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每天理解一首杜诗
    头像
    宇暧微霄
    2014-9-12
    只看楼主
    希望大家能坚持这么做。那样,两三年就可以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了。
    4677
  • 头像
    舌战群儒 1
    2014-9-12
    每天理解一首李白诗,那么不出三年你身上就会有股飘飘欲仙的洒脱之气,才思敏捷,文章如流水行云
    打开APP查看7条评论
  • 单从知识的角度说,确实是可以了解很多典故。
    打开APP查看265条评论
  • 头像
    见赜思玄 12
    2014-9-12
    死记硬背可以做到,但说到理解恐怕就不容易了。杜诗很多需要特殊的感悟,一般人阅历不够只能不明觉厉,或者觉得平常。
    打开APP查看5条评论
  • 头像
    云霄澈 13
    2014-9-12
    每天只需读上一遍,未几日,其文便烂熟于心矣。然欲知其义,非数日之功,乃长远。
    打开APP查看4条评论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秋兴八首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
    (1)翠微:青的山。
    (2)信宿:再宿。
    (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5)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译文]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
    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
    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
    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打开APP查看3条评论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1]这一首是感叹长安时局多变以及边境纷扰。广德年间,宦官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组诗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2]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3]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4]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5]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朝又换一拨。
    [6]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震: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7]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8]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9]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大意】
    第四首一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八首的枢纽。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秋兴八首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注释】
    [1]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通过回忆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沧江岁晚相对比,抒发了浓重的今昔之感。
    [2]蓬莱宫阙:指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南山:即终南山。
    [3]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4]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汉武内传》则说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月七日飞降汉宫。
    [5]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登楼而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过函谷关,后来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经过。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6]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唐玄宗开元年间,萧嵩上疏建议,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看见,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后来定为朝仪。
    [7]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圣颜:天子的容貌。这二句意谓宫扇云彩般地分开,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亲见过皇帝的容颜。
    [8]一:一自,自从。卧沧江:指卧病夔州。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
    [9]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此二句慨叹自己晚年远离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释】
    [1]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
    [2]瞿唐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4]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5]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6]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7]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8]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9]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秋兴八首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释】
    [1]比篇回想昔日在长安畅游渼陂之情境,慨叹青春献赋之豪情不再。
    [2]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汉书?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三辅黄图》卷四:“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院,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迤:道路曲折的样子。
    [3]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
    [4]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本句为倒装语序。
    [5]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同上句一样,是倒装语序。此二句写渼陂物产之美,其中满是珍禽异树。
    [6]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7]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8]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南史?江淹传》:“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干气象:喻指自己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
    [9]白头:指年老。望:望京华。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2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水瓶离离原上草
    昔夫子尝论诗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们一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能从中多了解鸟兽草木的名称。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歧义的。我们读诗,如果只是从中了解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恐怕就违背了夫子之意。其实这一句是针对前面的话而来,因为这段话之中包含了一个逻辑的三段论: 大前提:小子何莫学夫诗; 小前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结 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里的鸟兽草木,实质上指代了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事物(鸟兽草木等)一旦被引入诗中时,就成为意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心学诗,用心体察诗中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为依托的意象,就可以领悟到诗的“兴观群怨”的意义。兴观群怨,它们的本质即是由意象建构而成的意境对人们的心灵所施加的影响和效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它是指人们从诗的意境中领悟到的伦理道德因素对人自身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先哲的话有所领悟之后,再利用先哲留给我们的艺术钥匙,去解析《秋兴八首》美的指向,自然是可以登堂入室的。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旅居夔州时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诗人时年五十五岁。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三年,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割据,战乱未息,民生并不太平,唐王朝已由盛转衰,难以回复昔日的胜景了。八首诗情感真挚,气象恢弘,境界高远,寄意良深,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仍不失“盛唐气象”。自唐时以来,这组诗也一直居于七言律诗创作的顶端。
    从这组诗的结构来看,前四首为一个单元,侧重写诗人在夔府时的见闻,间有对长安生活的回忆;后四首为一个单元,由“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带出,侧重写长安昔日的繁荣景象,间有对眼前境况的描述。前四首着重写今时之萧索,后四首着重写昔日之繁华,在结构上体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下面先简要分析一下各首诗描述的内容。
    第一首泛写诗人在秋日观察到的景象。首句紧扣诗题,次以巫山巫峡的之气,把人们带入一个萧瑟的秋情之中。由“江间波浪”联想到“塞上风云”,在这样一种苍茫开阔的境界中,想到“丛菊两开”,自己到夔府二年,却一直未能回到故乡,这种心酸也只有以他日之泪付之了。在白帝城的暮砧声中,更添波澜壮阔之势。
    第二首写诗人从日落到月上时的感受,相依北斗,遥望京华,徒增凄然。这里用的有典故,八月槎,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借喻如期来往的船。《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耳听啼猿催泪,诗人是在叹息自己未能向张骞那样奉使乘槎到黄河去,因为他的故乡洛阳就在黄河岸边。诗人不是曾经说过要“便下襄阳向洛阳”吗?这里也有对个人不能为国事尽力的苦楚。“画省”,指尚书省。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念及“画省香炉”,想到国事,却又辗转不寐,从山楼粉堞之外,隐隐传来悲笳之声。升起的月又照在了藤萝和芦荻花上,更增对长安的怀念与忧思。
    第三首写朝曦中的山郭景象。诗人江楼自坐,在“渔人泛泛、燕子飞飞”的宁静中,以匡衡、刘向的经历折射自身,想到昔日的“同学少年”,在宁静之中流露出无人相知相慰的寂寞。
    第四首写百年之间长安的沧桑之变。身外关山万里,兵戈未息,自己报国无门,以鱼龙之寂寞引个人内心之愁思。这一首以“长安”为中心,以“百年世事”为内容,以“有所思”引领,点带出下面四首。
    长安乃盛唐繁华富饶之地。诗人在描述长安昔日胜景之时,所选择的是几处典型的景物:蓬莱宫阙、曲江、昆明池、昆吾御宿。为突出长安昔日的繁荣景象,作者在描述着四处典型景观之时,又精心选择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景点,如“承露金茎、织女、石鲸、紫阁、渼陂”,并适当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长安美好的景色、帝王的活动,回忆起与好友同游渼陂时的欢欣,如“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等。仙侣为好友的代称。这些都是动态的描绘,充分发挥想象力,突出一个“动” 字,烘托和增强了长安的繁华气氛。此外,诗人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长安美景的风貌,如“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这些都是静态的描绘,皆从昔日现实中来,突出一个“静”字,其中不乏诗人对“盛唐气象”的追忆。这四首诗中,动景和静景交相辉映,极尽繁华之能事。在繁华之中,诗人又有意识地参入“边愁”、“可怜歌舞地”、“自古帝王州”、“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词汇和诗句,不时把读者从昔日的繁华之中拉回到现实中来,与前四首相互呼应,使人愈见繁华,则愈觉伤痛与悲凉。在这样的诗境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岁晚之时,独卧沧江、暮年飘零、白头低垂、凝神沉思的孤单身影。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秋兴、阁夜、登高等篇章“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这里的“气象雄盖宇宙”,即是指时空而言。我们知道,世间万事万物,皆以时空为其构成和存在的基础。诗歌创作,也就是人的心灵与宇宙相互交流感应的过程。人们通过心灵对宇宙间万物的感知,在有所感悟之后,再把这些感悟通过宇宙间存在的物象表现和揭示出来。凡诗人有大胸襟者,写诗之时,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如此,则世界万物,皆可翻腾于笔下,才能通过时空的联结,把个人的感悟寓于其中,从宏观的角度建构出寥廓深远、内涵丰富的意境。秋兴八首,从时间来看,通过“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百年世事不胜悲”、“昆明池水汉时功”等句子可以看出,前后横亘百年,这足以使人在一个悠长的历史时段中去体验世事的沧桑和人间的兴亡。从空间上看,从“江间波浪”到“塞上风云”,从“夔府孤城”到“画省香炉”,从“千家山郭”到“清秋燕子”,从“直北关山”到“征西车马”,从“蓬莱宫阙”到“瑶池王母”,从“瞿塘峡口”到“曲江风烟”,从“关塞极天”到“江湖满地”,从“昆吾御宿”到”紫阁渼陂”,每一首诗,作者都在精心营造一个宏阔的空间,并把不同的意象置于其中,使人们去体验,去审视,去感悟。这组诗从时间上看,由现实回溯到历史,运古今沧桑于椽笔之下;从空间上看,由个体联接到宇宙,寄家国情感于天地之间。这就为意境的建构和情感的抒发从宏观的时空上奠定了基础。
    从景物的描写上,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中的每一个画面,不管是眼前的,还是回忆的,都令人感到真切自然,而绝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意。这里面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雄浑,有“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凄清,有“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的清丽,有“鱼龙寂寞秋江冷”的悲凉,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浪漫,有“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飘逸,有“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的低沉,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绚丽。通过各种景物的诗性再现,作者把不同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客观景物之中,这些不同的景物使人们的心灵不断地徘徊在今昔盛衰之间,围绕一个“秋”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忧思,共同构建出一种“苍凉沉郁”的宏观意境。
    在这样的意境之中,始终是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情感的。在第一首诗里,从萧索雄浑的秋景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孤舟一系故园心”的乡情,但是,这样的一种情感,又很分明地使人感受到不仅仅是乡情,其中更涵有别的深沉的情感在其中。从第二首“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句子中,我们就可以体验到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怀念的情感了。其实,无论是乡情,还是对故国的怀念和眷恋之情,都是一种基于道德基础上的情感。第三首转到个人情感上来,“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诗人一生不也是没有施展抱负吗?直到此刻仍然还是出于贫贱之中,这里就蕴涵自我反思的情感,这情感是悲切的。第四首集中体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从世事变迁之中,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既有忧虑,才有所思。从第五首“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的场景中,透露出一种对当时国家兴旺的欢愉之情。第六首“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却又是叹惋的情感了,人间兴衰转换,竟然是如此匆匆。第七首从对昆明池“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景物的回忆中,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苍凉之情,如今,还有谁如我一样记起昔日的繁荣吗?第八首“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是对朋友的一种怀念之情。时沧江寂寞,沉思往事,诸般情愫纷涌心头,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这些情感中,不管是乡情也好、友情也好,都集中处于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感统率之下,从极深的程度上表达出经历唐王朝由盛而衰之后的痛苦。诗人以极端的繁华写极端的寥落,使人真切地体验到盛衰之变、家国之忧、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始终把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感联系在一起,二者互相渗透,由此上升到对国家之难、百姓之苦的道德关切之上,体现出崇高的“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操。
    【本篇未完,受5000字限】
  • 头像
    宇暧微霄 楼主
    2014-9-13
    这八首,每次读都有新的理解。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4
    在语言里,能指者(能表者)是词汇,所指者(所表者)是概念,二者的关系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造成的,所以这种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词汇所指的概念是可变的,概念所用的词汇也是可变的。因此,语言学中有所谓“变义造词”,就是词义转化乃至词性转变,已经脱离本义,形成不同于原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另一个统一体,造成新词。“旧雨”、“今雨”到了南宋时期,逐渐脱离本义,而成为变义词。“旧雨”有时成为“故人”的修饰语,例如汪藻《次韵蔡天任十首》其二:“儿童误起听修竹,旧雨故人今不来。”杨万里《秀野堂》诗:“新安见底正如此,旧雨故人从不来。”廖行之《次韵酬宋伯潜三首》其二:“旧雨故人相得甚,浮云苍狗可怜忙。”袁说友《谢叶秀州惠酒》诗:“旧雨故人少,因风来雁疏。”杜甫文章的“车马之客”被“故人”取代了;作为时间状语的“旧”和作为条件状语的“雨”结合成一个双音词,词义和词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成为“故人”的修饰词。有时则完全成了“故人”的替代词。例如王质《幽居》:“云苍云白变复变,雨旧雨今来不来。”楼钥《蒋德尚棋会展日次适韵斋》:“虽由药裹宽初约,不碍重寻旧雨来。”林希逸《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四首其三:“多愧元戎怀旧雨,殷勤惜别袖诗来。”在这些诗例里,“旧雨”已完全等同于旧故、故旧、故交、故人、老友之类的概念,成了转化变义造词。杜甫原文,若将句式简化,便是:“客,旧,雨,来。”主语是“客”,谓语是“来”;“旧”是时间状语,“雨”是条件状语,都是修饰谓语“来”的附加成分。全句意思是说:客人旧时雨天也来。在典事运用过程中,省去了主语和谓语,只留下两个状语,造成一个新词“旧雨”,词义变了,“旧”原意是昔时,变成了本来之意,“雨”原意是下雨天,变成了朋友;词性也变了,由状语变成了可以作为主语的独立词组。变义造词很多,但是类似这样的造词法,却极为罕见,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造词,而是把对于炎凉世态充满感慨的一个典事,浓缩成这样一个词语,以喻指关系密切的老朋友。应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雨”字,不可直接训作“友”,而立为一个义项。字义和词义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雨”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都不包含朋友的意思;严格说来,“旧雨”已经转化成非雨,而成了杜甫《秋述》典事的一个代用词,成了类似譬喻性的用典,所以虽然义同故人、故交、故旧、故友,却多了一些世情含量和感情色彩。正如范成大《题请息斋六言十首》其八所说:“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或者说,这样的词语显得更富于诗意。也因此引出了“今雨”一词,以作为“新交”、“新友”、“新知”的同义语,并组成“旧雨今雨”、“旧雨新知”、“旧雨重逢”之类的成语;有些文人乃至以之作为室名斋号,如“旧雨堂”(清颜光敏、徐伯龄、董元度)、“今雨轩”(见明边贡《今雨轩记》、清沈元沧《今雨轩诗话》)等,还有本文开头提到的“来今雨轩”。明朝边贡《今雨轩记》说:“昔者甫也之旅于秦,宾客弃之如遗迹也,感魏子之来也,伤旧雨焉。今者宜以今雨名吾之轩,庶以诏于后之人也。”正说明因伤“旧雨”而引出“今雨”来。由此可见,“旧雨”一词,从脱胎、成型到普遍运用,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并且往往随着人情世态的波澜起伏而不断变化。
    世上万事万物都如佛家所言,要经历生住坏灭的过程,语言是最为稳定的一种事物,然而也要遵循这样一条规律。正如法国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一文中所说:“一些思想寂灭了,一些词汇消失了。对于人类的语言来说,其情形完全与万物相同。每个世纪总要带来一些东西,也要带走一些东西。”几千年来,许多词语消失了,许多新词诞生了。汉语是很富于诗意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总力求保持它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所以每当词语由形象转化为抽象时,便会打破这种抽象而复归形象,于是便创造出更富于诗歌意象的词汇。“旧雨”一词所指的概念在南宋便定格在“老朋友”上了,经元、明、清各朝的沿用,便逐渐失去原先的感性因素,而与“老友”之类的词同归于抽象。按语言发展的规律,必然引导出新的更富于感性的语汇;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清末民初思潮奔涌、人情翻覆的年代,友谊便成了人际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出现了讲究信义的游侠之风,所以由“旧雨”一词,连带杜甫的《秋述》,生发出“最难风雨故人来”,重新加强形象性和感染力,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种修辞的复归现象,正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遵循螺旋形的运动轨迹演进的。“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这一对联,不管是谁撰写的,都表达了20世纪之初士人的心声。“来今雨轩”之命名和开设,实在是应运而生,因而成了风流名士聚会之所,故而被视为北京中山公园的著名文化景点。这也说明意识形态和语言现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对于文学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外部社会(政治)而忽视内部规律的研究,而对于语言的研究却往往侧重于内在规律而忽视外在社会(意识)的研究,所以难免流于片面。以愚之见,今后文学似乎应当加强自身规律的研究,而语言则似乎应当加强外部社会的研究,建立社会语言学。这已经是题外话了,打住!
    壬辰元宵之后于清风馆
    作者:林东海,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著有《诗法举隅》 《太白游踪探胜》等。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4
    丽人行(唐杜甫诗歌)
    《丽人行》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诗分三段:
    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
    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
    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
    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作品名称:丽人行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⑴。
    态浓意远淑且真⑵,肌理细腻骨肉匀⑶。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⑷。
    头上何所有,翠微訇叶垂鬓唇⑸。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⑹。
    就中云幕椒房亲⑺,赐名大国虢与秦⑻。
    紫驼之峰出翠釜⑼,水精之盘行素鳞⑽。
    犀筯厌饫久未下⑾,鸾刀缕切空纷纶⑿。
    黄门飞鞚不动尘⒀,御厨络绎送八珍⒁。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⒂。
    后来鞍马何逡巡⒃,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⒄,青鸟飞去衔红巾⒅。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⒆。[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⑵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⑶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⑷“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⑸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訇叶:一种首饰。鬓唇:鬓边。
    ⑹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
    ⑺就中:其中。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⑻“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⑼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釜:古代的一种锅。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⑽水精:即水晶。行:传送。素鳞:指白鳞鱼。
    ⑾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厌饫:吃得腻了。
    ⑿鸾刀:带鸾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贵人们吃不下。
    ⒀黄门:宦官。飞鞚,即飞马。
    ⒁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
    ⒂宾从:宾客随从。杂遝:众多杂乱。要津:本指重要渡口,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
    ⒃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⒄“杨花”句:是隐语,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嫁裴氏)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萍之大者为苹。杨花、萍和苹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苹影射兄妹苟且乱伦。据史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
    ⒅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⒆“炙手”二句:言杨氏权倾朝野,气焰灼人,无人能比。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为右丞相。嗔:发怒。[1] [2] [3]
    白话译文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创作背景
    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因。《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书,势倾朝野。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春。[2] [4]
    【本篇未完,受5000】
    打开APP查看3条评论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这首诗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成功的文学作品,它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而且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丽人行》就是这样的一篇成功之作。
    这篇歌行的主题思想和倾向倒并不隐晦难懂,但确乎不是指点出来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从头到尾,诗人描写那些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都采取像《陌上桑》那样一些乐府民歌中所惯常用的正面咏叹方式,态度严肃认真,笔触精工细腻,着色鲜艳富丽、金碧辉煌,丝毫不露油腔滑调,也不作漫画式的刻画。但令人惊叹不置的是,诗人就是在这一本正经的咏叹中,出色地完成了诗歌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神圣使命,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
    诗中首先泛写上巳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之众多,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焦仲卿妻》:“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回环反复,咏叹生情,“态浓”八句就是从这种民歌表现手法中变化出来的。前人已看到了这诗用工笔彩绘仕女图画法作讽刺画的这一特色。胡夏客说:“唐宣宗尝语大臣曰:‘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家有之矣。’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总之,见丽人服饰的豪华,见丽人非等闲之辈。写到热闹处,笔锋一转,点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则虢国、秦国(当然还有韩国)三夫人在众人之内了。着力描绘众丽人,着眼却在三夫人;三夫人见,众丽人见,整个上层贵族骄奢淫佚之颓风见,不讽而讽意见。肴馔讲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衬托。“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举出一二品名,配以适当颜色,便写出器皿的雅致,肴馔的精美丰盛以及其香、其味来。这么名贵的山珍海味,缕切纷纶而厌饫久未下箸,不须明说,三夫人的骄贵暴殄,已刻画无遗了。“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内廷太监鞚马飞逝而来,却路不动尘,可见其规矩和排场。皇家气派,毕竟不同寻常。写得真好看煞人,也惊恐煞人。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监前来,络绎不绝于途,原来是奉旨从御厨房里送来珍馐美馔为诸姨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兴,头白阿瞒(唐玄宗宫中常自称“阿瞒”)不可谓不体贴入微,不可谓不多情,也不可谓不昏庸了。乐史《杨太真外传》载:“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邪?’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黄门进馔是时人目睹,曲罢请赏是宋人传奇,真真假假,事出有因,两相对照,风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琐可以想见了。“箫鼓哀吟”、“宾从杂遝”,承上启下,为“后来”者的出场造作声势,烘托气氛。彼“后来”者鞍马逡巡,无须通报,意然当轩下马,径入锦茵与三夫人欢会:此情此景,纯从旁观冷眼中显出。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杨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杨白花歌》,有“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之句。“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诗中多用来指“红娘”一类角色。章碣《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可见曲江沿岸盛植杨柳。又隋唐时期,关中地域气温较高,上巳(阴历三月三日)飘杨花,当是实情。“杨花”二句似赋而实比兴,暗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淫乱。乐史《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又与国忠乱焉。略无仪检,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连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从官监妪百余骑。秉烛如昼,鲜装袨服而行,亦无蒙蔽。”他们倒挺开通,竟敢招摇过市,携众遨游,公开表演种种肉麻丑态。既然如此,“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乃其既至,则呵禁赫然”(黄生语),不许游人围观,固然是为了显示其“炙手可热”权势之烜赫,但觥筹交错,酒后耳热,放浪形骸之外,虽是开通人,也有不想让旁人窥见的隐私,这也是重要的原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青鸟衔去的一方红手帕,便于有意无意中泄露了一点春光。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4]
    名家点评
    仇兆鳌:”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隐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杜诗详注》)
    王嗣奭:“钟云:‘本是风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又云:‘如此富丽,而一片清明之气行乎其中。’……‘态浓意远’、‘骨肉匀’,画出一个国色。状姿色曰‘骨肉匀’,状服饰曰‘稳称身’,可谓善于形容。”(《杜臆》)
    浦起龙: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概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读杜心解》)[3-4]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1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8-30 .
    3. 丽人行 .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网 [引用日期2014-05-29] .
    4. 陈贻焮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38-440 .
    ================================================
    麦克Z峰 吧友问:杜甫有个诗叫**行?
    http://tieba.baidu.com/p/3294112129
    《缚鸡行》杜甫唐诗鉴赏 【3楼】
    卷216_38 杜甫 「去矣行」及赏析 【4楼】
    白墨o一世流离 回答:兵车行 。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4
    杜甫《古柏行》赏析
    《古柏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采用比兴体,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诗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借以抒发了自己愿意报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比喻精当,语多双关,寄意深远,是咏物诗的名篇。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上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千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仁人莫怨叹,古来材大难为用。
    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题材:咏物诗】
    孔明庙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铜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⑷。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白⑸。
    忆昨路绕锦亭东⑹,先主武侯同閟宫⑺。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⑻。
    落落盘踞虽得地⑼,冥冥孤高多烈风⑽。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⑾。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⑿。
    不露文章世已惊⒀,未辞翦伐谁能送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⒂。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⒃。[1]
    【注解】:
    ⑴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庙中,夔州的孔明庙则和先主庙分开,这是夔州的孔明庙。
    ⑵这句写柏之古老。柯,枝柯。
    ⑶此二句写柏之高大,是夸大的写法。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⑷这两句是插叙。张上若云:“补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层,方有原委。”按意谓由于刘备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树才长得这般高大;柏树的高大,正说明孔明的遗爱。际会,犹遇合。
    ⑸这两句再承三四句极力形容咏叹柏树之高大。赵次公云:“巫峡在夔之下(按当言东),巫峡之云来而柏之气与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与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刘须溪认为云来二句当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当在云来二句后(仇兆鳌把这四句倒置,就是依据刘说的),实太生观大胆。因为这样一来,似乎是通顺些,但文章却显得乎庸没有气势,所以黄生斥为“小儿之见”。——以上是第一段,是咏古柏的正文。
    ⑹此下四句宕开,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前一年才离开成都的,所以说忆昨。杜甫成都草堂紧靠锦江(《杜鹃》诗:“结庐锦水边。”),草堂中有亭(《寄题江外草堂》诗:“台亭随高下,敞熬当清川。”),所以说锦享(严武有《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武侯祠在亭东,所以说路绕锦享东。享,一作“城”。
    ⑺先主:指刘备。閟宫,即祠庙。
    ⑻仇兆鳌注:“郊原古,有古致也。卢牖空,虚无人也。”窈窕,深邃貌。
    ⑼落落:独立不苟合。
    ⑽此下四句收归夔州古柏。是说夔州庙柏生在高山,苦于烈风,不如成都庙柏之生于平原。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庙前,有人爱惜,故曰得地,但树高招风,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经常为烈风所撼。冥冥,高空的颜色。
    ⑾不为烈风所拨,似有神灵呵护,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语虽对,而意实一贯。——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进一步写出古柏之正直。
    ⑿这以下又宕开,借古柏之难载,以喻大才之难为世用。《文中子》:“大厦之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万头牛也拖不动。
    ⒀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⒁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栋梁,故曰未辞剪伐。这就杜甫为人来说,即不怕牺牲,与“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正是一副心肠。送,就木说,是移送:就人说,是保送或推荐。
    ⒂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叶有香气,故曰香叶。这两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⒃结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会,一个真正想为国家人民作点事的人,是并不为统治者所欢迎的。古来,是说不独今日如此,从古以来就如此。[2] [3]
    【本篇未完 受5000字限】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9-14
    卷226_80 「少年行二首」杜甫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作品赏析
      【鹤注】此上元二年夏在成都作。
      莫笑田家老瓦盆①,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②,共醉终同卧竹根③。
      (首章,有达观齐物意,乃晓悟少年之词。【卢注】瓦盆与金玉虽异,若论盛酒而饮,及其醉时,则彼此共卧于竹根,又何贵贱之别乎?)
    ①《后汉·逢萌传》:“首戴瓦盆。”《阮籍传》:“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
    ②《吴越春秋》:玉杯银樽。
    ③公诗“只想竹林眠”,即卧竹根之意。又诗“鸟下竹根行”,亦概言竹傍也。按:杜田《补遗》:《酒谱》云:老杜“共醉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器也。庾信《谢赵王赐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赵次公曰:卧竹根,谓同醉卧竹根之傍,《选》诗“徘徊孤竹根”可证。若如杜田说,饮器岂可谓之卧乎。《汉·高帝纪》:“时饮醉卧。”罗大经曰:瓦盆金玉,同博一醉,尚何分别之有。由是推之,蹇驴布鞯,与骏马金鞍,同一游也。松床筦席,与绣帏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皆可以一视矣。
      其二
      巢燕引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①,不见堂前东逝波。
      (次章有及时行乐意,乃鼓舞少年之词。春光已去,时不可返,故宜频数来游。)
    ①《北史·麦铁杖传》: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我得被杀,尔当富贵。”《唐书·礼乐志》: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卷226_84 「少年行」杜甫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作品赏析
      鹤依旧编在宝应元年。
      马上谁家白面郎①,临阶下马坐人床②。不通姓氏粗豪甚③,指点银瓶索酒尝④。
      (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
    ①《南史》:童谣云: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楚辞》:“厌白玉之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②床,胡床也。
    ③《南史》:袁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吴志·孙皎传》:孙权曰:“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④《南史》:颜延之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胡夏客曰:此盖贵介子弟,恃其家世,而恣情放荡者。既非才流,又非侠士,徒供少陵诗料,留千古一噱耳。
      此说少年意志神情,跃跃欲动。王维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吴象之云:“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皆善于写生者。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头像
    宇暧微霄 楼主
    2014-9-15
    你以后要在我这安营扎寨了。不要太辛苦。
  • 头像
    偶是老道 1
    2014-10-2
    楼主这个观点似乎挺好,实际上根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今天一个人如果有能力能够“每天理解”一首唐诗,本吧5516个关注者中,大概没有6个
    不要说网上屁民了,就算是49年之后出的关於杜甫的注释本,极大部分也都是错误百出呢,我就没见过一本杜甫全集的翻译、注释、笺注像样的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3
    卷230_3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赏析 见:
    《杜甫吧》:宇暧微霄:咏怀古迹五首之一鉴赏 http://tieba.baidu.com/p/706609964
    《杜甫吧》:风下听松: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http://tieba.baidu.com/p/1094967414
    《杜甫吧》:我是杜鹃wsdj: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赏析!庾信、宋玉、昭君、刘备、诸葛亮! http://tieba.baidu.com/p/2955492932
    http://www.docin.com/p-436087771.html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3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集锦 !
    2009-12-18 08:29:30|
    zgz318
    卷229_9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五:
    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1.寓情于景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琯、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
    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梓州写的“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总之,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最后两句的意思很明白:诗人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和此后不久写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秋兴·其七》)语意相同。
    1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2 、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诗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不仅字面接近,而且境界相仿。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4
    杜甫 《后游》
    寺忆新游处,
    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
    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
    【赏析:《杜甫吧》http://tieba.baidu.com/p/749591206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6
    如果您有 闲情逸致,又想在欣赏诗情画意中学习杜甫诗作,请浏览:
    著名大家陆俨少和他《杜甫诗意画册》一百幅!杜甫诗情画意:
    http://tieba.baidu.com/p/2844479434?pn=1 ~ 4 个网页,
    杜甫 配诗 诗意山水情景名画 100 幅!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8
    《杜甫诗集》 《五古》收集帖:
    中华征服者
    第1网页: 17811765661 &cid=0# 17811765661 ">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id= 17811765661 &cid=0# 1781176566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送高三十五书记
    赠李白
    游龙门奉先寺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赠卫八处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渼陂西南台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晦日寻崔戢李封
    雨过苏端
    喜晴
    送率府程录还乡
    述怀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第2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2
    塞芦子
    彭衙行
    北征
    得舍弟消息
    玉华宫
    九成宫
    羌村三首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留花门
    义鹘行
    画鹘行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夏日叹
    夏夜叹
    立秋后题
    贻阮隐居
    遣兴三首
    昔游
    幽人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第3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3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和上面那个不一样)
    遣兴五首
    前出塞九首
    后出塞五首
    别赞上人
    万丈潭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发秦州
    赤谷
    铁堂峡
    盐井
    寒峡
    法镜寺
    青阳峡
    龙门镇
    石龛
    积草岭
    泥功山
    凤凰台
    发同谷县
    木皮岭
    白沙渡
    水会渡
    飞仙阁
    五盘
    龙门阁
    石柜阁
    桔柏渡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8
    《杜甫诗集》 《五古》收集帖:
    中华征服者


    第4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4
    剑门
    鹿头山
    成都府
    赠蜀僧闾丘师兄
    泛溪
    病柏
    病橘
    枯棕
    枯楠
    大雨
    溪涨
    戏赠友二首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喜雨
    述古三首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谒文公上方
    奉赠射洪李四丈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山寺
    棕拂子
    寄题江外草堂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第5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5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南池
    赠别贺兰铦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草堂
    四松
    水槛
    破船
    营屋
    除草
    扬旗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别蔡十四著作
    杜鹃
    客居
    客堂
    石研诗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
    赠郑十八贲
    三韵三篇
    郑典设自施州归
    柴门
    贻华阳柳少府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牵牛织女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第6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6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赠李十五丈别
    西阁曝日
    课伐木
    园人送瓜
    信行远修水筒
    槐叶冷淘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园官送菜
    上后园山脚
    驱竖子摘苍耳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雨(峡云行清晓,...)
    雨二首
    晚登瀼上堂
    又上后园山脚
    雨(山雨不作泥,...)
    甘林
    雨(行云递崇高,...)
    种莴苣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八哀诗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八哀诗 赠司空王公思礼
    八哀诗 故司徒李公光弼
    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八哀诗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八哀诗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第7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7
    八哀诗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八哀诗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写怀二首
    往在
    昔游(昔者与高李,...)
    壮游
    遣怀
    同元使君舂陵行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听杨氏歌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别李义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赠苏四徯
    寄薛三郎中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北风
    客从
    白马
    别董颋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上水遣怀
    遣遇
    解忧
    宿凿石浦
    早行
    过津口
    第8网页:http://tieba.baidu.com/p/1448337713?pn=8
    次空灵岸
    宿花石戍
    早发
    次晚洲
    望岳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别张十三建封
    奉赠李八丈判官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8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杜甫
    公元770年4月,杜甫避臧玠之乱,由长沙到衡阳,这时他的舅父崔伟做郴州的录事参军,写信要他去,此诗即赴郴途中所作。这是杜甫最后一首谢人馈食的诗,但并不是杜甫的绝笔。这首诗一方面可使读者明了诗人杜甫死前几天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可证明杜甫“饫死”一说的不实虚伪。因为就有人竟相信杜甫死于“牛肉白酒”,而其根据也正是这首诗。
    作品名称: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 者:杜甫
    作品原文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⑴。
    义士烈女家,风流吾贤绍⑵。
    昨见狄相孙,许公人伦表⑶。
    前朝翰林后,屈迹县邑小⑷。
    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溔⑸。
    麾下杀元戎,湖边有飞旐⑹。
    孤舟增郁郁,僻路殊悄悄。
    侧惊猿猱捷,仰羡鹳鹤矫⑺。
    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⑻。
    人非西喻蜀,兴在北坑赵⑼。
    方行郴岸静,未话长沙扰⑽。
    崔师乞已至,澧卒用矜少⑾。
    问罪消息真,开颜憩亭沼⑿。[1] [2]
    作品注释
    (1)首二句叙聂令的急难慷慨。尺素,书信。渺,渺茫,时江涨水大。
    (2)此二句赞美聂令的家风,实承上文来。义士,聂政,烈女,聂政姊。聂政为严仲子杀韩相侠累,因自披面抉眼,自屠出肠,韩暴其尸于市,悬赏购问,莫知为谁。政姊荣闻之,乃至韩市,伏尸哭极哀,死政之旁。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见《史记·刺客列传》)
    (3)此二句赞美聂令本人品格。狄相孙,狄仁杰之孙博济。杜甫在夔有《寄狄明府博济》诗云:“梁公曾孙我姨弟。”当即此人。昨见,犹前见。许,推许。表,表率。
    (4)此二句为聂令抱屈。不在朝廷,只作个小地方官。聂令祖父大概作过翰林,故有上句,以上为第一段,是赞美语,也是感激语。观狄公推许之文,可知非亲非故,但可感也正在此。
    (5)浩溔(yǎo),水无际貌。张溍云:“获,言所得者,止大水耳,别无所有。”按此句是说挨了五天饿。溔,玉篇以沼切,上林赋,浩溔演漾。
    (6)此二句即指臧玠杀崔瓘事。飞旋,指崔瓘灵柩所悬之素旌。
    (7)此四句写阻水心情。伤心兵乱,故增郁郁;为水所困,故羡猿猱鹳鹤。矫,举也。
    (8)此二句感聂令致酒肉,应上“见访”和“知我”。古人以牛羊豕三者具备为太牢,无牛只有羊泵则为少牢,聂令送的大概是牛肉,所以说“礼过宰肥羊”。愁,揩杀元戎。句意谓聂令的酒送得很及时,正当愁时,兼送清酒。以上为第二段,叙乱离而兼阻水窘状,以见聂令愧食之可感。麾下句,是末段张本。
    (9)此二句是说,教此行虽未负有传檄的责任,但私愿却在于彻底消灭叛徒。司马相如尝出使西蜀,有《喻巴蜀檄》。秦将白起破赵,坑降卒四十万人。杜甫是坚决反对无原则的姑息,所以《舟中苦热》诗也有“此流须卒斩”的话。
    (10)郴岸,即指方田驿。是说还没来得及对聂令细说藏玠的变乱。
    (11)杜甫自注:“闻崔侍御溪乞师于洪府,师已至袁州北,杨中丞琳问罪将士,自澧上达长沙。”用矜少,言自矜传其兵精。
    (12)开颜,开颜一笑。问罪既确,故愁颜为之一开。憩,游息。以上为末段,写阻水的心事。杜甫在任何艰苦情况下都关心国家大事,后人所谓“平生无饱饭,抵死只忧时”,于此诗尤可见。[1] [2]
    作品鉴赏
    这是杜甫最后一首谢人馈食的诗,但并不是杜甫的绝笔。这首诗一方面可使读者明了诗人杜甫死前不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可证明杜甫“饫死”一说的不实虚伪。因为自来就有不少人相信杜甫死于“牛肉白酒”,而其根据也正是这首诗。
    公元770年四月,杜甫避臧玠之乱,由长沙到衡阳,这时他的舅父崔伟做郴州的录事参军,写信要他去,此诗即赴郴途中所作。聂耒阳,耒阳县令聂某(其名不详)。
    兴尽中韵,兴字,去声。指诗的意兴。李因笃云:“兴尽本韵者,盖篇中所押之字,皆《广韵》三十小部。唐制,二十九筱、三十小,近体通用,而此首专用小韵,不及筱韵,故云然。”
    方田驿,即阻水之处。由衡阳至耒阳一百六十余里,至郴州,四百余里。[1]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2] [4] 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5]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325-327页.
    2. 海兵 .杜甫诗全集祥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72-373 .
    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 .中国广播网 .
    4. 戴燕 .历代诗词曲选注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6.9 :115-119 .
    5.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14页.
    --------------------------------------------------------------------------------
    作品又析
    按:原注:闻崔侍御潩乞师于洪府,师已至袁州北,杨中丞琳问罪将士,自澧上达长沙矣。钱谦益曰:“《旧书》本传:‘甫游衡山,寓居耒阳,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元稹墓志:‘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公卒于耒阳,殡于岳阳,史志皆可考据。近代有为杜工部耒阳祠堂记者,大略曰:‘子美出瞿塘,下江陵,登岳阳楼,览衡岳,抵耒阳,适江水暴涨,为惊湍所漂,仅得遣靴,因垒土筑虚冢瘗之。解缙有诗云:蔡伦池上雾如纸,杜老祠前秋日黄。为问靴洲江上水,流船三日到衡阳。’按此则杜甫之殁,不特以牛肉白酒,并罹汨罗之酷矣。”耒阳县志:“杜甫祠墓在县治北二里。”《苕溪渔隐》谓考襄阳、岳阳俱无杜甫墓,惟耒阳有之。大抵贤者所在,人各引以为重,不妨耒阳自葬子美之遣靴,而嗣业所葬,元稹所志,乃在巩县首阳,可不必聚辨也。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10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赏析 杜甫吧搜索结果:抱歉,没有找到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赏析 杜甫吧”相关的结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生平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慷慨陈词,抒写胸臆,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作品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天宝六载(747年),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2-3]
    白话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助。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接近。
    李邕(yōng)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关键岗位重要职务。
    辅助君王使他能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现在平生抱负就要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的生活已有十三年,在长安漂泊食宿度过不少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人家门,傍晚追逐在别人肥马荡起的飞尘之中。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隐含着悲凉艰辛。
    前不久被皇帝设考征试,猛然间感到欲望志向可得以伸展。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又像鲤鱼欲腾跃却没了闯荡的鱼鳞。
    我很愧对你对我的情意宽厚,我颇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您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同僚,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暗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我,却难甘心忍受像原宪那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今天我要向东奔腾入大海,抑或即将向西奔赴西秦。
    我还是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眸清澈的渭水之滨。
    常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那样出没在浩荡烟波间,驰骋万里有谁能把我擒训?[4]
    【本文未完 受5000字限】
  • 头像
    我是杜鹃wsdj
    2014-10-10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然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却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对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天宝七载(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之时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酬。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激愤,不得已在知己者韦济面前喷薄发泄而出。
    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是把此诗置于杜集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相当多的佚失了!),但却公认这是流传下来的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3-4]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
    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眼看着在贻误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
    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处境。
    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作者。诗中写了作者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作者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写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瞒世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写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写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被迫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被关掉了动力。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堪也就达到了极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 yǐ lǐ)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到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zh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4] [5]
    名家评论
    王嗣奭(shì)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纡回婉转,无限深情。”(《杜臆》)
    董养性曰:篇中皆陈情告诉之语,而无干望请谒之私,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3-4]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09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9-21 .
    3. 唐名家诗导读·杜甫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2-10-15] .
    4.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2-153 .
    5.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24-427 .
  • 头像
    宇暧微霄 楼主
    2014-10-11
    不一定非要每天,但是一定要坚持。这个怎么还置顶了。过几天取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