)
    42. 野望
    43.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44. 严中丞枉驾见过
    45. 野人送朱樱
    46.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拗体)
    47. 秋尽
    48. 野望
    4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0. 送路六侍御入朝
    51.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52. 又送
    53.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54.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拗体)
    55. 九日(拗体)
    56.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
    57. 玉台观二首(其一)
    58. 奉寄章十侍御(拗体)
    59.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60. 奉寄别马巴州
    61. 奉待严大夫
    62.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为拗体)
    63. 题桃树
    64. 奉寄高常侍
    65. 登楼
    66.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67. 宿府
    68. 至后(拗体)
    69. 拨闷(拗体)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 页共 214 页
    10
    70.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其二为拗体)
    71. 寄常征君
    四 寓居夔州及漂泊荆湘
    72. 示獠奴阿段
    73. 白_____帝城最高楼(拗体)
    74. 峡中览物
    75. 雨不绝
    76. 返照
    77. 白帝
    78. 黄草
    79. 诸将五首
    80. 夜
    81. 吹笛
    82. 秋兴八首
    83.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为拗体)
    84. 阁夜
    85. 小至
    86.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
    87. 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共二首)
    88. 立春(拗体)
    89. 愁(强戏为吴体)(拗体)
    90.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91.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92. 昼梦(拗体)
    93. 暮春(拗体)
    94. 即事(拗体)
    95. 赤甲(拗体)
    96. 江雨有怀郑典设(拗体)
    97.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拗体)
    98. 滟滪(拗体)
    99.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为拗体)
    100.见萤火(拗体)
    101.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102.简五郎司法(拗体)
    103.又呈吴郎
    104.九日五首(其一)
    105.登高
    106.覃山人云居(拗体)
    107.即事
    108.冬至
    109.题柏学士茅屋(拗体)
    110.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1 页共 214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06
    11
    111.人日二首(其二)
    112.宇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113.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114.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115.又作此奉卫王
    116.暮归(拗体)
    117.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118.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119.晓发公安(拗体)
    120.酬郭十五判官
    121.小寒食舟中作
    122.燕子来舟中作
    123.赠韦七赞善
    124.长沙送李十一衔(拗体)
    参考书目
    后记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2 页共 214 页
    12
    一 读书壮游及困守长安
    这是杜甫创作的第一时期,即叶嘉莹所指的天宝之乱以前。(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杜甫曾在江南、山东一带读书游历,过着“裘马颇轻狂”的日子,结识了李白和高适等人,而且文学才能已经为当时一些高官名士所称赏。著名的五古《望岳》就作在这一时期。
    天宝五年(746), 杜甫35 岁,到当时的首都长安求仕,结果大失所望,困守长安
    10年。
    这是杜甫七言律诗作得最少,成绩也最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杜甫仍然停留在模拟
    之中,其所作如:《题张氏隐居》、《郑驸马宅宴洞中》、《城西陂泛舟》、《赠田九判官梁丘》、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其内容与一般作者一样,也仍然都是以酬赠及写作为主,技巧
    方面也只是对偶工丽、句法平顺,丝毫没有什么开创与改进之处。
    叶嘉莹,1997, p26
    1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1,伐木丁丁山更幽2。
    涧道馀寒历冰雪3,石门斜日到林丘4。
    不贪夜识金银气5,远害朝看麋鹿游6。
    乘兴杳然迷出处7,对君疑是泛虚舟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25 岁
    [地点] 山东。时杜甫游齐赵(今山东一带)
    [题解] 张氏,一位隐士。钱注:不必求其人以实之。
    所题诗共两首,另一为五言。
    【注释】
    1 春山在此作壮语,而不是主语。“无伴独相求”的主语是杜甫,他来访问张氏
    隐居。相求,见于《周易·乾》:“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在一起。
    2 《诗·小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丁丁(音征证),指伐木声。用声音
    来反衬山中幽静是诗歌中的常用手法,例如王籍诗:“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3 这句写沿途经历了涧道冰雪。根据本诗的第一句,当时已经是春天,但仍有
    冰雪,故称“馀寒”,“馀”同“余”。涧道,山谷中沿着山涧的道路。
    4 仇注:石门不必确指地名,公《桥陵》诗云“石门霜露白”,亦只泛言。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3 页共 214 页
    13
    仇注中的“公”指杜甫,古代各杜诗注家对杜甫均十分推崇,往往不直呼其
    名,而称为公或杜公,下同。
    林丘,亦作"林邱",意为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亦指隐居之处。
    5 该句引用了以下一些典故,所以众说纷纭,很多注者认为意指张氏不贪,所
    以能够“夜识金银气”。我较为赞同叶嘉莹女士的解释:“五句写夜宿所见的烟岚
    霞气之美,藉以映衬张氏__________之高洁清廉。”
    朱注:《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
    如瓦石。樵人竞取,入手即成沙砾。金银气殆是类耶。
    《史记·天官书》:败军场,破国之墟,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
    可不察。
    6 远害,远离灾祸。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
    矣。”
    麋鹿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
    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体长可达两米。古
    时相当繁盛。原为我国特有动物,曾被英法运出国外。后在我国灭绝,1985 年
    重新从英国引入。
    关于麋鹿的记载多次见于史籍,例如《史记·李斯传》:“麋鹿游于朝。” 、
    《史记·淮南王刘安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
    之台也’”。这里指山中隐幽,充满自然生机,也有“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晓望)的意味在内。
    7 “乘兴”一词用典:《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
    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
    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杳(音咬)然,也作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语出《庄子·逍遥游》:尧治
    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迷出处一词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晋陶潜(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
    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石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唐朝其他诗人也有这个用法,如沈佺期“此中迷出处”(神龙初废逐南荒途
    出郴口北望苏耽山)、卢照邻“桃源迷处所”(过东山谷口)、曹唐“不知此地归
    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刘晨阮肇游天台)等。
    有些注本也许未注意到“迷”字,而把这里的“出处”解释为不再隐居而开
    始出仕,并认为“出处”中之“出”在此念“楚”。“出处”的这种含义见于杜甫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4 页共 214 页
    14
    其它诗中(例如《覃山人隐居》),但在这里作如此解释恐有不妥。
    8 虚舟,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褊心1之人不
    怒。
    仇注:虚舟,谓空无所系。
    叶嘉莹:八句写对此高隐之士,此心荡然,全无所系,有宾主俱化之感。
    本句可以与韦应物“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参看。
    2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1,留客夏簟清琅玕2。
    春酒杯浓琥珀薄3,冰浆碗碧玛瑙寒4。
    误疑茅堂过江麓5,已入风磴霾云端6。
    自是秦楼压郑谷7,时闻杂佩声珊珊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天宝五年(746),杜甫35岁
    [地点] 长安
    [题解] 郑驸马,指郑潜曜,为杜甫老友郑虔的侄子。杜甫后有多首与郑驸马相
    酬之作,如《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新唐书》卷96 记载:临晋公主,
    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潜曜。
    洞指莲花洞,钱注:《长安志》:莲花洞在神禾原郑驸马之居,杜诗所谓“主
    家阴洞”者也。《杜诗释地》:郑潜曜在长安县神禾原有别墅,遗址在陕西西安市
    长安区樊川小江村郑谷庄,俗称莲花洞,也称郑驸马洞。
    关于“洞中”,未见诸家注释,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山洞之中,其实不然。
    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注释其他诗时把这个问__________题解释得很明白:古人用“洞”
    字,意义和现在不同。所谓“洞中”并不是指山的岩穴,而是指四山环绕的一片
    平地,就是西南各省所谓“坝子”。道家所谓“洞天福地”,也就是与世隔绝的一
    块山中平原。
    【注释】
    1 这句主要写莲花洞的阴凉森冷状。
    2 簟(音垫),竹席。琅玕,似玉的美石,这里指竹子。杜甫后来也曾用琅玕
    指代竹子:“芝草琅玕日应长”(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清琅玕,即翠竹。
    1 褊心,指心胸狭窄。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5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08
    15
    3 春酒:唐朝多称酒名为春,酒也可能称为春酒,就像现在酒名常为某某大曲,
    有的酒就被称为曲酒。一说指春季酿成的酒,例如白居易曾有诗注“其俗酿酒,
    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杭州春望),亦通。琥珀杯,琥珀所制的酒杯。琥珀
    杯的确见于明朝出土文物,但唐朝之物尚未发现。
    4 这两句如直写,便是琥珀杯薄春酒浓,玛瑙碗碧冰浆寒。仇注:琥珀杯、玛
    瑙碗,言主家器物之瑰丽。若三字连用,易近于俗,将杯碗倒拈在上,而以浓薄
    碧寒四字互映生姿,得化腐为新之法。
    清代浦起龙认为这里的琥珀同时也指酒的颜色:“琥珀是酒是杯,一色两耀,
    精丽绝伦”(杜诗心解)。酒的颜色呈类似琥珀的黄色是有可能的,杜甫曾写到“鹅
    儿黄似酒”(舟前小鹅儿)。不过,一般认为唐朝时通常的酒泛绿色。杜诗中多次
    描写到酒的绿色,如“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等。我以为绿色
    的酒与琥珀杯更能相映成趣。
    5 麓,生长在山脚的林木。《说文》:林属于山为麓。
    6 风磴(音邓)是通到高处的石磴,因为高,所以感到有风。仇注:风磴,登
    陟之路,凌风而上。杜甫另有诗也提到风磴:“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陪郑
    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可参看。
    霾(音埋),在此通“埋”, 例如“霾两轮兮絷四马”(屈原《九歌·国殇》)。
    五六句都是比喻夏季的莲花洞风大凉爽。句中通过“误疑”、“ 已入”字样,
    故设疑惑。这种手法在初唐诗中常用。
    仇注:江麓、云端,其清凉迥出尘境,又见高楼下临郑谷,空中杂佩声闻,
    恍如置身仙界矣。浦注:洞内林亭,定多山野风味,故用“误疑”、“已入”字,
    设为迷津,一似杳不知其所至矣。
    7 本句是使用了秦楼、郑谷两个典故。秦楼指公主;郑谷与郑潜曜同姓,指驸
    马。
    秦楼见汉朝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白
    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
    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
    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策声而已。
    郑谷指汉代隐士郑璞躬耕之处。汉代有谷口县,在今陕西礼泉县东。见于《汉
    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
    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8 佩同珮,妇女所带的玉饰。《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南子环珮玉声璆然。
    杂佩二字出自《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
    以问之。杂佩以报之。”
    声珊珊,见于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墀声之珊珊。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6 页共 214 页
    16
    王嗣奭(音适)2:上二句几杳不知所之矣,迨(等到)佩响遥传,始知身
    在主家也。
    3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1,横笛短箫悲远天2。
    春风自信牙樯动3,迟日徐看锦缆牵4。
    鱼吹细浪摇歌扇5,燕蹴飞花落舞筵6。
    不有小舟能荡桨, 百壶那送酒如泉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杜甫43 岁
    [地点] 长安
    [题解] 陂(音悲),池塘。城西陂,即杜诗中经常提到的渼陂,是由终南山谷中
    的水,和胡公泉之水汇集而成的一个湖泊,周回十四里。关于其名称的“渼”字,
    有两种说法。《十道志》3 :本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而朱鹤龄注:渼陂,
    因水味美,故配水以为名。《长安志》:渼陂,在鄠(音户)县西五里。
    本篇颌联、颈联均失粘,和上一首一样,同是拗体七律。不过,此时的作品
    和杜甫后期(特别是入夔州以后)的有意为之拗体七律恐怕意义不同。这反映
    了七律在刚刚成型的初期尚不严谨,而且杜甫本人当时也处于七律创作的学习阶
    段。
    【注释】
    1 青蛾,青黛画的眉毛。当时仕女的青眉并不是
    像后世那样细细弯弯的,而是用青黛涂描得很大,
    呈瓜子状斜峙,如同两只青蛾,故称。这在唐代的
    《簪花仕女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皓齿,洁白的
    牙齿。青蛾皓齿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携
    妓出游,是所谓“雅事”。
    清朝顾宸指出:天宝间,景物盛丽,士女游观,
    极尽饮燕歌舞之乐。此咏泛舟实事,不是讥刺明皇,
    亦非空为艳曲。
    楼船(见右图4)。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外观高大巍峨,一般甲板上有三
    层建筑,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信道,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
    2 王嗣奭:明末清初的著名杜诗注家,著有《杜臆》一书。
    3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
    4 图片来源:http://elib.lib./techlibrary/image/imageware/more/ship/26.jpg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7 页共 214 页
    17
    骑马。
    2 由于笛声音色高亢哀厉的缘故,古人经常用“悲”之类的词来形容笛箫之声
    (特别是笛声)优美。例如江总诗:“横笛短箫凄复切”(梅花落)。杜甫在七律
    《吹笛》诗中也写道:“谁家巧作断肠声”。
    横笛相传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唐代笛子横吹,是没有笛
    膜的。杜甫曾有诗:“晚来横吹好”(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所指即吹奏这
    种横笛。
    远天:高远的天空。这里指音乐声传的又高又远,所谓“半入江风半入云”
    (赠花卿)。
    3 仇注:信,任也,任其自动也。《杜诗镜铨》:杜诗信字多作任字用。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4 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象牙作帆樯,此乐府之侈词;锦彩为舟缆,此甘
    宁之侈事,皆属借形语。
    这里所说的“甘宁之侈事”,见于《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甘宁住止,常以
    缯锦缆舟,去辄割弃,以示奢(引自《太平御览》卷77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杜甫
    有著名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所描写的
    “迟日”风光也是春天的景色。
    徐看锦缆牵,实际应该是“看锦缆徐牵”。诗歌之中常常因为格律或对仗的
    需要而移动字的位置。王嗣奭:船大而行自缓,故云“徐看”。
    5 鱼吹:仇注认为典故出于《列子》,但查《列子·汤问》,有“瓠巴鼓琴而鸟
    舞鱼跃”,只见“鱼跃”,而未见“鱼吹”。尽管出处未知,“鱼吹浪”后来似乎已
    经成为一种固定用法,被清朝杨林兰选入用于教初学者的《声律发蒙》:“落叶缤
    纷鸟出林,浮萍聚散鱼吹浪”。
    联系到下句__________来看,很有可能是当时天气闷热,气压低,所以这时候一些水里
    的鱼儿连连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谓“鱼吹”),有的还纷纷跃出水面。下句中的
    “燕蹴飞花”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因为气压低,当时燕子也就飞得极
    低,这样才有可能杜甫近距离观察到“燕蹴飞花”。这种气候情况易发生在麦收
    前后(阳历6 月份左右),特别是第一场大雨来临之前。
    歌扇:歌者以扇遮面。歌扇是唐朝舞乐中的常用之物,多见于唐诗。杜甫在
    另外一首描写船上歌舞的诗《艳曲》中也写到“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摇,
    指水中扇影摇曳。
    6 蹴:踩,踏。“燕蹴飞花落舞筵”与“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绝句)的景象很相似,看来当时的燕子准头很好,既能踩到飞花,又能击到飞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8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11
    18
    虫。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生活观察很细致。
    杜甫很喜欢燕子,在诗中共歌咏76 次,而且又有诗专门写燕子,其中一首
    为七律。
    7 清朝边连宝:小舟送酒,若用正说,便味短而少力(《杜律启蒙》)。
    4 赠田九判官梁丘
    崆峒使节上青霄1,河陇降王款圣朝2。
    宛马总肥春苜蓿3,将军只数汉嫖姚4。
    陈留阮瑀谁争长5,京兆田郎早见招6。
    麾下赖君才并美7,独能无意向渔樵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杜甫43 岁
    [地点] 长安
    [题解] 九,是田梁丘的排行。唐朝兄弟排行是在同一祖父的整个大家族中一起
    排。田九并不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中的第九,而是在全部从兄弟(即堂
    兄弟或叔伯兄弟)里排第九位,否则,高适排行于三十五就变得匪夷所思了。
    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一般是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梁丘是其名。
    判官是唐__________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
    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中期以后,节度使、
    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均设有判官,由本使选充,以备差遣。其权极重,几
    乎等于副使。史料中记载田为行军司马,未见记载担任判官。行军司马和判官均
    为军中幕僚的职位,也许田梁丘此前担任过判官。
    于邵《田司马梁丘传》:司马,京兆茂陵人,哥舒翰兼统五原,雅知其才,
    得之甚喜。《旧唐书》:哥舒翰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
    【注释】
    1 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崆峒:山名。有数座山都叫崆峒,
    这里指的应是属哥舒翰辖内、位于今日甘肃的崆峒山。青霄:青天、高空。
    仇引陈注:上青霄,谓崆峒地高,非指朝宁之地。
    2 河:指黄河;陇: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
    仇注:河陇,谓河西陇右。泽州陈家宰廷敬5曰:考《王思礼传》,天宝十三
    5 泽州陈家宰廷敬,即康熙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的总编纂陈廷敬,山西泽州人。
    著有《杜律诗话》二卷。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9 页共 214 页
    19
    载,吐谷浑苏毗王款塞,明皇诏翰应接。旧注以此当降王款朝,是也。
    汉朝应劭注: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风俗通义校注》卷2)。
    圣朝:即当时的朝代(唐朝)。为了歌功颂德的需要(否则恐难以生存),古
    人往往把本朝称为圣朝,例如“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
    这两句的大意是:哥舒翰登上崆峒高地,河西陇右的番王便来降叩朝廷。
    3 宛马,大宛马。大宛(音渊)是古代中亚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位于
    今塔吉克斯坦___________共和国费尔干纳谷地,该国以出产汗血宝马(即大宛马)而著称。
    肥,以(苜蓿)为肥美。春,一作“秦”。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
    圆形,花紫色,结荚果,主要做牧草和绿肥。
    《史记·大宛列传》载: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
    陶(于)肥饶地。及天马多,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4 将军:这里指哥舒翰。数(音shǔ):比较起来最突出,意同“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数”字。
    汉嫖(在此音飘)姚,即霍去病,西汉名将。十七岁随大将卫青出征匈奴,
    任嫖姚校尉。李白曾有诗《塞下曲·其二》“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可证。
    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称赞哥舒翰,先美其主。其手法同于杜甫《投赠
    哥舒开府二十韵》诗中称美哥舒翰之前,先赞唐玄宗:“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
    雄。”
    5 陈留:地名,今河南省陈留县。阮瑀为汉朝的文学家,见《魏志》:“陈留阮
    瑀,字元瑜,太祖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在此指高适。高适,唐朝著名诗人,
    也是杜甫的老友,他曾担任县尉的地方封丘(今河南封丘县)属于当时的陈留郡。
    争长(音掌),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6。
    谁争长,在此意思是“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言高适才高,如同杜
    甫后来称赞高适“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6 京兆田郎是一个典故,因为同姓,这里用来指代田梁丘。这个典故出自东汉
    赵岐所著的《三辅决录·田凤》: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人
    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根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仇注: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
    见招”。其他注译本也基本采用这个说法。
    6 《左传》中的“争长”,意为争排位。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0 页共 214 页
    20
    7 麾(音挥),本义为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麾下,这里指哥舒翰的部下。才
    并美:人才济济。并,在这里是都、全、皆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哥舒翰部下靠您
    (指田梁丘)而人才济济,可证上句的“早见招”。
    8 向:于。渔樵:杜甫自比。杜甫后来还曾写道“渔樵寄此生”(村夜)。
    这两句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
    5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献纳司存雨露边1,地分清切任才贤2。
    舍人退食收封事3,宫女开函近御筵4。
    晓漏追趋青琐闼5,晴窗点检白云篇6。
    扬雄更有河东赋7,唯待吹嘘送上天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杜甫43 岁
    [地点] 长安
    [题解] 本诗所赠之人名田澄,官居献纳使,兼任起居舍人。《杜律演义》:献纳
    使,掌封匦,起居舍人,掌起居注,因必起居而兼献纳也。
    仇注:《唐书》:垂拱二年(公元686 年,武则天时代),置匦,以受四方之
    书,以谏议大夫补阙抬遗一人,充使知匦事。天宝九载,以匦声近鬼,改为献纳
    使。
    匦(音轨),意为箱、匣。唐朝时匦为铜制,据《资治通鉴》卷203:“其器
    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 其实,铜匦本来的
    用途并不是招纳贤言的意见箱,而是武则天用来让人告密的检举箱。
    【注释】
    1 献纳,见题解。司存:执掌、职掌。
    雨露边,指皇帝身边。仇引关于《诗经·小雅·蓼萧》一诗的《毛诗注》:
    雨露者,天所润万物,喻王者恩泽也。
    2 仇注:地分,分处其地也。
    清切,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任才贤:由有才能而且品德
    好的人担任。
    3 舍人,见题解。
    退食,一般同于现在的下班,当时约在下午三时左右。退食语出《诗经·召
    南·羔羊》:“退食自公”。朱熹《诗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1 页共 214 页
    21
    公门而出也。”这里是指田澄完成了起居舍人的职责后,又去从事献纳使的工作。
    收封事即为献纳使的职责。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百官上奏机密事,为防
    泄露,用皂囊缄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汉书·宣帝纪》:“而
    今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杜甫也有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
    省)。
    4 仇注:唐制:便殿奏事,宫女开匦函,以所投封事奏御。
    筵,指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
    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见汉代郑玄《周礼》注:筵亦席也。
    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5 晓:拂晓。漏:滴漏,古代的计时工具。追趋:犹紧忙赶去。
    《汉书注》:青琐,刻为连琐文,以青涂之。闼(音踏),就是门的意思。青
    琐闼即指宫门。
    6 点检:查点、整理。仇注:“所谓白云篇者,草茅之言,必检点而后收之,
    此以在下诗文为白云篇”。仇注里说的草茅之言是指在野之士(也就是所谓布衣)
    所写的文章。
    7 扬雄:汉代著名文学家。根据《汉书·扬雄传》,扬雄的《河东赋》创作于
    他的《甘泉赋》等作品之后,因此称为“更有”。
    杜甫曾有诗“赋料扬雄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扬雄自比。而且,
    杜甫上三大礼赋后,没有得到官职任命,此时又上《封西岳赋》,所以也是“更
    有”。
    8 在唐朝时,吹嘘不是指吹牛、不切实际地夸张宣扬或编造。根据黄庆来关于
    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的介绍,唐代科举的试卷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
    外,还要参考甚至完全依据应试者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因之,应试者必须向“先
    达闻人”尤其是“通榜”者(参与决定取录名单的权要)呈献自己平时的力作,
    争取他们的“拂拭吹嘘”。这里的吹嘘就取此意,意同奖挹。
    送上天,指送给皇帝,当时为玄宗。
    本句意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薛宝钗诗)。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2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15
    22
    二 为官时期
    杜甫在凤翔“麻鞋见天子”后授左拾遗(从八品上),然后重返长安,直至贬
    官华州,这段时间杜甫一直在担任官职,所以通称“为官时期”。这与叶嘉莹所
    指的第二阶段基本相符。
    第二阶段, 该是收京以后重返长安一个时期的作品。这一阶段,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诗,
    可以分作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至喜之情,所做一些颂美之作;又一部分则是乾元元年春晚,
    杜甫自伤衮职无补,寸心多违,满怀失意之心所作的一些伤感之作。
    可以代表杜甫七律第二阶段的作品,乃是属于后一种的伤感之作。从这一部分作品,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杜甫一方面对于七律一体的运用,已经达到了运转随心,极为自如的
    地步;而另一方面,种种忧患挫折的变化,也更为扩大而且加深了杜甫诗歌的感情的意境。
    这种技巧与意境的同时演进与配合,使杜甫七言律诗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叶嘉莹,1997, p28
    6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1,酒后常称老画师2。
    万里伤心严谴日3,百年垂死中兴时4。
    苍惶已就长途往5,邂逅无端出饯迟6。
    便与先生应永诀7,九重泉路尽交期8。
    [年代]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年(757)冬,杜甫46 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郑虔,即郑广文,郑虔曾任广文馆博士。十八是郑的排行。称排行而不
    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他是杜甫最好的朋友之一,大约比杜
    甫大十九岁,但两人“忘形到尔汝”, 就是说互相直接你我相称,不用君、足下
    等尊称。杜甫在诗《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说:“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这里郑即指郑虔。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任命郑虔为水部郎中,郑虔称病(风疾),并与当时在
    灵武的唐王朝暗通消息。但是,这并未得到唐王朝的谅解。《资治通鉴》卷220
    记载:“至德二载十二月,陷贼官,六等定罪,三等者流贬”。郑虔被定为三等罪,
    所以贬至台州(今浙江临海)。在杜诗中提到郑虔时,全都称为“司户”,这应该
    只是“司户参军”的简称。在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记载,郑虔到台
    州担任的是司户参军一职。另外,根据《旧唐书·职官志三》以及《新唐书·百
    官四下》,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这也可证明在台州
    应为司户参军。司户参军的职责是掌管户籍赋税、仓库收纳等事务。
    阙:缺。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3 页共 214 页
    23
    【注释】
    1 公,对郑虔尊称。杜甫在诗中多次称郑虔为郑公,例如“郑公纵得归,老病
    不识路”(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这一方面是出于郑虔年长的缘故,更主要的是
    杜甫对郑虔的尊重。
    樗(音出),即臭椿。樗散二字皆出自《庄子》。
    樗,见于《庄子·逍遥游》: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
    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
    用,众所同去也。”
    散,见于《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见大栎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
    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蠢,是不材之
    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杜甫根据庄子词义创造“樗散”一词, 后来也有人用这个词,如中唐欧阳
    詹有《寓兴》:“桃李有奇质,樗散无妙姿。”
    萧涤非先生指出:樗散“言郑才不合世用”。这个解释是对的,但我以为在
    这里杜甫重点不是为郑虔抱怨屈才,才未尽其用,而是在于樗散的“无用”。因
    为无用,所以也就不会为害朝廷。杜甫在此实际上是为郑虔所遭受的严谴叫屈。
    鬓成丝:丝指蚕丝,鬓成丝即鬓发变白。
    2 郑虔善画。据元代辛文房著《唐才子传》记载:郑虔,好琴酒篇咏,善图山
    水。能书,苦无纸,于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日就书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表
    献之,玄宗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老画师:据萧涤非先生考证, 唐代风气,轻视画师。所以这里的“常称老画
    师”其实是牢骚话。
    3 万里,距长安万里之地,杜诗中的“天边”、“天涯”之意也与此类似,总之
    是指距长安(有时或为洛阳)很远的地方。这里指台州。严谴,严厉的处罚。从
    此可以看出杜甫认为处罚太重。
    4 百年:人的一生,终身。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
    寿六十。
    百年一词在现存杜诗中共用过22 次,例如《中夜》:“长为万里客,有愧百
    年身”等。
    萧注:垂死含两层意:一则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则遭贬,更足以速其死。
    当时两京收复,故曰中兴时。中字读去声。
    5 苍惶:即仓皇或仓惶,匆忙慌张。就,意为“向”,古时常有这种用法,例
    如《庄子·大宗师》: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4 页共 214 页
    24
    6 邂逅,不期而遇,语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邂逅
    无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出饯:饯行。
    7 便:就此,这种用法亦见“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说
    “便”在此是“纵使、即使”的意思,恐非。一来,杜诗之中咏及“便”字20
    次左右,意思都是“就”和“便利、方便”,未发现诗中别处有“纵使”的意思;
    二来“便”作为“纵使、即使”解,在《王力古汉语词典》等权威词典中均未发
    现。网上的《汉典》在“便”字有“纵使、即使”字意解释,并给了一个例句如
    下:“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三国演义》)。《三国演
    义》成书于明代,这暗示着《汉典》未能找到比明代更找的例句。换句话说,“便”
    字作“纵使”解,或许在唐朝时还没有出现。
    永诀:永远的诀别。郑虔果然卒于台州,再也未能与杜甫相见。
    8 九重泉:黄泉,即死后葬于地下。尽:努力完成、实现。交期一词亦见于“交
    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凡三十韵),
    本义是相互交往的时候,这里主要指相交、会面。九重泉路尽交期,谓黄泉路上
    相逢。
    这两句是说,我只好就在这里与您作别,这恐怕就是永别了,以后我们只能
    设法在黄泉之下相见吧。
    7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1。
    侵陵雪色还萱草2,漏泄春光有柳条3。
    纵酒欲谋良夜醉4,还家初散紫宸朝5。
    口脂面药随恩泽6,翠管银罂下九霄7。
    [年代]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年(757)十二月,杜甫46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腊日,古时岁终祭祀的日子,一般指腊八。明朝赵大纲《杜律测旨》:唐
    以大寒后辰日为腊。
    【注释】
    1 这两句诗可以与“今朝腊月春意动”(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参看。“腊日
    常年”和“今年腊日”用字多有重复,这在唐诗中常见,但到了宋朝就被认为是
    “诗病”而尽量避免了。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5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17
    25
    杜甫多首诗中都写到了在腊月气温就已经比较高,出现了春色。这可能不是
    偶然的。根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7:隋唐时代(公
    元581—907 年)中,在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变得和暖了。公元650 年、669 年
    和678 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
    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
    2 该句直说就是萱草侵陵雪色,意为萱草在一片雪色中已经破土而出了。
    还(音环),意为重回。萱草,别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为百合科萱草属。
    萱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有地下球茎。花大黄色,花冠呈漏半状,共六瓣,
    每逢春天自丛生的地下而出。
    3 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
    泄漏春光(或作春光泄漏)已经成为成语8。此外,还有寻花问柳、指挥若
    定、弱不禁风等成语也出自杜甫七律,见后。
    4 这句直说即为“欲谋良夜纵酒醉”,打算在晚上一醉方休。良夜:长夜。《后
    汉书·祭遵传》:良夜乃罢。
    5 《长安志》: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这句写的就
    是从紫宸殿“退食”下班回家。
    6 朱瀚:口脂面药,以御寒冻。
    随恩泽,指皇帝所赐。唐朝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记载:帝于苑中,召近臣
    赐腊,晚自北门入于内殿,__________赐食,加口脂、腊脂。
    7 张远注:翠管银罂,指所盛之器。
    罂:本意为大腹小口的瓦器,泛指小口大腹的瓶。下九霄,指来自皇宫所赐,
    意同上句的“随恩泽”。
    顾注:腊祭自应会饮,况当恩泽下颁之日,下四用倒插(即倒叙),乃归重
    感恩意。若先将口脂、翠管作联,散朝、纵酒作结,便觉板实少致。
    这两句中,翠管银罂指代口脂面药,下九霄即为随恩泽,颇有“合掌”之嫌。
    (“合掌”指在一联之中的上下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不过,这在唐朝不算
    7 见《人民日报》1973 年6 月19日
    8 杜甫还有很多诗句成为成语,据莫砺锋先生在《杜甫评传》中统计,还有如下一些: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历历) ——历历在目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可叹)——白云苍狗
    “冰雪净聪明”(送樊二十二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聪明
    “将军下笔开生面”(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别开生面
    “明眸皓齿今何在”(哀江头) ——明眸皓齿
    “炙手可热势绝伦”(丽人行) ——炙手可热
    “意匠惨淡经营中”(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惨淡经营
    “翻手作云覆手雨”(贫交行) ——翻云覆雨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6 页共 214 页
    26
    问题,到了宋朝才被认为是作诗的大忌。
    8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1,九重春色醉仙桃2。
    旌旗日暖龙蛇动3,宫殿风微燕雀高4。
    朝罢香烟携满袖5,诗成珠玉在挥毫6。
    欲知世掌丝纶美7,池上于今有凤毛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奉:敬辞,例如现在说的奉陪。
    本诗创作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唐肃宗于前一年农历十月返回
    长安,百废待兴,朝廷威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贾至在早朝以后作
    了一首七律(见本诗附录),描写朝中气象,并给中书、门下两省9 的同事看。所
    以有人做诗奉和,但并不同韵。和,在这里念“贺”。清朝吴乔说:“意如答问而
    不同韵者,谓之和诗”(《答万季埜诗问》)。用相同的韵(称为“次韵”)和诗,
    直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时才出现。
    流传至今的除了这首诗以外,还有王维和岑参两人的作品。在当时,五言诗
    是主体,七律刚刚开始流行,创作的人不多,作品也很少。这一下子涌现出来多
    首七律,影响很大,迅速传遍长安士人,对七律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七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另外,这类描写宫廷威仪的诗,被称为“朝省诗”。
    大明宫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 年),名
    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已故。遂于
    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三里,南北五里,略呈楔形。
    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
    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 年)以
    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唐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西安火车站北约一公里
    多的龙首塬上。
    【注释】
    《杜律演义》:初联,早朝之候;次联,大明宫景;三联,言退朝作诗,称
    贾至之才;结联,言父子继美,切舍人之事。
    1 五夜,即五更。邵注:夜以五为节,起于甲,止于戊,又谓之五更。
    9 唐朝时中书、门下两省关系密切,联系紧密,其共同的职责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厅或秘书处。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7 页共 214 页
    27
    漏声:古代用滴水计时工具滴漏发出的滴水声。
    催晓箭,意同晓箭催。晓,拂晓。箭,指漏壶中用于计时的箭状物,见于殷
    夔所著《刻漏法》:铸金为司晨,具衣冠,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
    晚。
    2 九重:宫门,语出《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朱注:春色之浓,桃红
    如醉,以在禁中,故曰仙桃,非用王母事也。
    3 龙蛇:旌旗上所画的图形。《周礼·春官·司常》:析羽为旌,交龙为旂,熊
    虎为旗,龟蛇为旐。按,旂同“旗”,旐也是一种旗帜。
    4 以旗上所画龙蛇对风中真实的燕雀,为借对,亦称假对。古代的一些诗评家
    对本诗评价不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所写的燕雀都是小鸟,被认为在朝
    省诗中显得不够大气。不过,苏东坡对该联颇为称赏。
    5 香烟,来自宫中的香炉之烟。《新唐书·仪卫志》:凡朝日,殿上设黼扆、蹑
    席、熏炉、香案。南朝梁诗人何逊也写有“还飘袖里香”(摇扇联句)。
    6 珠玉比喻诗歌文章文采飞扬,例如梁简文帝《答新渝侯书》:“风云吐于行间,
    珠玉生于字里”,又如杜甫七律“自得隋珠觉夜明”(酬郭十五受判官)。
    7 世掌:世代执掌。这里指贾至父子都担任中书舍人这个职务。根据《新唐书》
    卷132:贾曾,景云中擢,开元中复拜中书舍人。子至,字幼邻,从玄宗幸蜀,
    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藁,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
    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丝纶: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疏》:“王言
    初出微细___________如丝,及其出于外,言更渐大如纶也。” 纶:粗绳。丝纶后来专指诏书,
    意指帝王的一句微言也会有很大影响和作用。
    8 池即凤凰池。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晋书·苟勖传》:(荀)
    勖久在中书(省),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恨。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
    凤凰池,诸君贺我邪!”,所以后来常用凤凰池指代中书省。
    “凤毛”,典出南北朝时期沈约所著《宋书》10:谢凤子超宗,有文词,作《殷
    淑妃诔》,帝大嗟赏,谓谢庄曰:“超宗殊有凤毛”。皇帝之所以称赞谢超宗很有
    “凤毛”,是因为他的父亲名字叫“谢凤”,意思是说,谢超宗之所以“有文词”,
    是继承于他的父亲的缘故。在这里,因为贾至担任的中书舍人就是他父亲以前的
    职务,所以用“凤毛”来称赞贾至,是很贴切的。
    附录: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10《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不
    是记叙赵匡胤所创立的宋朝。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8 页共 214 页
    28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9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牓1,春殿晴曛赤羽旗2。
    宫草微微承委佩3,炉烟细细驻游丝4。
    云近蓬莱常五色5,雪残鳷鹊亦多时6。
    侍臣缓步归青琐7,退食从容出每迟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唐会要》: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即正衙殿也。《唐六典》:在宣政门内,
    殿东有东门上阁门。殿西有西上阁门。东上阁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阁门,中书
    省在焉。
    三省之中的中书、门下两省,其办公地址就在早朝宫殿的东西两侧,故又称
    两掖。杜甫当时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宣政殿东。古代所有宫殿都是坐北朝南
    的,所以杜甫退朝出殿后,左转向东走,回他所属的门下省, 这就是“出左掖”。
    【注释】
    1 天门,即天子之门、皇宫之门,语出《道德经》第10 章:天门开阖,能为
    雌乎。
    牓,通“榜”,匾额。顾注:日射牓,则金益黄。
    这句直说便是;日射天门黄金牓,即太阳光照在宫门的金色匾额上。
    2 曛,本义为日落时的余光,例如“山木苍苍落日曛”(示獠奴阿段)。这里使
    用“曛”字是很有讲究的,切题中“晚”字。通常认为,是题中的“晚”指末
    句的“出每迟”,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这里,“曛”字明确地指出了已经是黄昏
    时分。唐朝当时上朝早,下班也早。据考证,一般唐朝官员的下班时间大约在下
    午三点左右(这时候的阳光还不能称为“曛”), 所以黄昏时分才下班就算晚了。
    本诗中提到了“雪残”,估计这是早春时节,所以黄昏大约在下午五点许。
    赤羽,即指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朱雀”, 与青龙、白虎和玄武(黑色的
    龟蛇,武是龟蛇之意)并称“四灵”。古时朱雀常被画在旗帜(特别是军旗)上。
    3 委佩:本意指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
    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郑玄注:君臣俯仰之节,倚谓附
    于身,小俯则垂,大俯则委于地。这里所说“委于地”之物,即垂地的佩带。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29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20
    29
    4 室内无风则烟不动,故称为“驻”,可参看“麒麟不动炉烟上”。这句写淡淡
    烟气__________袅袅飘动,如游丝状。
    5 五色(一作好色),指五色祥云。蓬莱,指大明宫,见《唐会要》:贞观间营
    永安宫,后改为蓬莱宫。咸亨初,改为含元殿,又改为大明宫。
    6 仇注:杜诗用残字,多作余字解。
    鳷(音支)鹊,松鸦的旧称。这里的鳷鹊指汉宫观名。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中写道:“過鳷鵲,望露寒,下棠棃,息宜春”。三国时期的张揖指出:“此四观,
    武帝建元中作,在(长安)云阳甘泉宫外”(《昭阳文选》卷8 郭璞注)。唐朝时,
    汉长安城大致规模仍在。李乂的《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就描写了唐高宗
    君臣到汉代所建的未央宫肆览,且置宴于此。所以鳷鹊观当时可能仍然存在。初
    唐骆宾王也写曾道“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7 侍臣,杜甫自指。青琐:皇宫门窗上的青色连环花纹装饰,见《汉书注》:
    青琐,刻为连琐文,以青涂之。在杜诗里“青琐”一般指代他担任左拾遗的门下
    省。
    8 退食,义同于今日之下班。“退食”语出《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
    蛇委蛇。朱熹《诗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公门而出也。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中的委蛇即逶迤(音wēi yí),
    指人时是说明从容的样子,例如“君子强逶迤”(九日寄岑参)。所以这两句中的
    缓步、从容也是暗合古意的11。
    陈贻焮:老杜经常到大明宫后面的宣政殿上朝,早出晚归,虽然辛苦,但很
    得意。这首诗就是这种踌躇满志心情的表露。又,在这种情绪支配下,老杜同时
    前后还写了好几首兴致颇高的荣遇诗。
    10 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1,双瞻御座引朝仪2。
    香飘合殿春风转3,花覆千官淑景移4。
    昼漏希闻高阁报, 天颜有喜近臣知5。
    宫中每出归东省6,会送夔龙集凤池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11 不过,在很多人熟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中,逶迤是其另外一个意
    思即曲折蜿蜒,在杜甫七律《秋兴八首》“昆吾御宿自逶迤”句中的逶迤二字也是这个含义。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0 页共 214 页
    30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宸(音辰),意为宫殿。《唐六典》:紫宸殿,即内朝正殿也。
    口号,随口号吟,同“口占”。
    【注释】
    1 《新唐书·后妃上》:昭仪、昭容…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
    唐朝三品以上才能穿紫色衣服,称“三品衣紫饰金鱼袋”。唐诗中常见“紫
    袍金带不须夸”(归处讷《代村妇咏边将》)、“犀带金鱼束紫袍”(元稹《自责》)、
    “白人宜着紫衣裳”( 王涯《宫词》)、“御前新赐紫罗襦”(王建《宫词》)等句。
    这一习惯一直到五代十国还有。
    2 双瞻,分成两行。引朝仪:昭容引导百官朝拜皇帝。
    3 合,在此的意思是全,这种用法亦见于我们常说的“合家欢乐”等词。合殿:
    指全殿。有时“合殿”也指宫殿,例如沈佺期诗“合殿春应早”(立春日内出彩
    花应制)。
    宫殿很大,所以在殿内感到“春风转”。春风也带来了花的飘香。
    4 从花覆千官的“覆”字来看,当时宫中花长的很高,或摆放的位置较高。杜
    诗“退朝花底散”(晚出左掖)可证。另外,在形容众官员时,一般“百官”一
    词较为常用,而这里选用的“千官”二字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唐朝参加
    早朝的官员人数较多,据考证可能有近千人。其他杜诗中也多次提到“千官”,
    例如杜甫“千官列雁行”(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等;二是可能因为在《荀
    子·正论篇第十八》有:“古者天子千官,诸侯百官”一说,所以称为“千官”。
    淑:美好、美丽。淑景,这里指花的影子。
    吴论:香随风转,言殿字之宽。花下影移,言奏对之久。胡应麟:杜诗壮而
    秾丽者,“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诗薮》内编卷5)。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句中“合”字在古代可作为量词,见《汉书》:“十合为
    升,十升为斗”,这种含义的“合”发音为“葛”。合与下句的千相对,正如杜甫
    后来以“寻常”对“七十”,也是一种借对。
    5 昼,白天。漏,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高阁,见《长安志》:
    “含元殿,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黄生12注:高阁在禁中,宫女司漏,
    递相传报。
    天,天子。据《资治通鉴》卷192 记载: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诏令:
    “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又诏:“每
    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之,与闻政事。”当时杜甫为谏官(左拾遗)。所
    以称为近臣。
    吴论:禁庭深邃,故昼漏罕闻,待高阁之报。谏官侍班,故天颜有喜,而近
    12 黄生:清初著名杜诗注家,著有《杜诗说》十二卷,于康熙丙子年(1696)刊行。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1 页共 214 页
    31
    臣先知。
    6 归东省:回宫殿东面的门下省,杜甫所任的左拾遗属门下省。
    7 会送,百官一起相送。夔(音奎)、龙为舜二臣名,在此喻宰相。当时担任
    宰相职务的同时有张镐、崔圆、李麟。
    凤池即凤凰池,在此借指中书省。语出《晋书·苟勖传》:(荀)勖久在中书,
    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恨。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
    邪!”
    11 题省中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1,洞门对霤常阴阴2。
    落花游丝白日静3,鸣鸠乳燕青春深4。
    腐儒衰晚谬通籍5,退食迟回违寸心6。
    衮职曾无一字补7,许身愧比双南金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省中壁:即中书门下两省的院墙。题壁诗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
    时渐多,至唐代,题壁诗骤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
    仇注:公年四十六始拜拾遗,时已晚矣,乃迟回一官,未尽言责,徒违素心
    耳。职无补而身有愧,乃题于院壁以自警。
    【注释】
    1 掖垣,指三省之中的中书、门下两省,因为其办公地址就在早朝宫殿的东西
    两侧,故又称两掖。埤(音辟)。蔡梦弼注:掖乃省中左右掖。垣、埤皆墙也,
    高曰垣,低曰埤。
    张綖注:竹埤谓掖垣之上,以竹编为储胥(即栅栏或藩篱),若城埤然。
    梧,梧桐树。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此处十寻是形容梧桐很高。
    2 霤发音为“留”。《说文》:霤,屋水流也。也有人认为指承霤或霤槽,即指
    屋檐的接水长槽,见于陆游《老学庵笔记》。
    在这里的“洞”字用来形容门,意思近似于重、深,而并非山洞之意。洞门
    即园门重重相对。《汉书·佞幸传》有“重殿洞门”一说。另外,杜甫诗“洞门
    尽徐步,深院果幽期”(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一)也可证,其中的“洞门”和
    “深院”都是描写同一处的。常阴阴:形容阴森状。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2 页共 214 页
    32
    3 游丝:春天空中漂浮的树上虫子所吐的细丝。
    4 鸠:鸠鸽科鸟名,例如斑鸠。鸣鸠一语曾见我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季
    春之月,鸣鸠拂其羽。”季春即暮春、晚春。乳燕:雏燕、幼燕。
    青春:指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亦见“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深指
    时已暮春,颜色深绿。
    5 腐儒:迂腐的儒生,杜甫自指,语出《史记·黥布传》:高帝曰:“为天下安
    事腐儒”。衰晚:体衰年老。
    谬,本意是指错误,用作谦辞,例如称别人的称赞为“谬赞”。通籍:汉朝
    时,在籍(约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皇宫门外,以备出
    入时查对。“通籍”即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来就称作官为“通籍”,意
    谓朝中已有了名籍。例如曾国藩遗嘱写道: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另外,
    通字还可以当量词用,作遍、次解(例如“一通”等),与下句的“寸”对仗,
    是借对。
    6 退食,义同于今日之下班。“退食”语出《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
    朱熹《诗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公门而出也。
    边连宝:公时必欲有所论奏,而知其无益,欲默然而心又不安,故退食之际,
    迟回不觉,但觉寸心相违也。
    7 衮(音滚)职指天子,见《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大意是:天子(周宣王)有沒尽职之处,只有仲山甫(大臣之名)来进行弥补。
    曾无一字补:对皇帝连一个字的补阙都没有做到,意同“未有涓埃答圣朝”
    (野望),实际上是叹无法有所作为。杜甫是很想能够为朝廷、国家做些事的(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我激励型(self-motivated)
    人才。
    8 双南金一词见西晋张载的《拟四愁》诗:“美人赠我绿绮琴,何以报之双南
    金。”
    美人一词在张载的诗中可能是指美女,不过在古代的语境中,美人也常常可
    以用来指皇帝。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里有一句:“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这里的美人指的就是皇帝。
    许身,犹自许。南金:南方之金,通常认为是铜。
    这句的大意是:杜甫接受了左拾遗的官职(类似美人赠我绿绮琴),自许能
    像双南金回报美人一样报答朝廷,但是惭愧未能做到。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3 页共 214 页
    33
    12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1,??鸂鶒满晴沙2。
    自知白发非春事, 且尽芳樽恋物华3。
    近侍即今难浪迹4,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犹强健, 岂傍青门学种瓜5。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
    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八是郑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
    有人认为郑的名字是“丈”,同时猜测郑担任史官。南史指春秋时齐国有史
    官南史氏,因其人能直书史实,这里用以来称美“郑丈”。
    不过,这种说法恐怕是有问题的。丈其实是对长辈的尊称,即诗中的“丈人”。
    这种用法也见于杜甫的另外一个诗题《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
    奉寄此诗》。该诗题中的“沈八丈东美”就是初唐著名诗人沈佺期的儿子沈东美,
    而不是所谓“沈丈”。因为沈佺期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朋友和同事,所以沈东
    美就比杜甫高了一辈,所以称他为“丈”。
    郑的名字可能就是“南史”,唐朝时还有别人名为“南史”(例如张南史,见
    《全唐诗》)。郑南史,其人不详。
    【注释】
    1 顾注:柳始生嫩蕊,其色黄,故曰黄柳。未叶___________而先花,故雀啄之。这里的黄
    柳花应该就是杜甫《腊日》“漏泄春光有柳条”句中漏泄春光之物,以及李白所
    指的“柳色黄金嫩”(宫中行乐词·其二)。
    2 据《资治通鉴》卷221 记载:“上(唐玄宗)尝遣宦官诣江南取??、鸂鶒
    等,欲置苑中,使者所至烦扰”。后来玄宗纳谏,“纵散其鸟”。杜甫所见或许就
    是这些鸟的野外后代。
    (音交精),即池鹭13 。池鹭体型略小,约半米高,翼白
    色,身体具褐色纵纹。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据记载:鸂鶒似鸳鸯而略大, 因毛色多
    紫,故又名紫鸳鸯。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
    宿,也爱同飞并游。但是,《中国动物志》上除了鸳鸯以外并没有另一物种称为
    13 图片来源池鹭:维基百科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4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22
    34
    紫鸳鸯或鸂鶒,鸳鸯也没有亚种。从古诗文中对鸂鶒的描写来看,它可能是泽凫
    (一说为溪鸭,但《中国动物志》中并未有该物种)。
    杜甫有专门咏鸂鶒的诗,在其他杜诗中亦有四次提到,例如《卜居》中“一
    双鸂鶒对沉浮”。可见鸂鶒在当时很常见。
    3 白发非春事,意即欧阳修所谓“青春固非老者事”(青州书事)。芳樽:精致
    的酒器,这里指酒杯。物华:万物的精华,指自然景色。
    4 近侍:杜甫自指。据《资治通鉴》卷192记载:贞观元年(627 年),唐太宗
    诏令:“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又诏:
    “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之,与闻政事。”当时杜甫为谏官(左拾遗)。
    所以可称为近侍。
    难浪迹:难以辞官不做,浪迹江湖,原因即下句的“此身那得更无家”。杜
    甫曾有诗“笑为妻子累”(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说的
    也是同一个意思。
    5 傍,在…之旁。丈人,指郑南史。才力:才学精力。
    仇注:春事物华,即指江头花鸟。白发自怜,清樽聊遣,公盖对境而兴阑矣。
    官居近侍,既难浮沉浪迹,回念此身,更无家计可资。见尸位不可,去官不能,
    进退两难也。郑丈必有归隐之语。故称其才力犹强,不当学邵平之种瓜。
    这里“青门种瓜”,用西汉隐士邵平的典故,见《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东出南头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
    佳瓜,广陵人邵平种瓜青门外。
    13 曲江二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
    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1,风飘万点正愁人2。
    且看欲尽花经眼3,莫厌伤多酒入唇4。
    江上小堂巢翡翠5,苑边高塚卧麒麟6。
    细推物理须行乐7,何用浮名绊此身8。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5 页共 214 页
    35
    【注释】
    1 却在此是助词,用在动词“减”后面,相当于“掉”、“去”。类似的用法如
    冷却、忘却等。
    《社臆》:飞一片而春色减,语奇而意深。
    2 元代诗人方回:起二句绝妙。一片花飞且不可,而况于万点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中的诗句“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
    老相催”可以与本诗首联互相参看。
    3 欲尽:将尽,亦见于杜甫其他诗中,如《阆山歌》“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
    将崩未崩石”、《阙题》“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经眼,犹过目。
    4 厌,在这里是因饮用过多而厌足的意思。伤___________多酒,过多之酒,即超过正常量
    的酒。
    七律一般每句在上四下三处读断,但此二句为上五下二句法,即在花字、酒
    字处读断。这种句法亦见于杜甫其他七律,例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
    谁看”(宿府)。
    清朝蒋弱六指出: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
    消欲绝。
    5 翡翠:翠鸟。巢翡翠:翠鸟在此作巢。这里是指江上小堂已很荒凉。
    在本句处,仇引庾信诗:“翡翠本微物,知爱巢高堂”加以注释。不过,查
    《庾信全集》(来源:灵石岛古诗库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yuxin.htm),
    未见该句。看来,杜甫此处并非用典,而是创语。
    6 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塚,同“冢”,即坟墓。麒麟指石麒麟,见汉
    朝刘歆著《西京杂记》:五柞宫西青梧观前,有三梧桐树,足下有石麒麟二枚,
    云是始皇墓物。
    萧注:安史之乱,曲江建筑多被毁,公卿多被杀。小堂无主,故翡翠来巢;
    高塚绝后,故石兽仆卧。杜甫往往用丽句写荒凉,这也是一例。
    7 推,寻求、探索。物理:指事物盛衰变化之理。
    8 王嗣奭:名乃名位之名,官居拾遗,而不能尽职,特浮名耳。后人亦多用此
    说。不过,唐朝当时饮酒行乐成风,而且还公然携妓,这在杜甫诗中都有记载,
    可见官居拾遗与行乐并不矛盾,不足以“绊此身”。我以为,所谓浮名是指通过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获得的“千秋万岁名”。杜甫后来也曾说过“致
    君尧舜焉肯朽”(可叹),可为旁证。何用浮名绊此身,即所谓“名垂万古知何用”
    (醉时歌)。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6 页共 214 页
    36
    清代徐而庵云:“诗作流连光景语,其意甚于痛哭!”又云:“此不是公旷达,
    是极伤怀处。大率看公诗,另要__________一副心肝、一双眼睛待他,才是”(《说唐诗》)。
    此说恐怕是先入为主,不免以一个模式来看杜甫之嫌。
    叶嘉莹女士指出:读此二句诗,当细味其“须行乐”之“须”字,及“何用
    浮荣”之“何用”二字,其中有多少含蕴,有多少悲慨。这种要将一切都放下而
    无所顾恋的,但求行乐的声吻,正由于杜甫一切都无法放下,而又无可奈何的一
    份沉哀深痛。后世浅识之人,乃竟真以“行乐”目之。
    叶女士所说不无道理,不过,似笔者这等不肯深沉之人,还是甘以“浅识之
    人”自居。
    (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1,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2,人生七十古来稀3。
    穿花蛱蝶深深见4,点水蜻蜓款款飞5。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6。
    【注释】
    1 朝回,即前诗中所说的退食(退朝下班回家)。典:典当。
    仇注:朝回典衣,贫也。典现在春衣,贫甚矣,且日日典衣,贫益甚矣。
    2 行处:指随便行走到哪里,即随处、到处。行,在这里念“型”。
    3 该句极为流行,已成俗语。这里借“寻常”的另一词义(古代八尺成为寻,
    寻的一倍称为常)来对“七十”这一数词,所以称为借对。
    4 蛱(音夹)蝶:蝴蝶。
    萧注:蛱蝶,即蝴蝶。不用蝴字,是平仄关系。但是笔者遍查杜诗,从来不
    见用“蝴蝶”二字,都是用“蛱蝶”。也许在唐朝时,蝴蝶多被叫作蛱蝶14。
    见同现。深深现:忽隐忽现,因为蝶身就有花纹,所以在花丛中时隐时现。
    5 款款:指行动慢慢地,例如款款而行。款款飞,即缓缓飞,从容的样子。蜻
    蜓点水是因为产卵的需要。
    6 萧注:二句用拟人法。传语,犹传告。共流转,犹共盘桓。莫相违,不要抛
    人而去。即“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意。
    14 现在所称的蛱蝶,只是蝴蝶中的一类,归蛱蝶科,前足短小,触角锤状,成虫赤黄色,有黑
    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对农作物有害。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7 页共 214 页
    37
    仇注:(杜甫祖父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
    倍还人”,此即传语春光二句所自出也。
    14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1,水精春殿转霏微2。
    桃花细逐杨花落3,黄鸟时兼白鸟飞4。
    纵饮久判人共弃5,懒朝真与世相违6。
    吏情更觉沧洲远7,老大悲伤未拂衣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
    都长安的第一胜地。对酒:有对酒当歌之意。
    【注释】
    1 苑即芙蓉苑(园),在曲江西南。杜甫有诗:“青春波浪芙蓉园”(乐游园歌)。
    2 水精宫殿一说,见于以下史料。晋代鱼豢《魏略》:大秦国城中有五宫,相
    去各五十里,宫皆以水精为柱。南朝任昉《述异记》:阖闾构水精宫。
    黄生注:(水精春殿)借言宫殿近水也。
    霏微,春光掩映之貌。转:承“坐不归”而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这句是说,
    久坐不归,时已向晚,宫殿成霏微之色。
    3 细,形容桃花柔嫩;逐,随。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原作“桃花欲共
    杨花语”,后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
    4 黄鸟:黑枕黄鹂(见右图15。)。又名“黄鹂”、“黄莺”
    等,分类上属于黄鹂科。体长约25 厘米,通体金黄色,
    背部稍沾辉绿色;由额、眼、通过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
    宽阔的黑纹;两翅和尾亦大多黑色。杜甫曾多次咏及。
    上句中“桃花”与“杨花”相对,下句中“黄鸟”
    与“白鸟”相对,这是句中自对。
    仇注:《丹铅录》:梅圣俞“南陇鸟过北陇叫,高田
    水入低田流”,黄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来”,李若水“近村得雨
    远村同,上圳波流下圳通”,其句法皆自杜来。
    15 图片来源http://www./html/pet_care/pet_care_bird/2006/0517/14615.html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8 页共 214 页
    38
    5 纵饮,犹纵酒、狂饮。判,在此念“潘”。西汉扬雄所编《方言》:楚人凡挥
    弃物谓之判。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判为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
    6 这两句的意思是:整日纵酒,早已甘愿被人嫌弃;懒于上朝,的确有违世间
    人情。这是激愤之词。
    7 沧洲16指隐居地,多见于古诗,例如谢朓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之
    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唐朝吕延济:沧洲,洲名,隐者所居(五臣注文选)。
    8 老大,指年老。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
    拂衣,见《后汉书·杨彪传》:往见(曹)操。(孔)融曰:“今横杀无辜,
    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 17
    后来,拂衣一词被用来指罢官而去,多见于唐诗,例如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李白也有诗句“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清人朱瀚《杜诗七律解意》:遥望苑中,则宫殿霏徽。流览江上,则花落鸟
    飞。此皆坐时听见者。曰纵饮,懒朝参,见入世不能。沧洲远,未拂衣,又见出
    世不能。
    这两句的意思是:微官缚身,不能隐退;年级已老,心中伤悲,也无可奈何,
    终无法拂衣而去。
    15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1,江亭晚色静年芳2。
    林花著雨燕支湿3,水荇牵风翠带长4。
    龙武新军深驻辇5,芙蓉别殿谩焚香6。
    何时诏此金钱会7,暂醉佳人锦瑟旁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
    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注释】
    1 城,指长安城。苑即芙蓉苑(园),杜甫有诗“青春波浪芙蓉园”(乐游园歌)
    可证。这句的意思实际上是在描写春云在长安城以及芙蓉苑之上。
    16 应注意不要将“沧洲”和河北的地名“沧州”相混淆。
    17 拂衣,亦见《南史·王僧虔传》: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如见恶,当拂衣去耳。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39 页共 214 页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6 21:25
    39
    2 晚色:傍晚景色。
    朱瀚:上半写雨景之荒凉,长安新经丧乱也。水荇牵风(见句四),见江上
    彩舟绝迹。此所谓静年芳也。
    清朝黄生《杜诗说》:雨景则寂寥,诗语偏浓丽,俯视中晚以此。
    3 燕支,同胭脂。晋代崔豹《古今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
    土人以染,名燕支。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
    燕支湿:形容林间红花雨后的样子。
    4 荇(音形),又称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在诗经的第一篇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接下来马上就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
    经·周南·关雎)。见下图18。
    翠带长:形容水中荇菜为风所牵的样子。
    仇注:公祖必简19诗“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
    首之二),此即水荇牵风所自出也。
    5 龙武新军,见《新唐书·兵志》以下记载:及玄宗以万骑平韦氏,改为左右
    龙武军,皆用唐元功臣子弟,制若宿卫兵。是时,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纳资隶
    军,分日更上__________如羽林。又,至德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不
    足则取它色,带品者同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
    仇兆鳌认为“新军”指后设的神武军。
    辇(音撵),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专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6 别殿:正殿以外的殿堂。仇注:芙蓉园与曲江相接,驾常游幸其中。芙蓉、
    曲江各有殿,故曰别殿。
    《杜诗镜铨》:时玄宗回銮,深居南内不出20,故曰深驻辇。当时游幸芙蓉园,
    别殿宫人焚香以待,今无复此事,故曰漫焚香。
    18 图片来源:http://travel./2006-07/18/content_1740892_4.htm
    19 仇注中所说的“公祖必简”指杜甫祖父杜审言,字必简。
    20 其时唐玄宗已让位给太子(即唐肃宗),自己为太上皇,深居简出,在后期实际上被软禁了。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0 页共 214 页
    40
    7 金钱会,是发生在唐玄宗时代的一次宫廷宴会,见《旧唐书·本纪第八·玄
    宗上》:先天二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
    下五品已上官及诸司三品已上官争拾之。
    顺便说一下,仇引顾注同样用以上内容来注释“金钱会”,不过却把年代弄
    错了,写成了“开元元年”,即先天二年的后一年。
    8 所谓佳人,即当时的官妓或歌伎。
    锦瑟:乐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节以宝玉者
    曰宝瑟,绘文如锦曰锦瑟。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首句即为“锦
    瑟无端五十弦”。
    对于七八句所写宴会和歌乐,唐代康骈所撰《剧谈录》上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上巳节赐宴臣僚,京兆府大陈筵席,长安、万年两县以雄胜相较,锦绣珍玩,无
    所不施,百官会于山亭,恩赐太常及教坊声乐。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看起来仿佛是宣泄一种醉生梦死、及时行乐的情绪。实际
    上,结合五六句来看,这里主要是表达了杜甫对盛唐时代以及对唐玄宗的怀念。
    对于唐玄宗的知遇之恩,杜甫一直深深感激。
    102
    【以上是“杜甫七律全注.1”的内容。】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8:39
    杜甫七律全注.2
    hjmhjmhjmm 2016-03-28 | 1806阅读 | 64转藏
    16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不见旻公三十年1,封书寄与泪潺湲2。
    旧来好事今能否, 老去新诗谁与传3。
    棋局动随幽涧竹, 袈裟忆上泛湖船4。
    闻君话我为官在5,头白昏昏只醉眠。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已重返长安,任左拾遗
    [题解] 在本诗前,杜甫已有一首《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当时,许拾遗将要
    回家探亲,杜甫托他将本诗带给江宁的旻上人。
    八是许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奉,
    敬辞。江宁,今南京。杜甫年轻时曾在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游历。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见《摩诃般若经》: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
    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
    【注释】
    1 旻公:即旻上人。
    鹤注:公进《大礼赋表》云:“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 其
    客游吴越在开元十九年,公方二十岁,至乾元元年,相距止二十七年。曰三十年
    者,亦约略之词。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1 页共 214 页
    41
    2 唐人所写得书信都是先封好,再托人寄带,故称“封书”。唐诗“欲作家书
    意万重,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卢仝《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均可证。
    潺湲(音蝉援),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屈原有《九歌·湘夫人》:“观流水兮
    潺湲”。“泪潺湲”一词也见于其他杜诗,例如“衣冠心惨怆,故老泪潺湲”(寄
    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__________五十韵)等。
    3 谁与传:(新作的诗)靠谁相传。与,在此意为给。
    4 这两句即是写“旧来好事”。棋局,棋盘。朱瀚注:旻居幽涧,公携棋局以
    相随。公在湖船,旻著袈裟而同泛。此叙交谊之亲切。
    5 王嗣奭:作问君,谓旻公问而许话也,此见因许之意。
    这里就是让许告诉旻上人,我在做官,但只不过是“头白昏昏只醉眠”而已。
    17 题郑县亭子
    郑县亭子涧之滨1,户牖凭高发兴新2。
    云断岳莲临大路3,天晴宫柳暗长春4。
    巢边野雀群欺燕, 花底山蜂远趁人5。
    更欲题诗满青竹6,晚来幽独恐伤神。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离长安赴华州(今陕西华县),从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司
    功参军的品级与州的大小有关,但不低于正八品下,这和杜甫原任的左拾遗品级
    (从八品上)差不多,名义上也许还略高一点。但是,唐朝时,官员都不愿意离
    开长安,往往出长安即算贬斥,何况左拾遗还是天子近臣。
    [题解] 陆游《老学庵笔记》:华之郑县有西溪,唐昭宗避兵,尝幸之。其地在官
    道旁七八十步,澄深可爱。亭曰西溪亭,即郑县亭子。
    【注释】
    1 此诗首句“郑县”之“县”应平而仄,因为是地名,不能视为平仄失律。
    涧:即陆游笔记中的西溪。滨:水边。
    2 牖(音有),窗户。因为登亭,所以说凭高。这句的大意为:在郑县亭子临
    窗远眺,耳目一新,引起诗兴。
    “发兴新”一词未见于杜甫之前的诗文,但自此后,常为诗人所用, 例如
    陆游:“秋风一夜老汀苹,剡曲稽山发兴新”(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2 页共 214 页
    42
    3 岳莲,指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元代胡三省: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
    回溪坂,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南路之险,更开北路,遂以北路为大路。
    4 暗:遮荫。长春:长春宫。《新唐书·地理志》所说的“同州朝邑县有长春
    宫”即此处。这句顺说就是:天晴柳暗长春宫。
    黄生注:云断、天晴,两字一读。
    5 趁:逐、追赶,这种用法亦见于“溪喧獭趁鱼”(重过何氏五首·其一)。仇
    注:雀欺蜂趁,喻众谤交侵,而一身孤立。故自伤幽独耳。
    6 满青竹,刻诗于竹上。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8:43
    18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1,诸峰罗立如儿孙2。
    安得仙人九节杖3,拄到玉女洗头盆4。
    车箱入谷无归路5,箭栝通天有一门6。
    稍待西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离长安赴华州途中,从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题解] 杜甫有多首《望岳》诗,最出名的是杜甫早年游山东时的泰山《望岳》(诗
    体为五古),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这首《望岳》
    写的是西岳华山。
    【注释】
    1 崚嶒(音林成),义为高耸突兀。竦( 音耸) ,含义同耸,高耸之义。
    杜甫别处也曾用“尊”字来形容山高,如“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木
    皮岭)。
    2 罗立,围环耸立。萧注:如儿孙,是说俯视诸峰,大者如儿,小者如孙。用
    人的长幼形容山的高下,是创语。
    3 安得:如何能得到。九节杖:传说中仙人所用的拄杖,见汉朝刘向《列仙传》:
    王烈授赤诚老人九节苍藤杖,行地马不能追。其它古代文献(如《真诰》、《刘根
    别传》)中也有关于九节杖的记载。
    4 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
    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3 页共 214 页
    43
    黄生:“玉女洗头盆”五字本俗,先用仙人九节杖引起,能化俗为妍,而句
    法更觉森挺,真有掷米丹砂之巧。
    5 《杜诗释地》:车箱谷,峡谷名。在今陕西华阴市华山莲花峰二仙桥西崖下。
    谷如车箱,西端有一巨石,平如刀切,石纹如木板纹理,正如大车进入谷内,进
    退不得。
    6 箭栝(音刮):本意为箭的末端。《杜诗释地》:箭栝峰,华山山峰名。从苍
    龙岭往南有山脊,因其北低南高如箭在弦上,在其山脊两侧古代长有栝树(即桧
    松),故称为箭栝峰。
    华山上有金锁关,又名通天门,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为咽喉
    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通天有一门”应是指此处。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
    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
    不过,现在无法肯定这些地名是在杜甫当时就有,还是后人根据杜诗而起的
    名字。
    五六两句都是写华山的高险。“有一门”,与上句的“无归路”相对,使人顿
    感抑扬顿挫,呈现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7 《洞天记》:华山,名太极总仙之天,少昊即为白帝,治西岳。在我国神话
    中,白帝不光治“西岳”,也主秋。杜甫诗中就曾写道“少昊行清秋”(同诸公登
    慈恩寺塔)。
    一般真源为道家用语,指本源,本性。问真源,即求仙问道。在这里,杜甫
    主要是希望从刚刚经历的仕途失意有所解脱,而并非像李白等人那样真的去祈求
    成仙。
    19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1,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皆是蝎, 况乃秋后转多蝇2。
    束带发狂欲大叫3,簿书何急来相仍4。
    南望青松架短壑5,安得赤脚蹋层冰6。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秋,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在华州,任司功参军
    [题解] 堆案相仍:公文成堆,接连不断,处理不完。
    杜甫原注(以下简称“原注”):时任华州司功。
    【注释】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4 页共 214 页
    44
    1 七月六日,点题“早秋”。古代七月一日为立秋,所以当时是早秋。苦:苦
    于。炎蒸,炎热如蒸,语出庾信诗“五月炎蒸气”(奉和夏日应令诗)。
    2 况乃:何况,况且。
    转:转而,反而。转的这种用法亦见于其他唐诗,例如“渐与骨肉远,转于
    僮仆亲”(崔涂《除夜书怀》)。
    3 束带:唐朝官员束腰带,具体形状在下面的《礼宾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4 簿书,公文册籍。相仍,指接连不断。
    5 壑:山谷。短壑,也许只是一个山沟。
    6 安得,怎得。层,其含义在古时常常为“高”。这里的层冰可能指厚冰。
    朱瀚:此必赝作也。命题既蠢,而全诗亦无一句可取,纵云发狂大叫时戏作
    俳谐,恐万不至此,风雅果安在乎。
    清初王嗣奭《杜臆》:州牧姓郭,公初至,即代为《试进士策问》与进《灭
    残寇状》,不过挟长官而委以笔札之役,非重其才也。公以天子侍臣,因直言左
    迁,且负重名,长官自宜破格相视。公以六月到州,至七月六日而急以簿书,是
    以常椽畜之,殊失大体。
    王嗣奭这种说法也是为杜甫后世盛名所罩的一种先入为主,仿佛杜甫就不能
    做些具体工作,况且杜甫在当时其实并未“负重名”。
    20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1,兴来今日尽君欢2。
    羞将短发还吹帽3,笑倩旁人为正冠4。
    蓝水远从千涧落5,玉山高并两峰寒6。
    明年此会知谁健7,醉把茱萸仔细看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在蓝___________田。蓝田位于华州西南百里处。仍任司功参军
    [题解] 九日即阴历九月九日。古代以九为阳(此说源于易经“以阳爻为九”),
    所以九月九日成为重阳。三国时曹丕在《与钟繇书》中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5 页共 214 页
    45
    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在九日(重阳)这一天,自古有登高饮酒、茱萸系臂的习俗,见于南朝梁吴
    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
    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
    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来茱萸囊,盖始于此。
    茱萸,落叶小乔木,香气辛烈,结长椭圆形核果,红色,味酸。在重阳节,
    可以将茱萸的枝叶戴在臂上、头上或佩在腰间。也可则将茱萸果填入袋中而随身
    带着。
    崔氏庄:即下一诗篇的崔氏山东草堂。据北大陈贻焮先生考证,崔氏为崔季
    重,王维舅父之子。
    【注释】
    1 悲秋,见《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强:勉强。作为“勉强”之意时,强念“抢”,下同。
    2 兴来:用“乘兴夜雪访戴安道”典故,具体见《题张氏隐居》注。尽君欢,
    与君尽欢。
    将:握、拿。短发:当时杜甫也许因为脱发等原因,头发较短。在《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及《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短发寄簪缨”中都曾提到。
    3 吹帽,源于有关重阳节的一个典故如下:
    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孟嘉为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
    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
    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延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
    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
    卓,四座叹之(《晋书·孟嘉传》亦载)。
    所以“龙山落帽”亦为重阳佳话之一,常见于唐诗之中,例如,盂浩然《卢
    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以及李白
    《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4 倩:在此念“请”,不念“欠”。意亦同“请”。
    5 汉朝辛氏《三秦记》:蓝田有水,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石,合溪谷之
    水,为蓝水。
    6 邵注:东山即蓝田山,又名玉山,在长安蓝田县东南。
    并,并立。两峰,见《华山志》:岳东北有云台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
    上冠景云,下通地脉。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6 页共 214 页
    46
    7 会,聚会。《广雅·释诂三》:会,聚也。这句是说,明年此时不知道还有谁
    健在。
    唐朝时,人的寿命短21。据今人研究以及对唐代墓志的统计,唐朝成年人的
    平均寿命大约只有50 岁22。这与杜甫48 岁时,即作于本诗一年后的《赠卫八处
    士》中“访旧半为鬼”(意思是他的亲朋故旧之中已有一半人去世了)的记述是
    基本一致的。
    8 如题注所写,唐朝重阳时常用茱萸,亦见于王维著名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随上句的“明年”而来,茱萸为重阳节所特有,平时基本不用,在此代
    表的意义不是避邪,而是今日(九月九日)。“明日隔山月,世事两茫茫”(赠卫
    八处士),在明年连能否健在都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醉把茱萸仔细看”表达了一
    种对于今日,也是对于此时此刻“尽君欢”的珍视和留恋。
    徐永端: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
    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矇眬,却仍盯住手
    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宋朝林谦之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
    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
    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
    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则
    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杨万里《诚斋诗话》)。
    很多注本里把上述评论列于杨万里名下,是不对的。杨万里本人可能同意这
    一评论,但也写得很清楚,他只是转述而已。
    21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1,高秋爽气相鲜新2。
    有时自发钟磬响3,落日更见渔樵人4。
    盘剥白鸦谷口栗, 饭煮青泥坊底芹5。
    何为西庄王给事6,柴门空闭锁松筠7。
    21 很多人在说明唐朝人寿命短时,都引用了一项研究成果,称唐朝人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七、八
    岁。这是对于全部人口而言的。因为当时的夭折率很高,所以总人口的平均寿命为之降低,但不
    能就此认为成年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二十七、八岁。
    22 《唐朝的老人政策》,载于《光明日报》。但另一项研究《关于唐代家庭规模与结构的总体分析》,依据
    对5100 余方墓志的统计,认为唐人平均死亡年龄为59.3岁。但是仅根据墓志统计而__________推断出的平均寿命肯
    定比当时总人口的实际值要高。原因很简单,只有较为富裕的人才有墓志,穷人做不起。而这些
    人的生活条件好,平均寿命也会高一些。这种误差是统计学上典型的样本偏差。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7 页共 214 页
    4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中秋,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在蓝田。蓝田位于华州西南百里处。仍任司功参军
    [题解] 据北大陈贻焮先生考证,崔氏为崔季重,王维舅父之子。
    【注释】
    1 邵注:东山即蓝田山,又名玉山,在长安蓝田县东南。
    2 这里的“相”字并不表示“相互”,而是“共同”的意思。相鲜新,意为既
    鲜又新。
    3 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
    可敲响集合寺众。当地有翠微寺。
    4 仇注:王维《辋川》诗有云“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则知钟磐渔樵,即
    蓝田山中景物。
    5 白鸦谷、青泥坊:地名。《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
    栗。又:青泥城,在蓝田县南七里。
    邵注:饭煮芹谓菜杂米为饭也。
    6 何为:为何或意欲何为。西庄,指王维的辋川别墅。见《旧唐书·王维传》:
    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王嗣奭:王
    维辋川庄在蓝田,必与崔庄东西相近。草堂在东山,可称东庄,则辋川固可称为
    西庄矣。
    王给事:指王维。给事是唐代官职给事中的简称。《旧唐书·王维传》:维潜
    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
    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
    7 筠(音晕),竹子。这两句的大意是:有这么好的地方,为何王维辋川别墅
    的柴门关闭,空__________留松竹?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8:50
    【下载后,一边自我编辑一边熟悉《杜甫七律全注》内容】
    22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758)冬,杜甫47岁
    [地点] 杜甫当时在华州。仍任司功参军
    [题解] 至日:冬至,一般为阳历12 月22日。
    寄:唐朝时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一般老百姓传递信息,
    大多托人捎带23。例如上次杜甫“奉寄”江宁旻上人,就是请许拾遗捎带的。有
    23 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已经始于唐朝,但主要服务于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8 页共 214 页
    48 【这是《杜甫七律全注》的页码——杜鹃注】
    时候找不到人带信,就只好叹息“书成无信将”(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
    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北省:指在长安的门下、中书两省。《通典》:唐人谓门下、中书为北省,亦
    谓门下为左省,或通谓之两省。
    仇引蔡曰:《国史补》:宰相相呼为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资治通鉴》:王
    涯谓给事中郑肃、韩佽曰:“二阁老不用封敕。”此唐人称给事中为阁老也。
    不过,恐怕也不是门下、中书两省的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阁老”。据《旧
    唐书》卷123: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
    (一)
    去岁兹晨捧御床1,五更三点入鹓行2。
    欲知趋走伤心地3,正想氛氲满眼香4。
    无路从容陪语笑, 有时颠倒著衣裳5。
    何人却忆穷愁日6,日日愁随一线长7。
    【注释】
    1 去岁,前一年。当时杜甫还在担任左拾遗,可以参加每年冬至的大礼朝参。
    兹:这。捧:仰视。御床:皇帝坐的龙椅或所用的桌案。挚虞《决疑要注》:殿
    堂之上,惟天子居床,其余皆席。捧,仰承也。
    2 五更三点:古时每夜共分为五更,每更有三点。唐朝时上朝很早,李商隐有
    诗“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为有)可证。据考证,约六时早朝即
    开始。
    鹓在此同鸳。《说文》:“鸳鹭立有行列,故以喻朝班”,鸳鹭,指鸳鸯和鹭鸶。
    行,在此念“杭”。本句可参见杜甫诗作“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自瀼西荆
    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四)。
    3 趋走,原意为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后来一般指在官府奔走服役,见《列子·周
    穆王第三》:趋走作役,无不为也。
    仇按:公《官定后》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是以河西尉为趋走也,
    可证“趋走伤心”为司功事矣。
    4 王逸《楚辞注》:氤氲,盛貌。
    香:朝廷大殿里的袅袅香烟,例如“朝罢香烟携满袖”(奉和贾至舍人早朝
    大明宫)。
    5 颠倒著衣裳:衣服穿反了。颠倒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
    倒衣裳”。郑玄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毛传:
    上曰衣,下曰裳。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
    仇注:满眼、陪笑,同列朝班。趋走、颠倒,参谒郡主。五句应四,六句应
    三。中二联,互为回环。
    阳之间。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49 页共 214 页
    49
    6 却:仍、还,一作错。穷愁:穷困忧愁、穷苦而忧伤,可以与“忽忽穷愁泥
    杀人”(冬至)参看。
    7 关于“一线长”,有二种说法。一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魏晋间宫
    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另外一种说法见《唐杂录》:“冬至后
    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皆通。
    朱瀚:凡一题再赋者,必具次第,又须照应。去岁兹辰,全犯去年今日。捧
    御床在前,入鵷行在后,岂不颠倒。五更三点语近俗,视“五夜漏声催晓箭”,
    相去多少。第三突出,无来路。第四恶甚,五六冗腐,七八句字搅乱,皆非少陵
    本色。
    陈贻焮:当一个人处在“有时颠倒著衣裳”的心理迷乱状态中,要使用稍嫌
    杂乱无章的语言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魂颠倒,就很有可能收到颇为感人的
    艺术效果。虽然如此,我还是很不喜欢这组诗,这主要是这组诗同去冬今春的那
    几首荣遇诗一样,严重地存在着忠君的迂腐感情和艳羡荣华富贵的庸俗心理,而
    其中的感伤情调又特别强烈,教人读了很不是滋味。
    (二)
    忆昨逍遥供奉班1,去年今日侍龙颜2。
    麒麟不动炉烟上3,孔雀徐开扇影还4。
    玉几由来天北极5,朱衣只在殿中间6。
    孤城此日肠堪断7,愁对寒云雪满山。
    【注释】
    1 根据《唐六典》卷8:“左右拾遗秩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所
    以杜甫担任左拾遗的同时,也负责“供奉”,即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并随驾先导,
    检举非违等事。亦见“奉引滥骑沙苑马”(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关于供奉班,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1 中有较为详细地描写:唐制,两
    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
    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
    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
    当年杜甫虽然只是从八品上的小官,但在供奉班朝参时,曾排在一品大员的
    前面,何等荣耀。杜甫对此念念不忘,倒也是人之常情。
    2 这与上一首的“去岁兹晨捧御床”基本是同一个意思。龙颜,指皇帝。
    3 麒麟:指香炉。《晋礼仪》:大朝会,即填宫,皆以金镀九尺___________麒麟香炉。
    “麒麟不动”的含义,可参看“炉烟细细驻游丝”(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上:在这里作动词,指香炉的烟袅袅向上。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0 页共 214 页
    50
    4 还,古同“环”,环绕。仇注:初升御座则合扇,既升则羽扇两开,而影环
    左右矣。《唐六典》:尚辇局,掌舆辇伞扇。大朝会,则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
    居左右。旧翟羽扇,开元初改为绣孔雀。
    5 汉朝刘歆著《西京杂记》:“天子玉几,冬则加锦其上,谓之绨几”。本句中
    指的就是这种玉几。由来:来历、来自。天北极:写其珍贵,凉爽。这与杜甫称
    赞黑鹰“疑从北极来”(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其二)是同一手法。
    另外,“天上玉几”一说见于晋代葛洪著《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
    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明人赵大纲《杜律测旨》:玩“由来”“只在”四字,有许多怅望意。天上之
    玉几犹是也,欲侍龙颜得乎。殿中之朱衣犹在也。欲与朝班得乎?
    6 朱衣,见《唐会要》:“开元二十五年,李适之奏:冬至大礼朝参,并六品清
    官服朱衣”。中二联回忆当年上朝时之盛况,犹“忽忆两京全盛时”(立春)。
    7 孤城:这里指杜甫当时所在的华州。堪:足以。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1 页共 214 页
    51
    三 成都草堂并辗转四川时期
    杜甫华州辞官后,远去秦州,又经历了“一年四行役”的甘肃同州之行,终
    于在公元759 年底(时48 岁)到达成都。于第二年春,建起了杜甫草堂。杜甫
    在蜀期间,还曾辗转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等地。
    第三个阶段,该是杜甫在成都定居草堂的一个时期的作品。如果我们说第二个阶段,是杜甫从尝试模仿,进步到纯熟完美的一个阶段,那么这第三个阶段,则该是______从纯熟完美到老
    健疏放的一个阶段。
    叶嘉莹,1997, p35
    23 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1,主人为卜林塘幽2。
    已知出郭少尘事3,更有澄江销客愁4。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5。
    东行万里堪乘兴, 须向山阴上小舟6。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仇注:《楚辞》有《卜居》,公借以为题。
    【注释】
    1 《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任升《梁
    益记》: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
    杜甫草堂便在这里,现在建有杜甫草堂纪念馆。
    2 林塘幽为本诗重点所在,其他内容围绕林塘幽来写。
    仇注:主人,公自谓。为卜者,为此而卜居也。此从浣花溪叙入,即可称花
    溪主人,后《归成都》诗云“锦里逢迎有主人”,亦可称锦里主人矣。
    但萧涤非先生有不同意见:按细玩全诗语意,主人当有所指。再则杜甫初到
    成都,又当穷困,林塘虽幽,恐难自行卜居,主人虽不一定是裴冕(今注:当时
    的剑南节度使),但必有其人,决非杜甫自谓。
    笔者同意仇注的说法,即这里的主人是杜甫自指。杜甫并不总是一贫如洗,
    他在秦州的多首诗中曾提到打算在当地买地盖房,例如“茅屋买兼土”(寄赞上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2 页共 214 页
    52
    人)。到了成都,也许还有这个能力在城外买上一小块荒地24,何况当时还有人
    送了一些钱,见杜甫诗《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这里还有一
    个旁证。杜甫后来在《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中写道:“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
    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 体味这几句诗意,可以看出来卜居是杜甫本人的
    决定。在此诗中,“主__________人”因为林塘幽而选择此地,作出卜居决定的即为“主人”,
    所以主人应该是杜甫。
    3 郭:本义为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或指外城。《说文》:郭,外城也。
    后泛指城。因为杜甫草堂在成都城外,所以这里称“出郭”,即在城外。《乐府诗
    集·木兰辞》中也有“出郭相扶将”。
    4 澄:水清。这里的澄江指锦江,语出谢朓名句“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
    锦江是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
    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销,通“消”。义为消除、消散。例如《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
    5 鸂鶒(音西斥),鸟名,可能是泽凫,详注见《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萧注:
    齐字和对字,能写出物情之闲适。正见林塘之幽。
    6 乘兴、山阴均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
    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山阴:今浙江绍兴。
    黄生:因居近万里桥,故即所见以寓兴,堪可也。言有时乘兴便可东行万里,
    直上小舟而向山阴矣。此盖初得浣花,喜其疏快宜人,此故为放言以豁其胸次,
    非真欲远行也。东行万里是本色语,山阴乘兴又暗用王子猷事,其融会入妙,亦
    天衣无缝也。
    附录:杜甫有《水槛遣心二首》,诗中也很好地描写了草堂周围的景色,故附于此。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24 杜甫诗《寄题江外草堂》中写到“诛茅初一亩”,可见建造草堂之前还要先拔草。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3 页共 214 页
    53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8:54
    24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1,缘江路熟俯青郊2。
    桤林碍日吟风叶3,笼竹和烟滴露梢4。
    暂止飞乌将数子5,频来语燕定新巢6。
    旁人错比扬雄宅, 懒惰无心作解嘲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草堂落成。
    这首诗所用的韵在近体诗通用的《平水韵》中属于“肴”韵。因这一部分的
    韵字少难押,被称为“险韵”。根据《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其他险韵还有“江”
    韵、“佳”韵和“咸”韵。
    【注释】
    1 背郭,草堂在成都城外,故称背郭,与《卜居》中的“出郭”一词类似。荫
    白茅,用白色茅草覆盖。所以杜甫也把草堂称为白屋,见“白屋寒多暖始开”(王
    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
    白茅:多年生草本,秆高20-80 厘米。花序顶生,花长5-20 厘米,有白色
    丝状柔毛。杆叶可制蓑衣、盖房、造纸或作燃料。
    2 缘江:沿江。萧注: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锦江,故得通称江。江边原无路,
    因营草堂,缘江往来,竟走出来一条络,故曰缘江路熟。熟,有成熟意。俯青郊,
    面对郊原。堂势较高,故用俯字。二句写堂之形势及所用材料。
    3 榿(音奇),桤树。桤木属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长椭圆形, 雌雄同株, 果穗悬
    垂, 椭圆形,木质较软,嫩叶可作茶的代用品,木材坚韧, 产于中国四川、贵州
    和陕西等地。
    碍,遮、遮蔽。
    4 和(音huò):混杂。马茂元:“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
    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___________象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
    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的倒文。说“吟”,说“滴”,则声响
    极微。
    笼竹,生长在四川、岭南等地的一种长节竹,亦称“笼葱竹”。
    仇注:林碍目,叶吟风,竹和烟,露滴梢,六字本相对。
    5 暂止:暂时在此小憩。将:率领、带领。
    6 语燕:叫声喳喳的燕子。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4 页共 214 页
    54
    宋朝罗大经《鹤休玉露》: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鸟飞燕
    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
    7 《太平寰宇记》:(扬雄)宅在华阳县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西汉。《扬雄传》: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雄方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
    《解嘲》。
    这里的旁人大约指高适。当杜甫到成都后,高适寄给他的诗说:“草《玄》
    今已毕,此后更何言?”(赠杜二拾遗),将杜甫和扬雄草《太玄》相比,可是杜
    甫回诗“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杜甫谦称不敢和扬
    雄写《太玄》相比。草堂的主人既不敢与扬雄相比,草堂本身恐怕也就难比扬雄
    宅了。
    另外,扬雄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家在本地,而杜甫只不过把这草堂作
    为“暂止”之处,一直想重新回到长安(此生那老蜀,不死回归秦), 所以这也
    是一种“错比”。
    25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1,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3,隔叶黄鹂空好音4。
    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 年),刘备在四川即帝位,诸葛亮任丞相,故称
    “蜀相”。__________杜甫对诸葛亮极为推崇。
    【注释】
    1 丞相祠,即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郊,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始建于晋朝(公元六世纪)。
    2 锦官城指成都,其原因有两种说法,皆通。一是《华阳国志》:成都西城,
    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二是南宋孙
    季昭指出: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
    顾注:《儒林公议》曰: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新技耸云,枯
    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5 页共 214 页
    55
    3 映:映蔽、遮蔽。阶:台阶。
    4 空字、自字都是感慨物在人非,感慨天(自然景色)之无情。不管孔明业已
    逝去,不管杜甫此刻的心情如何,碧草年复一年地呈现春色,黄鹂也总是还在那
    里清脆地鸣叫。杜甫多次写到这种意境,见“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是
    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九日寄岑参)等。
    仇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
    5 三顾频烦,即三顾茅庐,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徐庶见先主,先主
    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
    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天下计:指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魏、蜀、吴)之计。
    这两句为下面进一步抒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仇注:天下计,见匡时雄略。
    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
    6 两朝,指刘备和刘禅(阿斗)。朱瀚注:开济,谓章__________武开基,建兴济美。朱
    注中的“章武”和“建兴”分别是刘备和刘禅的年号。济美,指在前人的基础上
    发扬光大。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 不陨其名。
    7 萧注:末二句凭吊之感。泪满襟的英雄,即杜甫自己。用“长使”二字,便
    把所有读者都拉在内,从而感染了他们。《宋史·宗泽传》:“泽请上(来高宗)
    还京,二十余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诸将入问疾,泽曰:‘吾以二帝
    (徽宗、钦宗)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涕泣曰:‘敢
    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
    事,但呼过河者三而薨。”宗泽是当时爱国将领,足见诗的感化力量之巨大。
    26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1,老病人扶再拜难2。
    岂有文章惊海内3,漫劳车马驻江干4。
    竟日淹留佳客坐5,百年粗粝腐儒餐6。
    不嫌野外无供给7,乘兴还来看药栏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宾客来访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6 页共 214 页
    56
    【注释】
    七律中一般有一联为写景之句,常见于三四或五六句,但这首诗里全是叙事。
    仇注: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独创之体,不拘唐人成格矣。
    1 经过少:来访、过访者少。“过”在杜诗中(包括此处)常念平声“郭”(guō)。
    2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以示隆重。但拜在古时不是像现在理
    解的跪拜、磕头。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
    触双手,如同揖。再拜之礼,古已有之,例如《论语.乡党》:“问人于他邦,再
    拜而送之。” 再拜之礼,用于平辈之间。如果臣对君,再拜之外,还要行稽首(磕
    头)礼。
    3 海内,指全国,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体味该句,可能来访者称赞过杜甫文章天下闻名,然后杜甫在此自谦,其实
    也有些自负的意味。当时杜甫的诗并不出名,远不如李白、王维声名显赫,但是
    所献的《三大礼赋》有一定影响,杜甫后来自己说:“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
    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4 漫劳:一般指徒劳。在这里犹枉过,是对他人来访的敬辞。江干:江边
    5 竟日,即整天。淹留,长时间逗留。佳客:指来宾。
    6 百年,指一生、终身。粝(音厉),糙米。粗粝,粗糙的粮食,语出《八家
    后汉书辑注》:魏霸为钜鹿太守,常服粗粝,不食鱼肉之味。腐儒:只知读书,
    不通世事的迂腐儒生。这里是杜甫自谦,语自《史记·黥布传》:高帝曰:“为天
    下安用腐儒。”
    陈贻焮:老杜好用“百年”、“万里”、“乾坤”、“天地”之类大字眼,不尽妥
    帖,往往流于空洞,大而无当。
    我认为陈先生这条评论是非常中肯的。这些大字眼,在杜诗中有用的很好的
    (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但也有用得不很恰当的。后代有人
    (特别是明朝人)专门学老杜用这些大字眼,故作姿态,颇有东施效颦之嫌。
    7 “给”在此念“几”。
    8 乘兴,见《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
    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
    返,何必见戴!”
    药栏:指药圃。杜甫懂得中草药,在长安时有一段时间曾经卖药为__________生。当时
    在草堂处种药自己治病。后面诗中亦多次提到草堂所种之药,例如“常苦沙崩损
    药栏”。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7 页共 214 页
    57
    这两句是谦辞,可与“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严公仲夏枉驾
    草堂兼携酒馔)参看。
    关于本诗的语气,有两种看法。萧涤飞先生认为:这位“不速之客”大概是
    杜甫所不乐见的“俗物”,所以诗题不写出他的尊姓大名,诗的语气也很傲岸,
    带嘲讽。来者大概是个大官僚,杜甫不愿为礼,故托言老病不能再拜。末二句也
    含不满之意。无供给,没有美酒佳肴来款待。药栏,花药之栏槛。看药栏,意即
    看花。一方面杜甫不欲以能文自居,另一方面这位客人也不是文章知己,所以只
    请他来看看花。
    其他书中(例如《杜律启蒙》)也有这个看法。
    但是,也有不同意见。仇注:僻居老病,不意人来。客以文章之契,跋涉江
    干,意亦诚矣。公先为己之语,而复尽款洽之情。读此诗,见豪放中有殷勤气象。
    黄生注:竟日淹留,乃倾盖如故之根。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8:57
    27 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1,百花潭水即沧浪2。
    风含翠筱娟娟净3,雨裛红蕖冉冉香4。
    厚禄故人书断绝5,恒饥稚子色凄凉6。
    欲填沟壑唯疏放7,自笑狂夫老更狂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传说中诸葛亮送费袆处。《华阳国志》:蜀使费袆聘吴,
    孔明送之,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
    2 百花潭,即浣花溪,见《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
    一名百花潭。
    沧:指水暗绿色,沧浪,意为青色的波浪,出自《盂子·离娄上》:有孺子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3 翠筱(音小),绿竹。娟娟,姿态柔美貌。娟娟净,亦见于“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严郑公宅同咏竹)。这里“净”字的含义,可参看“菱叶荷花净如
    拭”(渼陂行)。
    4 裛(音译),意为沾湿。红蕖(音渠),荷花。冉冉,柔弱的样子,见曹植《美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8 页共 214 页
    58
    女篇》“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风含雨浥一联,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
    谓之互体。
    周啸天:“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
    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
    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
    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
    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
    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
    5 萧涤非先生对这句的含义作了很好地分析:一句含四层意:既是故人,又作
    大官,却连信也没有,则新交可知25。
    6 萧注:这一句也合四层意:饥而曰恒,乃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
    色惨凉,可怜相。
    杜甫一家多次挨饿,有一幼子竟然被饿死:“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
    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诗中还曾写道:“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
    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彭衙行)。这些都发生在来成都以前26。
    稚子,年幼的孩子。在古诗文中,“子”不__________仅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杜甫
    结婚很晚,大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三十岁时才在河南成婚,所以此时孩子
    们都不大。杜甫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还有两个女儿。从上述《彭衙行》
    诗中描写来看,两个女儿应当是妹妹。杜甫很喜欢二儿子杜宗武,他的年纪可以
    大致推算出来。杜甫于至德二年(757)曾写道“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遣
    兴)。骥子就是杜宗武的小名(老大杜宗文的小名叫熊儿)。一般小孩学说话大约
    在一、两岁时,这是杜宗武前年发生的事。所以在公元757 年时,杜宗武大约三、
    四周岁,这与陈贻焮先生根据《又示宗武》诗句“十五男儿志”推断出杜宗武出
    生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杜甫评传》1060 页)大致相仿。大儿子杜宗文的
    年龄也不会太大(一说宗文比宗武大三岁)。因为杜甫在至德二年(757)的《得
    家书》中还称呼他的小名“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后来到了四川才在诗中
    称他的大名“宗文”。从以上分析来看,此时(760 年)杜宗武已经六、七岁了,
    他上面有哥哥杜宗文,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所以杜甫四个孩子这时的平均年龄也
    应该在六、七岁左右。
    7 填沟壑,指死,例如“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语出《孟子·梁惠王》:
    凶年几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25 不过,最后一层意思“新交可知”却值得商榷,杜甫本人就说过“交情无旧深”(发同谷县)、
    “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奉赠射洪李四丈)。
    26 到了四川安顿下来以后,还有“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看来当时
    孩子也真是饿坏了。但从《百忧集行》诗句“即今倏忽已五十”来看,这是在《狂夫》之后__________作的。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59 页共 214 页
    59
    疏放:不拘于礼法,任性而为。杜甫在天宝七载(公元748年,37 岁)时,
    即自称“疏放忆穷途”,后也有“吾得终疏放”,“客礼容疏放”等诗句。
    对于诗中“疏放”一词的理解,我以为应该结合“畏人嫌我真”、“常恐性坦
    率”这些诗句来看,不可完全拘于字面。
    8 杜甫在此自称狂夫,曾称李白“佯狂真可哀”(不见), 可见大诗人多少都
    会有些狂劲。
    一般认为本诗作于草堂建成后不久,当时杜甫等到成都,得到不少帮助,他
    专门作诗记之,例如“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还有人来看望,
    不仅有上述的王十五司马弟,也有“宾至”,而且还另外“有客过茅宇”(有客)。
    高适可以算是杜甫的厚禄故人之一了,也曾写诗问候。从这首诗前后的诗作看,
    杜甫一家此时比较安定,看起来轻松愉快,不像成天挨饿的样子,这从与本诗基
    本同时的七律《江村》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当时杜甫可能遇到了暂时的困难。陈贻焮先生认为:靠人接济,只要一时没
    有赶上趟就会马上揭不开锅。这年“红蕖冉冉香”时,曾因“厚禄故人书断绝”
    而使得“恒饥稚子色凄凉”。
    本诗的大意是:即使故旧音信断绝,家境饥寒苦难,自己本人也已经到了“欲
    填沟壑”的地步,我也不改真情疏放的性格,仍然在娟娟翠筱,冉冉红蕖之间,
    观风赏雨,自得其乐,逆境奈我何。这种不屈于逆境的精神在以前的诗中也有表
    现,例如“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秦州杂诗),意思是说,尽管受到贬斥了,
    我还不是活得很好吗,就算卖药、看个门儿,照样也能养活妻子儿女。
    附录:
    仇注:杨升庵谓: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
    按:七律中有用之句首者,如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也。
    有用之句尾者,如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是也。
    有用之上腰者,
    “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云石荧荧高叶晚,风江飒飒乱帆秋”,
    “山本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是也。
    有用之下腰者,
    如“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是也。声谐义恰,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0 页共 214 页
    60
    28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1,长夏江村事事幽2。
    自去自来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3。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4。
    但有故人供禄米5,微躯此外更何求6。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诗成后,拈诗中二字为题。
    黄生: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萧洒流逸之致。
    【注释】
    1 抱字很形象地描写了溪水环绕,用字独特,这是杜甫善于炼字的一个例子。
    这里的清江,指浣花溪。杜甫在别的七律中也有这种用法,例如“晴看稚子浴清
    江”(进艇)、“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本句可与“田舍清江曲”(田舍)参看。
    2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可泛指夏季。事事幽三字统领全诗。
    3 这里暗用了“忘机”这一典故,水中鸥与人相近,可见人已忘机,即陶然与
    世无争,没有巧诈的心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同“鸥”)鸟者,
    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
    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萧注: 二句写景物之幽。燕贴林说,鸥贴江说。相亲,谓群鸥自相寒。相近,
    谓鸥与人接近,无相猜之意。
    4 棋局,即棋盘。稚子,年幼的孩子。在古诗文中,“子”不仅指儿子,也可
    以指女儿。杜甫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还有两个女儿。他们这时的平均年
    龄大约为六、七岁(详细分析见《狂夫》注)。
    5 此句各本多作“多病所须惟药物”。仇注:局字物字,叠用入声,当从《英
    华》为是。
    朱瀚:通首神脉,全在第七句,犹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厚禄故
    人书断绝”参看。若作“多病所须惟药物”,意味顿减,声势亦欠稳顺。
    萧注:按杜好改诗,“但有”句,可能是最后定稿,故传本不一。
    杜甫在另外一首诗中也提到“故人供禄米”(酬高使君相赠)。一般认为,这
    里的故人指裴冕,时任剑南节度使、成都尹。据考证,唐代官员的俸禄,大致有
    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安史之乱以后,年禄基本废除,月俸虽仍以钱计
    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6 微躯:微贱之躯,杜甫自指。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1 页共 214 页
    61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00
    29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1,柴门不正逐江开2。
    渔人网集澄潭下3,贾客船随返照来4。
    长路关心悲剑阁5,片云何意傍琴台6。
    王师未报收东郡7,城阙秋生画角哀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秋,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诗成后,拈首二字为题,类似无题,这种做法起源于《诗经》。在唐诗里
    面,李商隐的诗中尤多。
    【注释】
    1 野老,杜甫自谓。杜诗中共自称“野老”六次,如“杜陵野老骨欲折”(投简
    成华两县诸子)。回,在这里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可能指杜甫在江岸前回转、徘
    徊,二是指江岸本身迂回、曲折。
    2 柴门不正,可能指门不是朝正南方向的。逐江,沿着江的走势。萧注:江岸
    纡回,而门逐江开,故不正。
    3 潭为百花潭。网集:指渔人一起下网。下,在此作动词,与下句的“来”对
    仗,指下网。本句直说就是,渔人网下、集澄潭。
    4 贾(音古),本意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后泛指商人。
    返照:夕阳日光西射。梁元帝萧绎《纂要》: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
    景。
    黄生:日西落则倒景于东,船自西来,若随之然。顾注:日暮急于泊船,
    故随返照而来。黄、顾之说都有道理。
    一般七律每句在第四字处句读,但这两句是上三下四句法,即应念作:渔人
    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5 杜甫有绝句:“船泊东吴万里船”,可见上句的“贾客船”往往和万里长路相
    联系。这里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从上句贾客船的“万里长路”很自然地切换
    到了回长安的“长路”上来。
    《杜诗释地》:“剑阁,即剑阁道。古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大剑山、小剑
    山之间”。另外,《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小剑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
    涌衢,故谓之剑阁”。
    关于剑阁之险,李白有过很好地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蜀道难)。杜甫本人也有诗“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
    未可傍”(剑门)。剑门即剑阁。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2 页共 214 页
    62
    这句的大意是:北归长安,其路漫漫,想到剑阁险峻难越,不知何时才能实
    现,使我感到心中伤悲。
    6 傍,傍依。这里兼有“临近”和“依附”两层意思。萧注:这句是说不愿
    留在成都,景中含情。片云,犹孤云,杜甫自喻(江汉)“片云天共远”,也是写
    景而兼自喻的。自家不愿,却怪及片云,诗人往往如此。
    成都有琴台遗址,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处,位于浣花溪北。陈寿《益
    部耆旧传》: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
    7 鹤注:上元元年六月,田神功破思明之兵于郑州,然东京(今洛阳)诸郡尚
    未收复。
    8 城阙的本意是城门两旁的瞭望阁楼。后来用来指城市,特指京城。这里的城
    阙指成都。原注:至德二年,陞(同“升”)成都为南京,故得称城阙。
    秋生画角哀:可能化用西汉焦赣所著《易林》的“秋风生哀”。生,产生。
    萧注:画角,古军乐,长五尺,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曰画角,其声哀厉
    高亢,军中吹之,以警昏晓。
    上四写恬静的江村,作者犹如一位闲居野老,下四笔调突转沈郁悲切(而且
    转得很自然),上下反差较大,这种风格与前面的《狂夫》有类似之处。
    30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1,园收芋粟未全贫2。
    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3。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4。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对柴门月色新5。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华阳国志》: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
    角巾:有棱角的方头巾。这种乌角巾大约在当时常见,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
    首·其一》的“头戴小乌巾”可能指的是同一物。
    黄生注:乌角巾与锦里相映带,起语逸致。角巾,隐士之冠。
    2 芋栗一说指芋艿和橡栗。但是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另___________外一种说法:芋栗止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3 页共 214 页
    63
    于一物,作芋栗,可该园中所产。
    南邻主人很可能与《过南邻朱山人水亭》中的朱山人是同一人。过去一直强
    调杜甫接近劳动人民,认为锦里先生虽然未全贫,应该还是比较穷的。我以为其
    实未必,唐朝不是文革,贫穷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未全贫三字或为锦里先生自谦,
    或为淡写 (Understatement,也称低调陈述),南邻朱山人家有水亭,招待杜甫
    时“残樽席更移”,日子应该过的还是不错的。杜诗中的淡写亦见于“同学少年
    多不贱”(秋兴),其实何止“不贱”,而是“五陵衣马自轻肥”。
    3 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后泛指台阶。例如《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
    除。仇注:鸟雀驯,待物之仁。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南邻的主人好客,家里常有客人来访,为人也很和善。
    4 二句流水对。写与南邻同舟而行。《广韵》:航,方舟也。恰受:刚好可以容
    纳。
    5 这两句说明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所以杜甫很有可能在南邻那里“竟日淹留”,
    可见宾主相娱甚欢。
    附录: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
    幽花欹满树,细水曲通池。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
    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31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1,胡骑长驱五六年2。
    草木变衰行剑外3,兵戈阻绝老江边4。
    思家步月清宵立5,忆弟看云白日眠6。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仇注:首二领起恨别。四千里,言其远。五六年,言其久。行剑外,承四千
    里。老江边,承五六年。思家忆弟,伤洛城阻乱。乘胜破燕,望胡骑早平。宵立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4 页共 214 页
    64
    昼眠,忧而反常也。
    1 洛城:洛阳,在唐朝被称为东都或东京。
    2 胡骑:指安史叛军,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顾注:公
    于乾元二年春,自东都回华州,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奔走四千里;自天宝
    十四载安史倡乱,至乾元之未上元之初,为五六年。
    3 杜甫到成都时已是冬季,所以草木变衰。剑外:顾名思义,即剑门之外。不
    过,在唐朝时,所谓内外一般都是从长安的角度来看。因为长安在北方,所以剑
    外是指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可称为剑南,亦见“剑外忽传收蓟北”(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4 江边:江边指锦江边,即草堂处。老江边:恐将老死于此处(江边),无法
    和亲人团聚。
    5 步月:漫步月下,踏着月色。清宵立:站在清冷的夜里。本句的“清”与下
    句的“白”相对仗,是借用了“清”的发音与颜色的“青”相同,所以是借对。
    6 上句写彻夜无睡,所以这句写到“白日眠”。
    忆弟看云:思念弟弟,为何看云?这可以从杜甫的其他诗中看出端倪:“浮
    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梦李白),“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别赞上人)。
    也就说,希望能像云一样,自由地飘浮,使兄弟团聚。
    萧注:宵立昼眠,颠倒错乱,不能自主,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表达思家亿弟
    的深情,极具体,极深刻。
    7 司徒,指李光弼。至德二载,李光弼加检校司徒衔。近乘胜,见于《资治通
    鉴》卷221:“上元元年三月光弼破安太情于怀州,夏四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河阳:今河南孟县。
    乾元二年(759)四月史思明更改国号为大燕,以范阳(幽州)为燕京,故
    称幽燕。
    顾宸:此时长安已复,(史)庆绪已死,直捣幽燕,万万不容更缓,故下一
    “急”字。
    末句可以与杜甫五言诗“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互相参看。杜甫对李光
    弼评价很高。在《洗兵马》一诗中有“司徒清鉴悬明镜”句,后期有诗《八哀诗·故
    司徒李公光弼》专咏。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5 页共 214 页
    65
    32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1,还如何逊在扬州2。
    此时对雪遥相忆, 送客逢春可自由3。
    幸不折来伤岁暮, 若为看去乱乡愁4。
    江边一树垂垂发5,朝夕催人自白头。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冬,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多与王维交往。王维曾
    著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裴迪这时在蜀州作王侍郎幕僚,与杜甫频有
    唱和。杜甫秋天去蜀州、新津时,与裴迪同游并作诗。这年冬天,裴迪寄了一首
    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杜甫写此诗作答和。
    见,助词,表示被动。见寄,指裴迪寄诗给杜甫。
    黄鹤:《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才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
    【注释】
    1 仇注:东阁,指东亭。官梅,官种之梅,犹言官柳。
    2 还如:正如。何逊:南朝诗人,善于炼字,有《咏早梅》诗,诗题一作《扬
    州法曹梅花盛开》,见本诗附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扬州”不同于古称“广陵”的今日江苏扬州市,而
    实际上指南京。宋人张邦基指出: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业为扬州,则(何)
    逊之所在扬州,乃建业耳,非今之广陵也。隋以后始以广陵名州(《墨庄漫录》
    卷1)。建业,即今南京。
    3 可自由,意犹不由自主。意同“百感中来不自由”(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
    张祜》)。
    赵庆培: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
    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
    能?
    4 若为:怎堪。仇注:玩第三联语气,必裴诗有不及折赠之句,故答云幸不折
    来,免伤岁暮。若使一看,益动乡愁矣。
    5 陈贻焮:垂垂,渐渐。《辞海》一九七九年版引杜此诗“江边”句与黄庭坚
    《和师厚秋半》“杜陵白发垂垂发”句为证,良是。
    附录:何逊《咏早梅》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6 页共 214 页
    66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08
    33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暮倚高楼对雪峰1,僧来不语自鸣钟2。
    孤城返照红将敛3,近市浮烟翠且重4。
    多病独愁常阒寂5,故人相见未从容6。
    知君苦思缘诗瘦7,太向交游万事慵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岁
    [地点] 时杜甫重游新津县
    [题解] 《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禅师所建。
    十是裴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迪是
    其名。关于裴迪的进一步介绍见上一首诗。
    【注释】
    1 高楼指四安寺钟楼。佛寺在大门之外一般建有对称的钟楼。明代杨德周曰:
    县有修觉山,其上为宝华山,以峰顶多雪,又名雪峰(《杜诗解》)。
    2 鸣钟:敲钟。这里的意境,可以用“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声”(唐代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来描写。
    3 孤城,这里指新津。返照:阳光夕照。看来,杜甫对于返照这个现象很关注,
    在七律《野老》一诗中有“贾客船随返照来”句,后期有《返照》诗五言、七言
    各一首。
    __________红将敛,指太阳将要落山。
    4 近市:附近的市镇。浮烟翠且重:浓浓的青色炊烟冉冉升起,漂浮向上。本
    句可与“寒轻市上山烟碧”(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参看。
    5 阒(音趣):寂静。阒寂在这里指寂寞。
    6 相见未从容,未能从容相见,可能也就匆匆见上了一面。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7 页共 214 页
    67
    7 这句的直说就是:知君瘦缘苦思诗,即知道您(指裴迪)因为苦苦地思索作
    诗而瘦。
    8 向:于。太向:过于。
    一般对该句的理解是责备裴迪只顾吟诗,懒于交游。所以才有“相见未从容”。
    甚至有人认为“相见未从容”是指裴迪连杜甫的面都没有见。
    我以为从末句来看,不能直接这么理解。这里说的是“过于交游”,而不是
    不交游。本句是自指,相对于上句裴迪苦吟诗句而来,意思是,我(杜甫)最近
    交游太多,以至于别的事都懒于做,当然也就没有多少诗作。不过,杜甫的交游
    实际上并不很多,这从本诗第五句“多病独愁常阒寂”可以看出端倪。所以,末
    句表面上是自责“过于交游”,实际上暗含裴迪交游过少的意味。
    34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1,但见群鸥日日来2。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3。
    盘飧市远无兼味4,樽酒家贫只旧醅5。
    肯与邻翁相对饮6,隔篱呼取尽馀杯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邵注: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白水,在今陕
    西西安府。公舅是崔十九翁。
    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 年)曾到白水,并作过一首《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
    过字》,其中“舅”即是崔明府,当年给了杜甫很大帮助。
    张綖注:前有《宾至》诗,而此云客至,__________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
    【注释】
    黄生: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前借
    鸥鸟引端,后将邻翁陪结,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盘飧、樽酒,略读。市远,
    指南市津头。邻翁,即南邻北邻也。
    1 舍,指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可参看“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
    2 萧注:但见二字,暗含讽意,见得只有群鸥不嫌弃。交游冷谈,自在言外。
    这里也许暗用了《列子·黄帝篇》的“忘机”典故:海上之人,有好沤(同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8 页共 214 页
    68
    “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
    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3 二句流水对。花径:花间小径。蓬门:柴门,即草堂之门。
    黄生云: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
    下两意交互成对。
    4 飧(音孙),熟食。盘飧:盘中菜肴。无兼味,字面理解即连两样菜都没有,
    实际上是谦辞,意为菜不丰盛。
    5 醅(音胚),原意为未过滤的酒,亦泛指酒。据考证,我国酒的蒸馏技术约
    始于南宋,所以在唐朝时还只有未经蒸馏、低度数的米酒,这样李白才有可能饮
    斗酒后还吟诗。现在酒越久越好的概念,完全是对于蒸馏酒而言。对于唐朝当时
    的酒,均以新酒为佳,因为时间一长,低度酒中乙醇过度氧化,味道就不好,所
    以杜甫对于以“旧醅”待客感到歉意。
    6 肯:肯否。这里是在征求崔明府的意见。
    7 范之麟:“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
    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
    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
    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
    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35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1,语不惊人死不休2。
    老去诗篇浑漫与3,春来花鸟莫深愁4。
    新添水槛供垂钓5,故著浮槎替入舟6。
    焉得思如陶谢手7,令渠述作与同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 岁。著名的五律《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即写在这同一时期。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水如海势,形容水势浩大。可与杜甫作于本诗前后的其他诗句“一夜水
    高二尺强”(春水生)和“高浪蹴天浮”(江涨)参看。
    吴论:江上值水势如海,公见此奇景,偶无奇句,故不能长吟,聊为短述耳。
    题意在下三字,故通篇皆作自谦之词。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69 页共 214 页
    69
    【注释】
    1 性僻,性格怪癖,在这里是说对“佳句”的执著已经到了性格偏执的程度。
    耽:迷恋。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
    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
    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刘熙载说“少陵炼神”,就是指这一点。他
    的用字,常常达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改的地步。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
    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特别是“自”字,他实在是用得好极了。他还善于
    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
    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炼字,是他的自觉追求。
    炼字也许并不是“语不惊人”的全部含义,但以上可以为理解“语不惊人死
    不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3 萧注:是说如今年老,已不象过去那样刻苦琢磨。漫与,随意付与。这话不
    能死看,杜甫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
    意罢了。
    4 这句显示出杜甫的幽默之处。大意为:诗人的描写可使花鸟惊心动魄,但是
    我现在已经“老去”,所以你们不必犯愁、害怕了。
    赵注:将愁字属花鸟说,盖诗人形容刻露,花鸟亦应愁怕,犹崔日用诗“朝
    来花鸟若有情”也。
    5 水槛,水边的简易木栏。
    6 故,在这里是因而的意思,同时却用作“旧”的意思跟上句的“新”字对仗,
    所以是借对。著,登。槎(音查),竹筏。替,替代。入,进入。入舟:指上船,
    例如“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浮槎用典,见晋代张华《博物志》卷10: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7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为著名诗人。手:这里指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
    艺的人,例如国手、高手、能手、水手,不过也还有扒手。
    8 渠:他们。述作:指作诗。
    王嗣奭:玩末二句,公盖以陶谢诗为惊人语也,此惟深于诗者知之。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0 页共 214 页
    70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14
    36 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1,北望伤神坐北窗2。
    昼引老妻乘小艇3,晴看稚子浴清江4。
    俱飞蛱蝶元相逐5,并蒂芙蓉本自双6。
    茗饮蔗浆携所有7,瓷罂无谢玉为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夏,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进艇即泛舟
    【注释】
    1 南京在此指成都,杜甫在七律《野老》中自注:至德二年,陞(同“升”)
    成都为南京。客:杜甫自指。
    南亩,语出《诗经》“俶载南亩”、“今适南亩”、“馌彼南亩”等句,因古时
    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后泛指田亩。多见于唐诗,例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
    家事南亩”(新晴野望)。
    萧注:杜甫并未躬耕南亩,但在草堂也从事种树、种药、刈草等劳动。
    2 北望:北望中原。这句意同“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
    关于北窗有一个典故,这里或为借用其字,或为反其义而用之。晋陶潜《与
    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羲皇上人指伏羲以前的人,古人总以为远古时
    期的人很幸福,所以北窗被用来指生活清适安逸。见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
    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早于杜甫的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也有《群公集毕氏林亭》: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首二句法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朱樱此日
    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惠义寺送辛员外)、“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
    家存”(白帝)等。
    3 小艇与《南邻》中所描写“野航恰受两三人”的小舟可能是同一种船。
    4 稚子,幼子;清江,指浣花溪。参见“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
    北宋葛常之:《北征》诗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
    共幽咽。”是时方脱身于万死一生,以得见妻儿为幸。至秦州,则有“晒药能无
    妇,应门亦有儿”之句,已非北征时矣。及成都卜居后,《江村》诗云:“老妻画
    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__________《进艇》诗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
    江。”其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际,则又异于客秦时矣。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1 页共 214 页
    71
    5 蛱蝶:蝴蝶。元:原、原本之意。
    6 芙蓉:荷花。仇注:中四,喜妻子相聚,赋而兼比。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赋主要是指叙事和实际描写。比,以彼物比喻此
    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
    表现手法。仇注所说的中间四句,其实颌联(三四句)主要是赋,腹联(五六句)
    才是“赋而兼比”。
    清朝范廷谋《杜诗直解》:曰元相逐、本自双,亦见夫妇原当聚处。
    7 萧注:茗饮,茶水。蔗浆,蔗汁。句意谓没有美酒佳肴。
    8 罂:大腹小口的容器。瓷罂:盛茶、浆的瓷器。无谢:不亚于。
    玉缸,酒瓮的美称,所以古人好酒、嗜酒、能喝酒之人也有一个雅号“玉缸”。
    玉缸一词,常见于唐诗中,就笔者所见,皆指酒具。例如岑参“胡姬酒楼日未午,
    丝绳玉缸酒如乳”(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许浑“晚促离筵醉玉缸”(吴门送振
    武李从事)等。现在有的制酒厂在大门外还挂着“酿成佳酿藏新罍,制出香醪贮
    玉缸”的对联。
    这两句主要意思是说,我的茶水、蔗汁,如同酒一样美味。
    仇注:“瓷不让玉,言贵贱齐视也”。萧涤非先生也认为:这句“是说比之富
    贵人家所用玉缸并无逊色”。也都有道理,但皆未能指出玉缸指代美酒。
    37 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1,谪官樽俎定常开2。
    九江日落醒何处, 一柱观头眠几回3。
    可怜怀抱向人尽4,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 好过瞿塘滟滪堆5。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夏,杜甫50岁
    [地__________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原注:崔吏部漪。蔡梦弼曰:崔漪,盖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也。王嗣奭:官
    虽谪、酒常开,便见司马胸次。或醒或眠,颠狂落拓,真得酒中趣者,此为醉司
    马传神,而相忆已在其中。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2 页共 214 页
    72
    2 俎(音组),原意为盛祭品的礼器,这里指盛酒器具。
    谪官之后以酒浇愁大概为人之常情。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左相日兴费
    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这里描写的“左相衔杯”亦为谪官
    之后。
    3 朱瀚:九江、一柱,荆州谪居之地。《杜诗释地》:杜诗“九江”指出峡后的
    湖北荆州地区的众多河流。
    一柱观:道观(音惯)名,在湖北松滋市老城镇。《杜诗释地》:南朝宋临川
    王刘义庆镇守江陵时,在湖中罗公洲上建造此观,因为规模宏大但只使用了一根
    立柱而得名。
    杜甫多次咏及一柱观。例如“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送李功曹之荆州
    充郑侍御判官重赠)等。
    4 向人尽,向何人倾诉。
    5 锦水,指锦江;双泪,指这首诗。将:带。滟滪:滟滪堆,原在瞿塘峡口,
    为一40米高的巨石,1959 年,为通航安全,将其炸毁。
    这两句的大意是:所以依靠锦江将我这用双泪写成的诗带给你,希望它能平
    安地渡过瞿塘峡口最险的滟滪堆,到达你处。
    《杜诗镜铨》:瞿塘峡在夔州峡口,有滟滪石,过此则达荆州。二句即太白
    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
    38 寄杜位
    近闻宽法离新州1,想见怀归尚百忧2。
    逐客虽皆万里去3,悲君已是十年流4。
    干戈况复尘随眼5,鬓发还应雪满头6。
    玉垒题书心绪乱7,何时更得曲江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50岁
    [地点] 青城
    [题解] 杜位是杜甫的从弟(即堂弟)。杜甫在长安时曾在杜位宅除夕守岁,并作
    诗《杜位宅守岁》。
    朱注:“位为李林甫婿”。李林甫即那位“口蜜腹剑”的唐朝丞相,曾严重阻
    碍了杜甫入仕。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3 页共 214 页
    73
    【注释】
    1 宽法离新州:李林甫死后,其党羽被肃清。作为杜位李林甫的女婿,杜位流
    放到岭南新州。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27。这年杜位被减罪等,移至江陵(今湖
    北荆州)。总算比新州好一些。
    2 怀归:思归。
    3 逐客:被放逐的人,语出秦朝李斯著《谏逐客书》,这里指杜位。在其他诗
    中,杜甫还曾用“逐客”指李白:“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梦李白)。
    4 天宝十一年(752)李林甫死,随后杜位被流放,距杜甫作此诗时约十年。
    5 当时有史朝义、段子璋叛乱,所以称为“尘随眼”。
    6 还应雪满头:杜甫估计杜位此时大约已是白发苍苍。
    7 《杜诗释地》:玉垒,山名。在四川都江堰市北岷江东岸。
    杜甫当时在此地。题书:指写这首诗。
    仇注:盖其山自导江而接青城界也。诗云“玉垒题书心绪乱”,又知在青城
    所作。
    8 杜甫原注:位京中宅,近西曲江。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长
    安的第一胜地。
    古人把诗中“虽皆”、“已是”、“况复”、“还应”这类的词称为虚字。顾宸对
    本诗的虚字给与很高的评价:曰近闻、曰想见、曰虽皆、曰已是、曰况复、曰还
    应、曰何时更得,只此数虚字中,情文历乱,俱写出心乱之故。骨肉真情,溢于
    言表矣。
    不过,古人曾说过:律诗不可多用虚字(《唐音癸签》卷3引赵盂兆语)。在
    杜甫所有七律中,多用实字。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指出:“子美(即杜
    甫)多用实字,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这确是至评。
    在杜甫七律中用了这么多虚字的只有这一首,这或许是他的一种创作尝试,但是
    我以为并不成功。如果把以上这些虚字去掉(见下),诗意仿佛没有多大变化:
    宽法离新州,怀归尚百忧。
    逐客万里去,悲君十年流。
    干戈尘随眼,鬓发雪满头。
    题书心绪乱,何时曲江游。
    27 禅宗六祖慧能的出生地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4 页共 214 页
    74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19
    39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1,太息人间万事非2。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3。
    黄牛峡静滩声转4,白马江寒树影稀5。
    此别应须各努力6,故乡犹恐未同归7。
    [年代] 根据《杜甫诗全译》,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十四,是韩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
    呼。韩十四,其人不详。江淮、吴会,皆称江东。觐(音进),拜见。觐省,探
    视父母。
    【注释】
    1 起句突兀,显杜甫本色。
    兵戈,指战乱。老莱衣,见《列女传》:老莱子老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
    色之农,作婴儿戏子亲侧。
    本句是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已经见不到向老莱子这样的孝子了,从而更
    见韩十四江东觐省之可贵。
    2 太息:长长地叹息,见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
    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回。
    萧注:下句更推向大处,推向当时整个社会,见得可痛的不止此一事,万事
    都反了常。可悲者也不止我们一两个人。杜甫总是从大处着眼。
    3 三四流水对。庭闱(音为):父母所居之处,在此指代父母。
    4 转,指江滩水__________声在峡中发出回声。
    5 五六句皆随上句的“何处”而来。
    萧注:二句是想象中之景,不是写送别时当前之景。黄牛峡、白马江,皆韩
    出峡往江东所必经之地。黄牛峡在湖北宜昌县西。旧注,江陵有白马州。杜甫关
    心对方,故特地指出前路的重重艰险,已含下“应努力”意。不发空论,而即景
    寓情,最有味。
    朱瀚:滩声、树影二句,在韩是一片归思,在杜是一片离情。气韵淋漓,满
    纸犹湿。
    黄生:凡情真则语易率,得五、六二句,全诗皆有色矣。
    6 各努力:各自努力为归乡之计。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5 页共 214 页
    75
    7 张綖注:韩盖公同乡人,必其父母避乱江东而往省之,玩次联及结可见。萧
    涤非先生也认为“韩十四当是杜甫的同乡,故有故乡同归的话。”
    不过,“同”在此或指“同时”,而不是“同一处”。因为很显然,江东不是
    杜甫的故乡。这句可能是说,等韩十四到家之时,我(杜甫)还恐怕无法回到故
    乡。
    40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1,白屋寒多暖始开2。
    江鹳巧当幽径浴3,邻鸡还过短墙来4。
    绣衣屡许携家酝5,皂盖能忘折野梅6。
    戏假霜威促山简7,须成一醉习池回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十七是王的排行,三十五是高的排行。关于排行,具体见注于《赠田九
    判官梁丘》。
    侍御:王抡的官职。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王琦注引《因话
    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
    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
    许携酒至草堂,答应带酒___________到杜甫草堂。后来,王抡确实来了。杜甫为此又作
    了一首题为《王竟携酒高亦同过》的五言诗。
    “高”指高适,他是杜甫的老朋友,年龄比杜甫大,早年也曾贫困潦倒,渔
    樵为生。后来逐步担任官职,在四川已经做到了地方大吏。时任蜀州刺史,将要
    代理成都尹和西川节度使,人已在成都。《旧书·高适传》:崔光远不能摄军,天
    子罢之,以适代为成都尹、西川节度。邵注:唐制,刺史行部,纠察郡县,与绣
    衣同,称使君。
    仇注:然此诗不曰高尹,而仍谓高使君。且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旋
    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实未尝代光远也。
    【注释】
    1 慵:困倦,懒得动。朝慵起:早晨懒得起床28。
    2 因为“背郭堂成荫白茅”,所以称草堂为“白屋”。暖始开:天气太冷,室
    内需要保温,所以等暖和些再开门。
    28 《红楼梦》中不学无术的薛蟠所作之诗“哼哼韵”中也有这三个字(洞房花烛朝慵起)。或许
    他也学杜?待考。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6 页共 214 页
    76
    3 鹳:大型水鸟,有大而粗壮的喙。当:面对着,例如《乐府诗集·木兰诗》
    “木兰当户织”。幽径:幽深的小路。
    4 短墙:矮墙。杜甫有绝句“野老墙低还似家”,也曾提到草堂墙低。
    仇按:邻鸡过墙,语近浅易。绣衣、皂盖,又近拙钝。恐非少陵匠意之作也。
    补注:诗家用短墙,不避俗字,但有工拙之不同。杜公此句,语率而近俚,元仇
    仁近云:“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看湖光。”自觉风趣嫣然。
    5 绣衣指代御史,这里指王抡。汉武帝天汉年间,派出直指使者,身着绣衣,
    手持斧仗节,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
    直指”。__________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屡许,屡次答应。家酝,自家酿的酒。
    6 皂盖:指代高适。皂盖:青色车盖,为刺史所用。
    折梅可能是虚指,语见陆凯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赠范哗)。这
    里指作书给高适。
    不过仇注认为是实写:堂有野梅,故以折梅招之。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7 假:借。赵曰:霜威,御史有风霜之任也。崔篆《御史箴》:今鹰隼始击,
    以成严霜之威。
    山简:指代高适。山简(及习池)见下注。
    8 关于山简及习池的典故,均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
    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
    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后用习池指欢宴
    之处。
    41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
    作简李公二首(其一)
    伐竹为桥结构同1,褰裳不涉往来通2。
    天寒白鹤归华表3,日落青龙见水中4。
    顾我老非题柱客5,知君才是济川功6。
    合欢却笑千年事7,驱石何时到海东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50岁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7 页共 214 页
    77
    [地点] 杜甫届时在蜀州,今四川崇庆。
    [题解] 皂江,即今四川金马河。《元和郡县志》:皂江,经蜀州唐兴县东三里。
    简李公:寄给李司马,七是他的排行。杜甫当时作诗二首,另一为五言。
    【注释】
    1 结构同:同于木桥。
    2 褰(音谦),提起衣服。“褰裳”一词语出《诗经·国风·郑风》:“褰裳涉洧”、
    “褰裳涉溱”等。褰裳不涉,即不再需要提起衣服涉水了。
    3 这句里面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南北朝宋敬叔《异苑》卷3 载:晋太康二年冬,
    大寒,南州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29。”于是飞去。
    二是晋陶潜(陶渊明)《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
    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这么一个简单的意思,似乎有用典太过、词藻堆砌之
    嫌。
    4 日落即成,切题中即日。见,同“现”。
    三四两句实际上都是在描述竹桥建成。华表喻桥柱,青龙喻竹桥或竹桥在水
    之影。竹桥青绿,所以用青龙来比喻倒是很恰当的。
    5 这句是杜甫自谦。顾:考虑。题柱客用司马相如典故,见《华阳国志》:蜀
    城北八十里,有升仙桥、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柱曰:“大丈夫不乘
    赤车驷马,不过汝下。”
    6 济川: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 以
    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7 赵次公:合欢,桥落成而聚客欢饮。笑者,笑前人之劳而无成。
    8 末句用典: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9 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桥,
    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
    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这里的大意是:秦始皇时代就传说有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建造石桥到大
    海观日出处,过了上千年,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不知何日才能成功。也就是说,
    幸亏我们建造了竹桥,没有去等待神人来驱石造桥。
    29 白鹤之语的大意是,今年很冷,和尧去世那年差不多。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8 页共 214 页
    78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22
    42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1,南浦清江万里桥2。
    海内风尘诸弟隔3,天涯涕泪一身遥4。
    唯将迟暮供多病5,未有涓埃答圣朝6。
    跨马出郊时极目7,不堪人事日萧条8。
    [年代] 此诗被认为作于宝应元年(762)。杜甫已51 岁。
    [地点] 成都
    【注释】
    1 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即此处)。三
    城戍,即四川当时的松、维、堡三城。
    钱注:西山三城,界于吐蕃,为蜀边要害,屡见杜诗。
    2 浦,本义为水滨。南浦:这里指百花潭。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市南,
    相传诸葛亮送费袆出使东吴处,亦见前注于《卜居》、《狂夫》。
    上句远景,下句近景,都是野望所见。
    3 仇注:“古诗中用风尘有二义,一是战乱之风尘,一是行旅之风尘。” 风尘
    在杜诗(包括本诗)中多指战乱。
    4 天涯:杜诗中的天涯、天边, 往往指当时认为离长安极远之地,这里指杜甫
    当时所在的成都。
    这一联是被称为“杜样”(即典型的杜甫七律风格)的诗句之一。钱钟书《谈
    艺录》:然世所谓“杜样”者,乃指雄阔高浑,实大声弘,如:“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指麾能事迴天地,训
    练强兵动鬼神”;“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浮云变古今”;“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路经滟澦双蓬鬓,天入沧
    浪一钓舟”;“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
    共云山”;“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类。
    5 迟暮,指晚年,语出《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萧注:杜甫这年五十岁,故云迟暮。杜甫困守长安时已患了肺病、疟疾,到
    成都后又得了头风等症,故曰多病。供字沉痛。对一个有作为的人说来,不多的
    迟暮光景,是尤为可贵的。
    6 涓:细流。埃:微尘。圣朝:指本朝,即当时的唐朝。古人一向不很重视仔
    细确定概念的内涵、外延,动辄“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里所指的“朝”,也
    是这样,很可能不仅指朝廷,同时也指国家。
    这句是说,我对国家未能有丝毫贡献,作为报答。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79 页共 214 页
    79
    7 跨马:杜甫很懂马,曾有多首诗写马或关于马的画,也喜欢骑马,不过后来
    在夔州55岁时有一次曾“醉为马坠”。
    出郊极目远眺,点题野望。
    8 人事:人间世事,不是现在平时说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人事(Personnel)。
    朱瀚:不堪人事萧条,欲忘忧,反添忧也。时国步多艰,虽有天命,亦由人
    事,故结句郑重言之(《杜诗解意》卷2)。
    朱鹤龄:按史,是时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高
    适尝上疏论之,不纳。公诗当为此作,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43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1,懒性从来水竹居2。
    奉引滥骑沙苑马3,幽栖真钓锦江鱼4。
    谢安不倦登临费5,阮籍焉知礼法疏6。
    枉沐旌麾出城府7,草茅无径欲教锄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春,杜甫51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奉,敬辞。酬,酬和。
    严公,指严武,杜甫故人之子,在长安时也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
    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
    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
    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先写了《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见本诗附录), 杜甫作此诗酬和。严武
    诗题中的杜二即指杜甫。杜甫排行老二,但长兄早夭,所以在杜甫的诗中只见到
    忆弟、妹,未有忆兄长。
    【注释】
    1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给皇帝上疏,但很快因此被贬斥,所以这里只说“曾奏
    数行书”。
    2 水竹居:水边竹丛的居所,这里指草堂。
    3 奉引:为皇帝先导。滥:谦辞。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
    沙苑:地名,今陕西大荔县南。唐时在该处养马。杜甫有诗《沙苑行》。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0 页共 214 页
    80
    4 严武诗中有意劝杜甫出仕为官,杜甫表示无意于此。这里“钓鱼”不光是实
    写杜甫在锦江里垂钓,也暗用了严子陵的典故,而且强调是“真钓”。
    《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
    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5 《晋书·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屡
    费百金。
    6 《晋书·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
    一般认为,句五借指严武,句六为杜甫自比。
    7 枉沐犹枉驾,对别人来访的敬辞。旌麾,指代严武。
    8 草茅无径:此时杜甫草堂已建成两年,门前不可能没有路。这里应该是谦辞,
    也许是指现有的路不足够宽,无法让严武的车马仪仗通过。
    锄:杜甫在草堂时,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多次提到锄头。例如“自锄稀菜
    甲”(宾至,一作有客)、“细雨荷锄立”(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等。另外,
    杜甫还专门有诗《种莴苣》。教:使、令、让。
    严武在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杜甫在此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
    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
    邀请。
    仇注: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
    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
    附录:严武《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1 页共 214 页
    81
    44 严中丞枉驾见过
    元戎小队出郊坰1,问柳寻花到野亭2。
    川合东西瞻使节3,地分南北任流萍4。
    扁舟不独如张翰5,皂帽还应似管宁6。
    寂寞江天云雾里7,何人道有少微星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杜甫51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严中丞,指严武。时严武兼任御史中丞。枉驾,对别人来访的敬称。上
    首七律诗中,杜甫邀请严武来草堂,这首诗写严武应邀来访。
    【注释】
    1 元戎:主将,这里指严武。严武当时不仅担任文职成都尹,也担任武职两川
    节度使。杜甫在另外一首绝句中也把严武称为元戎:“元戎肯赴野人期”(中丞严
    公雨中垂寄)。
    小队,严武的随行人员。浦注:元戎而小队,脱尽官样。
    坰音“窘”。古人谓野外为郊,郊外为林,林外为坰。所以坰指远郊,这里
    意为杜甫草堂一带。
    2 问柳寻花:成语“寻花问柳”即出此处。问,在此义同“寻”。
    3 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都节制。”除的意思是授职,多用于官职的平
    调或升调。使节:指严武所任节___________度使。
    4 地分南北:杜甫从长安来到成都,可以说是南北之地都经过了。任:任凭、
    听凭。流萍:漂荡的浮萍。
    该句句法似“地分清切任才贤”(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这两句是说,您是皇帝派来统管东西两川的节度使,人所共仰;我还是像浮
    萍一样南北漂泊。
    5 扁(在此音偏),意为小。扁舟即小舟。
    《晋书》卷92:张翰,字季鹰。贺循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就
    循言谈,相钦悦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而去。又:因见秋风起,(张翰)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乎!”遂命驾而归。
    6 皂帽:黑色的帽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徽命不就,
    居海上。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
    仇注:张翰、管宁,比流萍之迹。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2 页共 214 页
    82
    这两句都是写杜甫隐居草堂,大意是:我不光像扁舟归隐的张翰,也像头戴
    皂帽的管宁。
    7 江天:江面上的广阔空际。
    8 《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隋志·天文志上》: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
    后来少微星喻指隐士,亦见于其他唐诗,例如储光刻《贻王侍御出台椽丹阳》:
    “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以及窦群《草堂夜坐》:“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
    星”。
    这句的大意是,有谁还知道隐居的我呢?
    杨伦《杜诗镜铨》:末句意在言外,若曰知我者惟严公尔。
    边连宝《杜律启蒙》:言江天云雾之中,虽有星光,亦幽而不耀。何人向公
    道及,而是之问柳寻花到此也。与首联紧相呼应,自负不浅,而美严公亦至,此
    为人己两得。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30
    45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1,野人相赠满筠笼2。
    数回细写愁仍破3,万颗匀圆讶许同4。
    忆昨赐沾门下省5,退朝擎出大明宫6。
    金盘玉箸无消息7,此日尝新任转蓬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宝应年间,杜甫51岁左右
    [地点] 成都
    [题解] 野人:乡野之人,古时指农民。朱樱:红色的樱桃。
    方东树:此小题也。前半细则极其工细,后发大议论则极其壮阔,实为后来
    各名家高曾规矩(《昭昧詹言》卷17)。
    【注释】
    1 本诗主要是忆当年朝廷赐樱桃,所以这里用了一个“也”字。据唐李绰《岁
    时记》:四月一日,内园荐樱桃寝庙,荐讫,班赐各有差。
    杜甫诗中曾描写过皇帝用樱桃荐祭祖先:“归及荐樱桃”(收京三首·其三)。
    王维也有《敕赐百官樱桃》诗。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3 页共 214 页
    83
    2 筠(音晕)笼:竹器。
    3 《说文》:“写,置物也”。细写、仍破:细心移放,但有的樱桃还是破了,
    形容樱桃已熟透。
    4 许:如此、这样。朱瀚: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
    愁、讶,极言其珍惜。
    5 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时,属门下省。
    6 擎出:捧出、托出(樱桃)。大明宫,宫殿名,具体注见《奉和贾至舍人早
    朝大明宫》。
    7 金盘玉箸皆为皇帝的食具,在此指代朝廷。箸:筷子。
    仇注:此诗作于肃宗晏驾30之后,故云“金盘玉箸无消息。”
    8 尝新:尝吃新收到的樱桃。任:任凭。
    杜甫常以“转蓬”,“飘蓬”自比生活漂泊不定,在现存杜诗中,共见14 次
    之多。亦见于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古人说的“转蓬”、“飘蓬”即《诗经》中所写的飞蓬,见《诗经·卫风·伯
    兮》:“飞蓬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现在一般称为__________小飞蓬。根据《全国中草药汇
    编》,小飞蓬属菊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小蓬草、鱼胆草、臭艾等。
    在我国广为分布。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易形成大片群落。具体形态见
    下图31。
    30 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辞
    31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4 页共 214 页
    84
    46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竹里行厨洗玉盘1,花边立马簇金鞍2。
    非关使者征求急3,自识将军礼数宽4。
    百年地僻柴门迥5,五月江深草阁寒6。
    看弄渔舟移白日7,老农何有罄交欢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宝应年间,杜甫51岁左右
    [地点] 成都
    [题解] 严公,指严武。仲夏,农历五月。枉驾,敬辞,指严武屈尊相访。语出
    《三国志·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
    得寒字:古人作诗,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经常限韵。想必二人抽韵,杜甫
    抽的是寒字,所以全诗都得用“寒”韵。
    【注释】
    1 竹里:草堂周围竹子较多,从杜甫诗中来看,周围有大竹(“笼竹和烟滴露
    梢”《堂成》),也有秀气一些的绵竹(《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行厨:出行途
    中的临时烹饪设施。
    2 本句写严武的随从人员。簇,簇集、聚集。
    3 《杜诗全集今注本》:使者,指严武。这两句委婉致意:此次来访定与您急
    于招我入幕无关,因我知道您对我从来就不拘礼节,不然,也不会屈尊造访这荒
    野村居了。严武此次来访,可能就是为了征招杜甫入幕,杜甫知其意,故以此话
    含蓄表白其志32。
    4 将军:指严武。将军礼数宽,见《史记·廉颇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 百年:用法同于“百年粗粝腐儒餐”一句中的“百年”二字,义为一直、一
    生。迥(音窘),意为远。这句可以理解为:我一直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
    6 草阁:草堂。黄生:仲夏得寒字,殊难押。意中必先成此句,次以上句凑之。
    7 移白日,即为白日移,消磨时光。但移白日显得更为生动,仿佛英文中的
    kill time。
    8 老农:杜甫自谓。罄:尽。
    32 王嗣奭在《杜臆》中也基本是这个看法:使者征求,向无明注,余谓此时严必有表荐之意,
    故云然。使者犹言使君,谓中丞也。公自卜居浣花,有长往之志,而严公坚欲其仕,参观唱酬诸
    诗可见。今再枉驾,必为征之入幕而来。故诗谓非关征求之急,实见礼数之宽。不然,岂一野人
    而敢屈中丞之驾哉。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5 页共 214 页
    85
    末两句为杜甫自谦之词。大意为:我们看看渔舟还可以消磨时间,否则我哪
    有什么能让宾主尽欢呢。
    黄生:极喧闹事,写得极幽适,非止笔妙,亦由襟旷。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32
    47 秋尽
    秋尽东行且未回1,茅斋寄在少城隈2。
    篱边老却陶潜菊3,江上徒逢袁绍杯4。
    雪岭独看西日落5,剑门犹阻北人来6。
    不辞万里长为客7,怀抱何时得好开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秋,杜甫51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秋尽即秋末
    【注释】
    1 梓州在成都东偏北,所以说是东行。且未回:指滞留梓州,无法回成都。
    2 茅斋:指成都城外的杜甫草堂。寄:寄居。这种用法亦见“老妻寄异县”(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少城,意为城外小城。邵注:少城在成都大城之西。
    隈(音威),山或水弯曲的地方。《说文》:“隈,水回也。”少城隈,意犹少
    城的水边。
    3 却,在此是助词,用在动词“老”后面,相当于“掉”、“去”。陶潜菊:语
    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饮酒)。
    4 江上:江边,这里指梓州。
    杨慎:《郑玄传》: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
    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旧指河朔之饮,非是。
    这两句的意思是:想来我草堂篱笆旁边的菊花都已经枯老了,我一个人在梓
    州这里参加官府宴会又有什么意思呢。
    5 雪岭: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即此处)。
    独自一人飘泊在外,所以说是“独看”。
    看西日落,不仅指夕阳之景,也有思乡之意。因为杜甫家在成都,位于他当
    时滞留的梓州之西。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6 页共 214 页
    86
    6 剑门犹阻:徐知道作乱后,尽管他本人当时已被杀,剑门仍被他的乱兵所占
    据阻隔。北人可能指从北来的官兵,因为首都长安在北面。
    朱瀚:客行向东,故居转西。梓州北望,正直剑门。全大镛曰:《草堂》诗
    云“群小起异图”,又云“北断剑阁隅”,此剑门犹阻之证也。
    7 辞:结束。万里,指离家乡(长安或洛阳)相距遥远,意同杜诗中常见的天边、
    天涯。
    8 怀抱得好开:襟怀大开,重现欢颜。
    48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1,仲冬风日始凄凄2。
    山连越巂蟠三蜀3,水散巴渝下五溪4。
    独鹤不知何事舞, 饥乌似欲向人啼5。
    射洪春酒寒仍绿6,目极伤神谁为携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杜甫51岁
    [地点] 时在射洪县。射洪位于梓州东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 潼水与涪江合,
    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为洪,因名射洪。
    [题解] 仇注:此在射洪而野望也。山北水西,野望之地。仲冬风日,野望之时。
    【注释】
    1 《杜诗释地》:金华山,在四川射洪县金华镇。
    涪(音浮)水:涪江,嘉陵江支流,流经射洪城东。
    2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3 越巂(音西),今四川越西县。《汉书·地理志》:越隽郡,本益州西南外夷,
    武帝初开置。蟠:屈曲、蜿蜒盘伏。
    《蜀志》:秦置蜀郡,汉高祖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后人谓之三蜀。
    4 仇注:《寰宇记》:巴州北水,一名巴岭水,一名渝州水,一名宕渠水。渝州,
    今隶巴县。黔州涪陵水,西北注涪州,入蜀江。黔州,今辰州地,即五溪水也。
    涪水至渝州,与岷江合,至忠涪以下,五溪水来入焉。此云下五溪,盖约略大势
    言之。
    山发南荒,水通楚界,数千里脉络,包在二句。曰连、曰蟠,山形长而曲也。
    曰散、曰下,水势分而合也。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7 页共 214 页
    87
    5 鹤是独鹤,乌(鸦)是饥鸦,这都反映了作者当时孤独、悲寒的心态,所谓
    境由心生。
    6 春酒:唐朝多称酒名为春,酒也可能称为春酒,就像现在酒名常为某某大曲,
    有的酒就被称为曲酒。一说指春季酿成的酒,亦通。
    顾注: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酒仍绿,应上始凄凄。极目二字,明点望
    字。
    7 目极,即极目远眺。目极伤神,化用《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谁为携:谁为我携酒来?
    4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2。
    却看妻子愁何在3,漫卷诗书喜欲狂4。
    白日放歌须纵酒5,青春作伴好还乡6。
    即从巴峡穿巫峡7,便下襄阳向洛阳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官军:朝廷的部队。河南河北:今河南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旧唐书·代宗本纪》:宝应元年冬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兵,进克
    东京,其将薛嵩以相、卫等州降,张志忠以恒、赵等州降。次年春正月,朝义走
    至广阳自缢,其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以幽州降。
    【注释】
    顾宸: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
    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
    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
    王嗣奭: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
    他人决不能道。
    萧涤非:全诗八句,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象说话一般,使人忘其
    为“回忌声病”的律诗,有水到渠成之妙,所以特别为人所爱读。
    1 剑外:顾名思义,即剑门之外。不过,在唐朝时,所谓内外一般都是从长安
    的角度来看。因为长安在北方,所以剑外是指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可称为剑南。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8 页共 214 页
    88
    蓟北,即诗题中所写的“河北”。
    2 这里是喜极而悲。这种情况亦见于《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喜心翻倒极,
    呜咽泪沾巾”。
    3 却看:再看。顾注:忽传二字,惊喜欲绝。愁何在,不复愁矣。
    4 三四流水对。漫卷,随便、胡乱卷起。
    5 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6 青春:指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
    7 萧注: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
    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
    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__________乃
    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
    8 襄阳:今湖北襄樊,杜甫祖籍就在襄阳。洛阳,原注:余有田园在东京(今
    洛阳)。
    陈贻焮:“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是沿着相距不近的四个地点。
    诗人标出他们,然后用“即从”、“穿”、“便下”、“下”这样一些表示快速的字眼
    将他们串联起来,就不仅从意思上,也从急促的节奏上将行旅的神速和渴望还乡
    心情的急迫表现出来了。
    七八又是流水对。七律只有八句,这首诗中就有四句是流水对,难怪浦起龙
    称此诗是社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37
    50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亲四十年1,中间消息两茫然2。
    更为后会知何地3,忽漫相逢是别筵4。
    不分桃花红胜锦5,生憎柳絮白于绵6。
    剑南春色还无赖7,触忤愁人到酒边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路六侍御,六是其排行,侍御是官衔,在唐朝时一般指御史。关于“侍
    御”的进一步资料,见《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89 页共 214 页
    89
    到》注。路侍御其人不可考,从诗中看,应为杜甫少年时期的朋友。
    【注释】
    1 四十年前,杜甫才十几岁,当时在河南。《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
    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正是那时的写照。我们可
    以想象或许路六曾和杜甫一起爬树嬉戏。
    2 两茫然:互无消息。
    3 更为:下次;后会:今后相会。
    4 忽漫相逢,犹邂逅。上四突出地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特点。
    5 顾注:不分犹言不忿,__________正是忿意。
    6 生憎:唐朝口语,即憎恨、愤恨,亦见其他唐诗,例如卢照邻诗:“生憎帐
    额绣孤鸾”(长安古意)。骆宾王诗:“生憎燕子千般语”(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
    李荣)。
    这两句写草木无情,真是“多情反被无情恼”(苏东坡语)。
    7 剑南:剑门以南,也称剑外,杜甫当时所在的梓州就在剑南。春色还无赖:
    如同三四句,这里所表达意思也是春天景色不理解人的心情。杜甫《绝句漫兴》
    中也写到春色无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可与本句互相参看。
    过去拍的电影中,狂风乱作,电闪雷鸣,惊涛拍岸,各种景色无不马上随主
    人公的心态而变。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也没有电影导演那么大的“法力”,
    只好骂一声“春色无赖”。
    8 马茂元:诗的后四句写景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
    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亦
    即“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
    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
    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读了尾联,
    回过头来一看,则这“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
    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0 页共 214 页
    90
    51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寺下春江深不流1,山腰官阁迥添愁2。
    含风翠壁孤云细3,背日丹枫万木稠4。
    小院回廊春寂寂, 浴凫飞鹭晚悠悠5。
    诸天合在藤萝外6,昏黑应须到上头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涪城县,__________位于梓州西北
    [题解] 《太平寰宇记》:“香积山,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寺当在其上”。
    除了这里,长安也有香积寺,王维曾作诗咏及。所以这里诗题中注明“涪城县”
    以加以区别。
    “香积”二字,语出《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
    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
    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
    【注释】
    仇注:作三层看,便明。山下有江,山腰有阁,山上则有寺也。轻风散,云
    则渐细;落日映,枫则更稠,此从一淡一浓对说。寂寂,境地之幽。悠悠,物性
    之闲。
    1 仇注:不流者,江深水静也。《世说》:“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江深不流这
    种意境亦见于王勃诗《山中》:“长江悲已滞”。
    另外,江水不流也是暗合禅意的。僧肇在《物不移论》指出:江河竞注而不
    流。
    2 首二皆上五下二句法,在不流、添愁处断句。迥(音窘),在此意为高、高
    耸。
    3 含:带着。含风:带着风,被风吹拂着。翠壁:官阁之壁为春天的藤萝所覆
    盖,所以显翠色。
    细,极写云之孤。亦见晋代羊球《登西楼赋》:“画栋浮细细之轻云”以及陈
    后主《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
    4 背日:夕阳落山之时。傍晚时分,光线渐暗,万棵枫树成为黑压压的一片,
    所以下一“稠”字。
    浦注:春无“丹枫”,反照映之故赤。不过,浦注的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想当
    然,因为在春天(特别是早春),枫叶还依然是红色的。见下图。
    5 回廊:回环曲折的走廊。凫(音浮),野鸭。鹭:鹭科的各种涉禽,颈和腿
    细长,生长在水域附近,以尖锐的嘴捕食水生动物,通常成群营巢于林间。常见
    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1 页共 214 页
    91
    西湖边的春天枫叶33 早春枫叶红似火(摄于常州)34
    6 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上说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
    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处还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为诸天。
    这里指佛像。
    合:全。藤萝:紫藤。
    7 上句的藤萝与句三的翠壁相照应,末句的昏黑与句四的背日相照应。这两句
    的大意是:佛像应该在位于翠壁以上的山寺里,到天色昏黑时,我应该可以爬到
    那里了。
    52 又送
    双峰寂寂对春台1,万竹青青照客杯2。
    细草留连侵坐软3,残花怅望近人开4。
    同舟昨日何由得5,并马今朝未拟回6。
    直到绵州始分首7,江边树里共谁来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从
    这首诗的内容来看,杜甫可能一直送辛员外到绵州,有人认为诗是在绵州做的。
    [题解] 前有“惠义寺园送辛员外”,这是第二首,所以题为“又送”。惠义寺在
    梓州城北。辛员外35,其人不详,未见诸注。
    【注释】
    1 双峰:绵竹县有紫岩山和牛头山,故称双峰。春台:这里指别宴的餐台。
    33 图片来源:http://club.pchome.net/topic.php?areaid=2&topicid=121&bbsid=229165
    34 图片来源:http:///read.php?tid=199164&fpage=12
    35 员外,在唐朝时指正员之外加增之官,俸禄只有正官(编制内的员额)的一半(王寿南《隋
    唐史·政治制度》)。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2 页共 214 页
    92
    2 照,映照。
    唐代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杯在古时与开、来等押韵,在平水
    韵中统属“十灰”部。据有人研究,杯的古音可能类似与现在的“白”音。
    3 软:细草软,如同下句的“残花”“开”。
    4 赵大钢:惟人留连,故见草亦留连;为人怅望,故见花亦怅望耳。
    5 写昨日辛员外从水路来,可惜未能同舟。“何由”二字多见于杜诗,意为如
    何才能或怎么可能,例如“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实现。
    6 并马:并列骑马。未拟回:还不想回去。
    7 分首:一作分手,意同分手。
    8 江边树里,随首四而来,指别宴。共谁来,即“谁共来”。
    朱瀚:此诗,一二死句,三四无脉,五六枯拙,七八不韵,故知其为赝作也。
    仇按:台上酌酒,而花草伤情,四句亦自联络。唯下四请,生意索然,疑非
    少陵手笔
    53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大家东征逐子回1,风生洲渚锦帆开2。
    青青竹笋迎船出3,白白江鱼入馔来4。
    离别不堪无限意5,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6,莫怪频频劝酒杯。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顾注: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宦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
    判官,官名,具体见注于《赠田九判官梁丘》。黔中:黔阳。得开字:这次
    杜甫抽韵,抽到了“开”字。开字属于《平水韵》中的“十灰”部。
    【注释】
    1 大家(音姑):“家”在此通“姑”,大家是古时对成年女子的尊称。汉朝曹
    大家(即班昭,《汉书》的作者班固之妹)作有《东征赋》:“余随子乎东征”。这
    里指王判官奉母归养。大家,比喻王判官之母;东征,比喻毕生辛劳。逐,跟随。
    这种用法亦见“桃花细逐杨花落”(曲江对酒)。
    《__________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3 页共 214 页
    93
    这句的大意是,王判官的母亲已经辛劳大半生,现在该让儿子回去奉养了。
    2 本句写王判官将要坐船回去。洲渚:江中小块陆地。
    3 这句用典,见晋朝张方著《楚国先贤传》:孟宗最孝,母好食笋,冬月无之,
    宗入林中哀号,笋为之生。
    4 这句用另外一个典故。东汉刘珍《东观汉记》:姜诗与妇佣作养母,母好饮
    江水,嗜鱼鲙,俄而涌泉舍侧,味如江水,每旦出双鲤鱼。
    不过,“白白江鱼入馔来”也可能是当时离别宴上的实景。四川的白鱼很多,
    杜甫诗中多次提到,例如“翻藻白鱼跳”(绝句六首)等。这种白鱼,从杜诗中
    看,有可能是鲂鱼36,因为“鲂鱼鲅鲅色胜银”(观打鱼歌)。
    馔(音赚),指饮食。
    5 离别不堪无限意,即不堪无限之离别。
    6 黔阳,在黔江入巴江处,今重庆彭水县。这句进一步说,不仅今后无法见面,
    恐怕连通信的机会都很少了。
    朱瀚:首句逐字无出,次句可入元人院本,三四竟是吴歌,而用事亦俗。五
    句无聊之极,六句上文不接,但剿袭“安危须仗出群材”句耳。七八浅易,又似
    酒肆主人声口。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42
    54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秋日野亭千橘香1,玉盘锦席高云凉2。
    主人送客何所作, 行酒赋诗殊未央3。
    衰老应为难离别4,贤声此去有辉光5。
    预传籍籍新京尹6,青史无劳数赵张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秋,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章梓州:梓州刺史章彝,后来被严武杖杀。
    窦少尹:其人不详。少尹:州府的副职。唐朝时,京兆、河南等大府,每府
    有少尹二人。杜甫在此前的上__________元二年(761 年)秋曾有诗《赴青城出成都寄陶王
    二少尹》,可见当时成都的少尹编制已满。现在又写到成都窦少尹,有可能原来
    的一位少尹已经卸任或离职,窦从梓州去成都上任。
    得凉字:这次杜甫抽韵,抽到了“凉”韵。这首诗看上去似乎是应景之作。
    36 鲂鱼:鲤科淡水鱼,银灰色,可长达五十厘米。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4 页共 214 页
    94
    【注释】
    1 野亭,即题中橘亭。
    2 玉盘锦席,形容筵席奢华。
    3 行酒:依次斟酒。未央:未尽。
    4 衰老:杜甫自指。
    5 贤声:指窦少尹。
    边连宝:下四套而率,五尤不句。
    6 传:传名。籍籍:形容名声盛大,例如籍籍声名。京尹:至德二年,成都升
    为南京,所以这里用京尹来指代窦少尹。
    7 青史,史书。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名。无劳,不用劳烦。
    数(音shǔ), 意思是比较起来最突出,其用法例如“数一数二”、“数得上”。
    仇引《汉书》: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37,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二
    王。
    这句是说,以后历史上的京兆尹,就不光有赵张二人了。言下之意是窦少尹
    肯定会名垂青史。另外,用京兆尹来比喻窦少尹,也有祝他由现在的副职进一步
    高升的含义。这些只是恭维话而已,窦少尹其人未见史载。
    此前,杜甫也曾称赞孔巢父“诗卷长留天地间”(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
    呈李白),实际上孔巢父的诗作一首也未流传下来38,倒是杜甫自己的诗“长留天
    地间”。另外,现在经常被引用以形容的杜甫律诗的“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遣词必中律”(桥陵诗三十韵,
    因呈县内诸官)其实也都是杜甫称美别人的,那些人同样不见经传。这种当面过
    分吹捧是旧时文人的恶习,杜甫也未能免俗。
    37 赵广汉确是汉代一位著名清官。不过,张敞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知名的京兆尹,恐怕不是因为
    政绩,而是因为给妻子画眉而出名的。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常为妇画眉,长
    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
    好在当时皇帝还算开明,听到此言,会心一笑,就在没有责怪张敞了。
    38 不过,唐诗散佚甚多,孔巢父或许真有好诗,也未可知。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5 页共 214 页
    95
    55 九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1,今日重在涪江滨2。
    苦遭白发不相放3,羞见黄花无数新4。
    世乱郁郁久为客5,路难悠悠常傍人6。
    酒阑却忆十年事7,肠断骊山清路尘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秋,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具体见注于《九日蓝田崔氏庄》。
    【注释】
    1 郪音妻,仅用作地名。郪县,属梓州。
    2 重在:这已经是杜甫第二年飘泊在梓州,无法回成都。《水经》:涪(音浮)
    江水东南合射江,射江在梓州。顾注:涪江在郪县西二百里,自涪城县东南流入
    县界。
    3 不相放:不饶人。
    4 黄花:指菊花。又见菊花新开,又是一年秋天。空见时光流逝,未能实现平
    生之志,所以自称为“羞见”。
    李煜(李后主)一向以词著称,其实他的诗也不错。李煜的名句“鬓从今日
    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失题)便是从杜甫这一联化出。
    5 郁郁:形容忧伤苦闷,心情压抑,郁郁不乐。“久为客”可与“万里悲秋常
    作__________客”(登高)参看。
    6 路难悠悠:化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另外王粲也曾有诗句“悠悠世
    路”(赠蔡子笃诗)。这里指世路艰难。常傍人:常依靠他人,可参看“生理只凭
    黄阁老”(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7 酒阑指酒罢客散。却忆:仍忆、还忆。杜甫当时真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十年事:安史之乱至今约十年。“十年”也见于杜甫其他七律,例如“十年戎马
    暗万国”(愁)、“已忍伶俜十年事”(宿府)。
    8 王嗣奭:天宝十四年冬,公自京师归奉先,路经骊山,玄宗方幸华清宫,安
    禄山反,然后还京,至此十年矣,所以忆之而肠断也。清路尘,辇出而清道也。
    仇注:白发、黄花,本属常景,只添数虚字,语意便新。世乱而久为客,愈
    增郁郁。路难而长傍人,倍觉悠悠。两句中,含多少悲伤。酒阑以后,忽忆骊山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6 页共 214 页
    96
    往事,盖叹明皇荒游无度,以致世乱路难也。
    56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
    君王台榭枕巴山1,万丈丹梯尚可攀2。
    春日莺啼修竹里3,仙家犬吠白云间4。
    清江锦石伤心丽5,嫩蕊浓花满目斑6。
    人到于今歌出牧7,来游此地不知还。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滕王阁在阆中城北7 里的玉台山
    [题解] 公元662 年,李元婴接任隆州(今阆中市)刺史期间亲自督建滕王阁,
    作为“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的场所。迭废迭修,今尚存。
    杜甫“滕王亭子”诗共二首,另一首为五言。
    【注释】
    1 君王:这里指滕王。台榭:台和榭。台指高台;榭是建在高土台或水面上(或
    临水)的木屋。这里的台榭指滕王亭子。枕:靠近,临。这种用法见《汉书·严
    助传》: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
    巴山:大巴山。滕王阁所在的玉台山属于大巴山山脉。
    2 王嗣奭:地志:阆中多仙圣游集之迹,城东有天目山,乃葛洪修炼之所,有
    文山,张道陵授徒符籙处,万丈丹梯谓此。
    以上王嗣奭的注释认为丹为丹药之丹,但是,我以为,“丹”梯之丹,很可
    能和当地多红色土壤有关。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
    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
    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尤其是东川,这里的土壤因含铜而呈艳丽的红色。
    3 修竹里:暗用梁孝王典故,以喻滕王。《太平御览》卷159中引《图经》云:
    “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其时常有名士相聚。又,孙绰《兰
    亭诗》:啼莺吟修竹。
    修竹:修长的竹子。杜甫多次咏修竹,例如“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等。
    4 仇注:丹梯极峻,故想犬吠云间。
    这里用了另外一个“王”的典故:鸡犬升天,见《论衡·道虚》:淮南王学
    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
    云中。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7 页共 214 页
    97
    5 清江,锦江。锦石,五彩的石头。杜甫曾写道“锦石小如钱”(秋日夔府咏
    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可参看。伤心丽,极写美丽,如同用“断肠”形容
    音乐声。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伤心丽”已成现代话就是“好看得要命”,相
    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上半段也有“寒山一带伤心碧”句,“伤心碧”也就
    是“绿得要命”。
    6 斑:指花斑斑点点,用作描写花时亦见于“重岩细菊斑”(九日奉寄严大夫),
    以及“露菊斑丰镐”(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别的唐诗中也有这
    种用法,如沈佺期诗:“园花瑇瑁斑”(春闺)。
    7 人到于今,即“民到于今”,因避讳唐太宗名李世民,诗中讲“民”改为“人”。
    见《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出牧:出任州府长官,这里的“牧”指管理民众39,例如李白诗云“出牧历
    三郡”(赠宣城赵太守悦)。
    最后二句可能是歌颂滕王治理有方,仿佛歌舞升平。但据史料记载,滕王一
    向劣迹斑斑。
    57 玉台观二首(其一)
    中天积翠玉台遥1,上帝高居绛节朝2。
    遂有冯夷来击鼓3,始知嬴女善吹箫4。
    江光隐见鼋鼍窟5,石势参差乌鹊桥6。
    更肯红颜生羽翼7,便应黄发老渔樵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原注:滕王造。
    玉台观(音惯)在阆中城北7 里的玉台山上。
    杜甫《玉台观》共二首,其二为五言。
    杜甫诗中引用道家传说之处很多,在七律之中,本诗最为典型。这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唐朝时道教的盛行。总的来说,唐朝时儒道释并行。不过,由于唐朝皇
    室自诩为老子(李聃)的传人,对于道教的提倡远超过其他各朝,而且尤以唐玄
    宗时期为盛。
    【注释】
    39 在《新约》中,也常见“牧吾羔羊”之类的话,可见中西文化确有相通之处。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8 页共 214 页
    98
    1 中天,见于《列子》:西极化人见周穆王为改筑宫室,其高千仞,临终南之
    上,名曰中天之台。晋代孙绰《天台赋》也写道:琼台中天而悬居。
    积翠:树木葱葱。
    2 上帝,天帝。绛(音犟),大红色。绛节,传__________说中天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
    见梁邵陵王《祀鲁山神文》:“绛节陈竽,满堂繁会。”朝,朝拜。
    这句的大意是,天帝在玉台观高高在上,众仙纷纷持绛节来朝拜。
    3 遂,就。冯夷击鼓的典故见以下。《抱朴子·释鬼篇》:冯夷,华阴人,以八
    月上庚日渡河溺水死,天帝署为河伯。曹植《洛神赋》:冯夷击鼓,女娲清歌。
    杜甫在其他诗中也用过这个典故,见“冯夷击鼓群龙趋”(渼陂行)
    4 嬴女:秦,嬴姓,故称秦女为嬴女。嬴女即“秦女吹箫”这个典故是关于穆
    公之女弄玉。
    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白孔雀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
    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策声而已。
    以上写的全是想象中的玉台观处的仙境。
    5 鼋(音云):大鳖;鼍(音驮):鳄鱼。
    6 乌鹊桥:即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见《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引
    自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6)。这里用来比喻“石势参差”。
    五六句结合嘉陵江、玉台山的实景(江光和石势),发挥想象,进一步写这
    里的仙境。
    7 更肯:犹岂肯、岂能,亦见于“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其一)。
    红颜,在唐诗往往指少年的容貌,即童颜,例如“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
    颜美少年”(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以及“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崔融《留
    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等。
    生羽翼:指羽化成仙。古人认为仙人均有羽翼,很多古代画像中都有身生羽
    毛或翅膀的羽人,往往伴随在西王母旁。《论衡·无形第七》曰:“图仙人之形,
    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伏羲、西王母也被认为有羽
    翼,见于四川出土的大邑三国画像砖。
    8 黄发指老人,因年老毛发色黄,如黄发垂髫。黄发老渔樵,即终老渔樵。这
    里的渔樵是指成仙后悠逸的生活,这种意境亦见于王维的《桃源行》:“平明闾巷
    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人。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末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成仙重返红颜,就应该(来到这里)过上一种终
    老渔樵的生活。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99 页共 214 页
    99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28 09:49
    58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1,金章紫绶照青春2。
    指挥能事回天地, 训练强兵动鬼神3。
    湘西不得归关羽4,河内犹宜借寇恂5。
    朝觐从容问幽仄6,勿云江汉有垂纶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原注:时初罢梓州刺史,东川留后,将赴朝廷。
    章十侍御:梓州刺史章彝,可能他当时兼有御史的头衔,所以这里称之为“侍
    御”。在唐朝时,侍御是御史的代称。十是章彝的排行。
    《旧唐书·严武传》:武再镇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
    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鹤注:考二史,皆云严武杀梓州刺史章彝,此诗
    云“朝觐从容问幽仄”,意必彝将入朝,而武杖杀之也。此当是广德二年作。
    【注释】
    1 维扬:扬州,语出《禹贡》:“淮海维扬州。”淮海维扬指章彝的籍贯。
    俊人,俊杰之人。
    2 紫缓,见《汉·公卿表》:三公彻侯,并金印紫缓。邵注:紫缓,以紫丝絛
    系印,乃刺吏之职。金章见《晋书》:张华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金章。
    照,映照、照耀。这里的青春应指青春岁月,不同于“青春做伴好还乡”中
    的“青春”。本句恭维章彝年轻有为。
    3 回天地:犹回天转地,扭转乾坤,略同于下句的“动鬼神”,都是称赞章彝
    的军事才能。这一联的两句内容类似,有“合掌”之嫌,不过“合掌”是到了宋
    朝才被认为是“诗病”,在杜甫此时还没有这种讲究。
    4 仇注:《蜀志》,先主收江南诸郡,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西定益州,拜羽董督(湘西)荆州事。
    此句费解,勉强可以看作:湘西不得其人,应归关羽。
    5 河内:东汉洛阳以北的河内郡,不是越南的首都河内。
    《后汉书》:光武收河内,拜寇恂为太守,后移颍川,又移汝南。颍川盗贼群
    起,恂从驾南征,百姓请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
    《后汉书》中记载借寇恂处为颍川(今许昌),不是本诗所说的河内。也许
    是杜甫记错了40。
    40 清朝陈廷敬为此作了如下解释,但笔者并未信服:借寇恂者,颍川也,诗何以言河内。盖河
    内、颍川,皆寇旧治,诗意谓颍川盗起,固宜借之,河内无盗,犹宜借之。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0 页共 214页
    100
    这两句的意思都朝廷不该调走章彝,应该像对待关羽、寇恂,让他镇守一方。
    陈贻焮:老杜对章彝颇有微词,并认为他当东川留守不负众望。但跟他应酬
    时,难免要讲些违心的恭维话。这是老杜未能免俗处。
    6 觐(音进),原可用于拜见君王或父母,后专指臣拜见君。幽仄:隐居之人。
    7 江汉,这里指嘉陵江。垂纶:钓鱼的垂线,借指钓鱼的人。姜太公、严子陵
    等著名隐士都有垂钓的典故。杜甫另外有诗提到垂纶:“戏问垂纶客,悠悠见___________汝
    曹”(渡江)。
    仇注:章必素有荐引之意,故结语反言以讽之。
    末两句的意思是, 您朝见天子时,如果被问及隐居之士,请不到提起我这江
    汉垂钓之人。
    59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1,寥落三年坐剑州2。
    但见文翁能化俗3,焉知李广未封侯4。
    路经滟滪双蓬鬓5,天入沧浪一钓舟6。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杜甫将游荆南,写诗给剑州(今四川剑阁)李刺史作别。
    【注释】
    1 使君,指李刺史。邵注:唐制,刺史行部,纠察郡县,与绣衣同,称使君。
    高义:高尚的义举。黄生注:驱今古,今与古并驱也。
    这里的“驱今古”暗含有李刺史的“高义”已超过同时代的人,已经可以和
    古人相媲美的含义。《晋书》卷43:(晋)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王衍,
    字夷甫)当世谁比?”戎云:“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2 寥落,冷落。这里可能是形容李刺史的的才能未尽其用。坐:常驻,坐镇。
    鹤曰:诗云“寥落三年”,唐刺史盖以三年为任也。
    3 文翁化俗,见《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
    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
    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1 页共 214页
    101
    子。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
    翁之化也。
    4 《史记·李将军列传》: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
    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__________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
    胡军功取候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李广未封侯,指功劳虽大,但命运不佳,不得晋升。
    5 滟滪,即滟滪堆,原在瞿塘峡口,为一40米高的巨石,1959 年,为通航安
    全,将其炸毁。双蓬鬓:双鬓如蓬草,指自己鬓发苍苍。
    6 沧:指水暗绿色,沧浪,意为青色的波浪,出自《盂子·离娄上》:有孺子歌
    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里的“天”字用来形容“沧浪”,指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天入沧浪,意
    思也就是“入沧浪”。杜甫在此或许化用了曹丕的诗句“上惭沧浪之天”(艳歌
    何尝行)。
    五六为意想中的“将赴荆南”情景。其意象可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参见。
    7 仲宣,指汉末文学家王粲(音càn),字仲宣。仲宣楼,指位于荆州的当阳
    县城楼,因王粲曾此楼登临,并作《登楼赋》41而被称之为“仲宣楼”。
    这两句是说,在这战乱的时代,不知我们何时再能相逢,我只能在到达荆州
    以后,登上王粲所游览过的城楼,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和李刺史的“高义”。
    回首在此除了回顾的含义之外,更主要地是表现感慨的意义。因为回首往事,
    总是有许许多多令人感慨、感叹的人或事,所以“回首”这一具体形象在杜诗中
    就被往往用作一种艺术象征符号,表达“感慨”这种抽象的概念,例如“秋天正
    摇落、回首大江滨”(薄暮)、“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白沙渡)等。
    马茂元:杜甫这类的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
    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要说的话都已说完,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
    换一个新的意思,开出一个新的境界,喷薄出更为汹涌、更为壮阔的波澜。然而
    它又不是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和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
    而情韵不匮,耐人寻味。作为杜甫七律风格的其本特征,是他能在尽幅之中,运
    之以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
    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诗,便可窥见其一
    斑。
    41 盛弘之著《荆州记》:(荆州)当阳县城楼,仲宣登之作赋。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2 页共 214页
    ================================================================
    杜甫七律全注.3
    60 奉寄别马巴州
    勋业终归马伏波1,功曹非复汉萧何2。
    扁舟系缆沙边久3,南国浮云水上多4。
    独把鱼竿终远去5,难随鸟翼一相过6。
    知君未爱春湖色7,兴在骊驹白玉珂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题下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除:授职。杜甫当时得到一个
    官职的任命,即京兆功曹(正七品下)。但杜甫因为正准备南下荆楚,未去赴任。
    本题应读为:奉寄、别、马巴州。奉,敬辞。马巴州:巴州马刺史。
    【注释】
    1 勋业,功业。仇注:《后汉书》:马援封伏波将军,此因同姓而比之(马刺史)。
    2 萧何,曾为秦末时的沛县吏,官职类似功曹,但最终成为汉朝丞相。此句
    是说不应该再让箫何去担任功曹的职务了。杜甫一向“立登要路津”,在这里以
    萧何自比,表示不屑于功曹之职。而且也不愿意去趋走奉迎,此前杜甫就曾表示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官定后戏赠)。
    3 扁(在此音偏),意为小。扁舟即小舟。在唐诗的语境中,扁舟往往和垂钓、
    归隐联系在一起。比如晚唐李商隐有诗“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4 南国:这里指荆楚。
    5 关于“远去”,仇注:不赴功曹,故思乘舟南下。
    6 这句的大意是:我难以跟着鸟的翅膀到您那里去。
    7 春湖,有人认为指洞庭湖。其实,这里的“春湖色”也可以理解为泛指春天
    的湖水景色。
    8 骊驹:纯黑的骏马。见西汉学者戴德所编《大戴礼记》:“骊驹在门,仆夫具
    存。骊驹在路,什夫整驾。”仇注:此言巴州兴在朝觐见君。骊驹玉珂,乃早朝
    骑马之事。
    白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见《唐本草》:珂,
    贝类,可为马饰。
    末尾二句语含讽刺,意思是:我知道您不喜欢湖光春色,而是兴趣在于上朝
    参见皇帝。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3 页共 214页
    103
    61 奉待严大夫
    殊方又喜故人来1,重镇还须济世才2。
    常怪偏裨终日待3,不知旌节隔年回4。
    欲辞巴徼啼莺合5,远下荆门去鹢催6。
    身老时危思会面, 一生襟抱向谁开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奉待:奉为敬辞,如奉送、奉陪;待:等待。严大夫:严武,当时有御
    史大夫的官衔。
    钱注:广德二年正月,武以黄门侍郎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此云大夫,盖
    再镇时兼官也,以后称郑公。王嗣奭:公本欲辞巴下荆,闻严公将至,故留以待
    之。
    【注释】
    1 殊方:远方,指四川,也可以理解为身在远方的我。故人:指严武,当时严
    武被朝廷再次派到四川,重来镇蜀,所以说“又喜”。
    2 重镇:当时的四川是与吐蕃相接的边疆,有“三城戊”等军事重镇。
    3 偏裨:偏将和裨将,都是副将,__________不是主帅。这里指严武以前的部将,语出《后
    汉·袁绍传》:“偏裨列校,勤不见纪。”终日待:整天等待严武。
    4 旌节:指代严武,当时严武任剑南节度使。
    《旧唐书·职官志》: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
    之旌节。
    关于旌节的具体形状,见《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
    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
    垂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尺麻,余与旌同。
    仇注:终日待而隔年方回,怪其回之迟也。武入朝在宝应元年秋,其回成都
    在广德二年春,除前后相见时,中间止隔一年耳。
    5 徼(音叫),边界。合:这句里的“合”意指发出喧闹的声音,其用法如合
    嘴(争吵)、合皂(喧闹)、合嘴合舌(吵架)等。
    啼莺合,可以指我打算在这莺歌燕语的春季离开四川;也可能暗指得到了严
    武重返成都的消息。
    6 鹢(音益),在古籍中指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后多用来指头上画有
    鹢鸟的船。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文鹢,扬旌栧”。赵曰:船首画鹢,以惊
    水怪。
    《杜甫七律全注》作者:丁宁第104 页共 214页
    104
    杜甫当时有远下荆门的打算,这句是说,去荆门的船已经在等我。五六两句
    似乎是为了诗律而倒装,逻辑上应该是“远下荆门去鹢催,欲辞巴徼啼莺合”。
    7 向谁开,意思是说,除了严武,还能向谁敞开襟怀呢。襟抱:胸怀,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