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彼得堡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 【讨论】这里亚历山大骑马回来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头像
    圣彼得堡 7
    2007-5-5
    只看楼主
    今天又看了一遍亚历山大和娜塔莎在教堂里对话的那段视频,他们从教堂出来之后,娜塔莎把皇储送上马,可皇储走了几步又让旁边的人等着,自己调头回来,不知道要对娜塔莎讲什么。这时安德列出现了,皇储很落寞的看着他们接吻,然后就悄悄走了! 我很想知道如果安德列那时不出现,那么亚历山大会怎么做?大家来说说吧!!!
    84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5
    深情款款的说上一句:娜塔丽,我为您倾倒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5
    哈哈,说笑。大概说的是这个:娜塔丽,我会永远记住您,您是我最珍贵的人之一(最多就是之一了)我觉得他大概不敢向娜塔丽求证太多,只会自己表白一下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5
    平时促膝谈心,亚历山大的表白和求证,也就是很含蓄很婉转、试探性的“和您一起,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我很想知道,您的感觉是否与我一样”之类的,不过当时随从都在等候,时间紧迫亚历山大可能会直接炽热得多,如“我不想再隐瞒自己的感受了。娜塔丽,我为您倾倒!我感觉,您对我也怀有同样的情感。如果是这样,请不要逃避我,好吗?”至于这番表白与求证进行到什么阶段,比如非要她承认对他的爱,或,询问嫁给安德列的真实想法就得看情形了,主动权在亚历山大手里,可娜塔莎握着主导权,亚历山大决不愿强她所难。
  • 楼上说的在理。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5
    还真会说“倾倒”啊,我真被他这句话吓到怕了:)到了这阶段了,爱早已深沉心底了,这句话该不必要了。他心知娜塔丽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对她的情意的,只是娜塔丽那边对自己的心意他还是不确定。之前娜塔丽道出来到教堂的目的后,我想他就决定不再去打扰她了。他开始转变主意,不打算再在此地逗留,不过只是犹豫的,尚未下定决心。此时他已打定主意告别了,告别一切不切实际的希望。娜塔丽是真的要结婚了,一切都已成定局了。也许他策马回头会携着激动含蓄的再述自己真挚的感情,但是他不愿也不打算让娜塔丽那边的感情再起波澜。他不求再改变什么,只求自己的心意让对方明确,让这位别人的妻子更长久的记住自己其实我倒是对后来近结局时相见的情景耿耿于怀。他得知娜塔丽逃婚的反应的一幕全然没有。最后的相处,也是很随意的。见没见面看着似是无所谓。他没有争取,他似乎放弃了。娜塔丽逃婚了,安德烈不在了,他放弃了。门一下子就关了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5
    教堂一会,他确实想安静的走开,可还是放不下勒马回来。亚历山大究竟会说什么,我想他冲动的一刹那是决定表白的,于是假设了可能的词语(其实我也不喜欢亚历山大性格情感幼稚期惯用的“倾倒”一词,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别的)。不过真正面对娜塔莎,他又会犹豫,也许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既然是表白,含蓄的说法他已经用过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希望您能够记住我”,而“娜塔丽,我会永远记住您,您是我最珍贵的人之一(最多就是之一了)”我觉得抓不到“爱”的中心只是把先前的话换个说法,真的没必要特意回来一趟。教堂一别,他以为她即将嫁作人妇从此相见无期,逼入绝境的瞬间是可能暂时冲破给自己定下的“决不干扰她的平静和幸福”而想剖明心迹的;但在皇宫再次相遇,亚历山大肯定得知她逃婚了,也就不急于互明情谊了。他们没有未来始终是他的顾虑,他不想把娜塔莎拖进来,尤其,不确定娜塔莎回彼得堡仅仅是避难还是真的想跟他有进展。在解救安娜的行动中,亚历山大和娜塔莎很有默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恋人之间是不需要独处加情话才能感受得到对方的心意。书房门口诀别,两个人看似随意其实心照不宣。亚历山大很动情地叫住她,柔情脉脉“如果我们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不是对娜塔莎的感情有一定的把握,他决不会这样表达。亚历山大要的是确认,不是解惑)“我知道我应该说什么,但是我首先必须知道您的感受”,娜塔莎表现得更为理智“我还需要时间理清我的感情”不留任何“爱”的话柄,亚历山大虽然伤怀,但明白她的苦心“您的决定总是正确的”。这么两个理智、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又是那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况,山盟海誓轰轰烈烈不可能出现,只有抱憾而别。
  • 头像
    121.68.114.*
    2007-5-5
    楼上分析的透彻,但是“诀别”这个词用的好像怪怪的。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6
    “诀别”这个词是有点让人心里酸酸的。亚历山大和娜塔莎分别了好几次,枕头仗之后、教堂一会,到书房门口,在第一部《情迷》已经是他们的结局了,觉得很感伤,所以用了这个词。尽管他们不能在一起,可曾经的灵犀相通为生命倒影了一抹彩虹,对于亚历山大和娜塔莎,有缺憾的爱情胜过苍白的情感(就像娜塔莎在逃婚后对米沙说“绝望的爱情总比没有爱情好”),这段感情,他们品尝了爱的喜悦,也没有背弃自己的原则义务,日后追忆可以如《情迷》主题曲所咏《我不遗憾》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6
    确实,要说记住他已经说过两次了,虽然都是在表示对对方的期望,而不是表达自己。我也只是随口瞎猜,那就换换个表述,不过猜想大致方向还是这样的娜塔丽逃婚一事让亚历山大得知的一幕没有呈现出来,这是非常遗憾的,甚至是失败的。尽管有了亚历山大得知安德烈死讯时的吃惊,但这尚不足矣。这一事件是重大的,娜塔丽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翻天覆地,如果真正是爱她的,不该仅仅是这样。情迷的剧集本身就有所拖沓,交待这一反该是不成问题的,该不至于这么吝啬。或是有意为之了。亚娜之间情感的侧面描写实在有限,中段亚历山大热恋时或许会多些,但是到了最后几乎所剩无几了,印象最深的便是娜塔丽和哥哥、娜塔丽和皇后间的对话。是否有意为之,让亚历山大的感情显得有所淡去?关于随意的问题,我指的是,主动寻找见面的机会。这一点,亚历山大也还是有的,但是无疑的也消极了许多。也许他认为娜塔丽重回彼得堡后并不会很快告别,正如他所问到的“您是决定回到宫里来的吗”,娜塔丽本也不打算来了即走,只是皇后的警告改变了一切。最后说到了对感情的怀疑,娜塔丽说,还需要时间,看来似乎还会有答复,那或许不会是最后一次的相见。然而没有多少想象的空间可以留给我们,之后的场景,就是公主回来了,亚历山大微笑着以亲吻来迎接未婚妻的结局。即便再多一次的相见,也不能改变什么,没有意义重回皇宫,亚历山大后到;最后一幕,娜塔丽去敲亚历山大的房门。这样的设置,改变得太多了。还记得以前见面时的场景吗?有多少次,不是几乎都是娜塔丽首先走出镜头,留下的是亚历山大的反应?从邀请去舞会、捉迷藏等等的小情景剩下亚历山大失落的和公主在一起,到通情书后的得意和知道真相后伤心受辱的烧毁情书,到被拒绝假扮情侣吵架后的气愤,到假装情侣亲吻后的兴奋,到贾其纳时门被拉上的激动,到图书馆包扎伤口后的会心一笑,到雪地里“只是朋友”后的伤感,到教堂一地策马回头后的刺痛,等等等等。然而最后一次,却是一切颠倒了,亚历山大合上了门,画面定格在娜塔丽身上。不免让人感到,更多情和更遗憾的人,已经变了
  • 头像
    圣彼得堡 7 楼主
    2007-5-6
    也许导演的确就是想给我们一个“更多情和更遗憾的人,已经变了”的暗示效果,但单从演员的表演来看,皇储的感情一点也没有消减。
  • 头像
    222.180.205.*
    2007-5-6
    5楼的朋友说的这句“和您一起,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我很想知道,您的感觉是否与我一样”是您想的还是真是《情迷》里的台词呀?如果是台词,那又是什么时候的呢?怎么没印象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6
    哈哈,那是偶现编的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6
    讨论嘛,不要伤了和气,我并没有对那句表述较真,只不过,它跟我期待和想象的亚历山大第一时间想到的表白不很吻合。娜塔莎和亚历山大的感情戏太少了,这是我的遗憾!从娜塔莎和亚历山大在弗拉基米尔的庄园重逢到亚历山大为娜塔莎找安德列算账与她谈心取得新开始、到花园历险、再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神奇”般出现安慰因塔季扬娜再次和安德列吵翻的娜塔莎,这三次接触,大局已定,娜塔莎就爱上亚历山大了,尽管,爱情过程也算完整,可是,不过瘾:)在第一次分别之前,亚历山大主动而热烈的追求娜塔莎,而娜塔莎有意的回避、婉拒以致坚拒,因为她还爱着安德列,也无法容忍亚历山大利用她对未婚夫的忠诚亲近她、欺骗她!所以,大部分场景,镜头都给了失落的亚历山大;在科尔夫庄园的书房重逢以后,亚历山大就变得被动,他从来没有存心去招惹娜塔莎、怀着让她为自己倾倒的目的去接近她,只是出于朋友的立场去关心她、帮助她,却不小心爱上了她:)但亚历山大仍然十分克制,不去表白、不去争取、不去打扰,刚开始他没发觉娜塔莎逐渐爱上了他,后来顾虑他们没有未来,回到彼得堡也是如此,他总是避免主动见她,见了面也避免谈私人感情,只是到了书房诀别,不表露就没有机会了,才决心一试,可还是尊重她的意愿中止了,估计教堂外那一次就算安德列没有出现结果也差不多。和枕头仗前后有冲动、任性的他相比,亚历山大变得十分成熟而理智,懂得自我控制为别人着想,判若两人,不是吗。这主要归功于亚历山大的成长,温室男孩-帝国希望-理想恋人,但其中有一些纰漏,比如亚历山大已经说爱玛丽亚公主怎么转眼就移情别恋了?这可不符合处理他和娜塔莎感情的负责任的作风啊:)我推测,这是编导中途改戏难以自圆其说惹得祸。从《情迷》播到一半时主要角色访谈可以看出,剧本原本是让娜塔莎安分的跟安德列过日子的,后来,不知何故(可能是俄罗斯观众不乐意吧,收视率调查民意普遍呼吁亚历山大和娜塔莎一起)就改成了奥尔佳闯祸亚历山大又来到娜塔莎身边,再续前缘。关于“改戏”的推测、亚历山大的成长参见〈随感——渐入佳境的亚历山大 (修订版) 〉 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83625215 〈天使丽莎笔记(附:谈谈安德列、塔季扬娜、娜塔莎) 〉 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83626526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6
    逃了婚,娜塔莎与亚历山大冬宫重逢,两人都没有想到很快又会分离,谁都不紧不慢的聊着、帮着他人他事,我同意这一推断。亚历山大没想好以后会跟娜塔莎怎样,他还是保持着“三不”方针(不表白、不争取、不打扰)总而言之就是一切由她决定;娜塔莎也没想好见了亚历山大以后怎样,她完全是听从心灵的召唤情不自禁的想见到他,注意一下早晨去亚历山大的办公室,她几乎是凭本能、下意识的去转动闭合的书房门把手(Katya对这一细节拿捏得很准确),如果不是皇后适时出现当头棒喝(Katya一副被惊醒的神情也很到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的关系会进展到哪一阶段都未可知。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等娜塔莎清醒过来想到玛丽亚公主、想到自己的原则和家族荣誉就不知道是哪年月了:)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6
    其实就是戏太少了,所以总是疑惑。导演真要这么想,就有点可恶。真不理想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6
    大概是我的怀疑比较多吧亚历山大最后几集的出场,几乎完全是围绕着安娜的,从演唱会到身份的揭露再到解救的行动,这让人看上去很不是滋味在解救的过程中,娜塔丽的在场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她的在场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几乎没有帮助。于行动本身,她不过是偶尔提出了疑问,假设了相反的方向,诸如信里头的暗示语是什么意思,也许真在巴黎,也许扎巴鲁耶夫完全无关等等;于亚历山大,几乎都是他一人独自决断,他身旁的娜塔丽,不过是个普通的陪伴,这和弗拉基米尔身边陪着娜塔丽有什么区别?亚历山大和娜塔丽这次同行的解救,几乎是没有意义的,不如亚历山大和公主共同解救康斯坦丁,不如米哈伊尔和丽莎共同寻找真相的过程。要说那么一点意义,也许就在娜塔丽这边,她看到了亚历山大决断的一面。但是这么一点意义对于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有何帮助有何影响?亚历山大的确是变了很多,成熟、理智,更加为他人着想。可是这让人高兴和赞许的同时,难免会让人感到担心。是的,他会为娜塔丽着想,但是这和为其它的朋友们着想有何不同?当爱情淡化为友情之时,很多的考虑都会变得简单下来。爱情是需要自私的,无私并不难,爱情会需要更多的为自己考虑,而友情则更容易完全去为对方考虑。亚历山大安慰安娜之时,不都是全在为着她而考虑?亚历山大后来和娜塔丽时“自私”的几处,表现在说到自己是报复安德烈的工具,为“只是朋友”而激动,希望自己能被记住等等,这些地方显出了不同于一般的爱意到了最后,亚历山大已经完成了责任重于爱情的转变。这当然是应当的,值得赞赏的,但是这过程中免不了让人对他对娜塔丽的感情产生一些怀疑,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这难免让人有所沮丧。不过说起来,其实直到最后,亚历山大看似每每正义凛然权威无上,解决的到底也都只是个人的芝麻小事。救这个朋友,再救那个朋友,莫非这便成为皇储该管理的主要事务,真正负责的皇储就凭这些来体现?太让人无语了
  • 头像
    scareltt 2
    2007-5-6
    他们如果能在一起,他们的组合美丽丝毫不亚于其他两对,但很遗憾,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理智决定了他们无法得到圆满的幸福
  • 头像
    可恶的萨沙 2
    2007-5-7
    补一下,我提出解救行动,是因为亚历山大在整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对娜塔丽给予什么特别的关注,哪怕一个什么特别的眼神。这不像是克制的。也许感情不必时时体现,但是大体上看起来是陌生的
  • 头像
    圣彼得堡 7 楼主
    2007-5-7
    其实一直对亚娜的感情很期待,但同时又很怀疑,也许是受了娜塔莎不是女大公这个说法的影响,一直觉得亚历山大会放弃
  • 头像
    220.179.14.*
    2007-5-7
    娜塔莎是因弗拉基米尔的请求去皇宫打探安娜消息的,打探完后自然就会跟弗和亚在一起寻找安娜,怎么会是在营救过程中可有可无的?难道娜不对安娜的生死关注?这不象她的风格吧?本来这个剧就是讲安娜隐秘身世的故事,在解救她的过程中,当然主题是以怎么营救她为主,过多地描写娜和亚的爱情不是喧宾夺主吗?更何况娜是一个理智而聪明的姑娘,怎会在此关头还顾及亚是不是关心自己?亚由于对安娜被赶离皇宫深感内疚,关心安娜的安危是自然的本能,毕竟他知道安娜与弗之前有矛盾,她可能没地方去。更何况弗把安娜托付给他,安娜要真出了什么事,他会良心不安的。
  • 头像
    220.179.14.*
    2007-5-7
    再来说亚娜的爱情,这段爱情只所以感人就在于它没有实质的结果,如果有了什么实质的结果,这段爱情不过是亚奥爱情的翻版而已。 亚历山大在主动请求公主留下做他妻子后,对于娜的爱情就只能克制了。而由于爱情本身的无法抑止,他又会不停地向娜寻求爱的回应,但他又分明知道他不可能给娜一个她想要的结果。事实上,他是希望娜成为他的情人的,但他同时又希望娜能自己主动迈出这一步,而不是来自于他的强迫。还可能他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希望娜永远不要走出这一步,他们只是两个相爱而无法在一起的人。 而娜呢,她是的的确确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亚的妻子的,她是聪明的女人,在看过奥尔佳的下场后,还有这种想法是荒唐的,即使这种想法曾经在脑海中闪过,她也会立即否定它。另外,她也绝不可能成为情妇的,这不是她的风格,在这方面她是高傲的。即使后来她可能想这样做了,外界的因素也及时阻止了她(皇后),她便立刻清醒了,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事实上从一开始她对于男人不忠于女人的爱情一直都很反感的,她不喜欢花花公子的男人,喜欢老实的、她能控制的男人,当她看到亚对公主的亲密后,她便对亚那么快的忘记奥很是嘲讽。 娜后来对于安德列感情的反反复复,在于她想逃避对亚的情感。在她大骂安是伪君子之后,事实上她对安早已没有了任何爱恋,但由于恐惧可能自己对于亚的情感屈服,便抓隹安这根救命绳,以为跟他结婚便可逃避对亚情感。 而亚此时因不太明了娜的真实心意(他以为娜还是内心还是想嫁安的或者说他自己的内心是希望娜是这样想的),又确知自己不能给娜正式的身份,所以,他的态度是一切听从娜的安排,甚至鼓励娜嫁安。而娜对于这种鼓励表现出了愤怒,他想进一步时,娜又退缩了。 亚娜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矛盾的、没有结果的。这是因为娜不是奥。
  • 头像
    圣彼得堡 7 楼主
    2007-5-7
    精彩!!!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7
    解救安娜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和娜塔莎的互动的确很少(偶心有不甘啊)。我搞不清,是我观察的不够仔细还是编导有意为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几场戏中娜塔莎的作用的。走过场?另有深意?我认为,爱情天生就是自私的,人们很难把拥有爱情与实质性的占有(人身的、肉体的)截然分开。能做到无私的抛弃个人欲望以对方的幸福、意愿为重十分艰难因而更加可贵。弗拉基米尔在决斗事件之所以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就是因为他主动退出成全安娜和米沙,而他作为农奴主,可以轻易的粉碎他们在一起的幸福,只要他不发话,安娜出个门都难。当确切知道你爱的人也爱你,你会放手任对方远去、放手唾手可得的两情相悦的享受吗?这比放手不爱自己的人去追寻他/她的幸福难得多。亚历山大的爱情已经超越个人的享乐。他了解娜塔莎,如果寻死觅活的强迫或甜言蜜语的哄骗她留下来当自己的情妇,背叛友谊、信念、家族荣誉的内疚和悔恨感会远远大于爱情赋予的快乐,这种心灵的折磨会日益加重,迟早有一天,娜塔莎会被自责和外界压力逼疯的,或,解脱自己不再爱他,最好的状况就是受伤后再次逃离彼得堡(如果这样,为什么不让她在受伤之前就离开是非之地、在陷得更深之前让她去寻找新的爱情或幸福?),无论哪种结果,都是亚历山大不愿见到的。而他自己,也不忍心伤害痴情的未婚妻。他和娜塔莎之间“没有未来”,不仅仅是没有一纸婚书那么简单。正因为,亚历山大理解娜塔莎是与他一样把责任义务、友谊亲情看得比爱情重要的人,所以他不会逼迫她承认爱情。正因为,亚历山大把对方的幸福、对方的意愿看得比自己的享乐重要,所以明知娜塔莎爱他仍让她自由;而正因为,亚历山大对人对事的看法和决定总与娜塔莎不谋而合、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性格与心灵的契合,娜塔莎才会明知亚历山大属于自己的好友仍情不自禁的爱上他。娜塔莎为什么对安德列失望、爱火熄灭?就因为安德列自私、虚伪,贪图个人享乐对塔季扬娜、对自己不负责任,如果亚历山大不顾一切的要她陪伴左右,那与安德列又有什么分别呢?枕头仗之后严词拒绝亚历山大的示爱,不就是不能认可他“自私”的为了亲近她而欺骗她?娜塔莎的爱,要的是坦诚互见、是相互包容、是相互理解、是人格高尚可以保护自己、尊重自己的“骑士”!还有阿,〈情迷〉是个标准的言情戏,亚历山大也还没有登基,不一天到晚帮朋友谈恋爱这些事情,还能安排他干什么呀?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7
    可事实上亚是想“强迫”娜承认他们之间爱情的,至少他的举止和行动都是如此。只是他非常了解娜的为人,他无法强迫她,当然他也不愿强迫他。以他的身份他也不需要强迫女人来爱他。 ————————————————--—————————————确实如此。教堂外、书房门口,亚历山大是有“强迫”娜塔莎承认爱情的意向和行动,那是因为相见无期的形势所迫,一时冲动,亚历山大高贵的性格不愿强迫任何人,更何况是自己所爱的人,娜塔莎又不愿被人强迫,所以最后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谈了。爱情就是能让人愉悦、幸福的,否则,人们也不必煞费苦心追求了。 ——————————————————————-----——-------爱情自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只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占有或享乐也即自己的快乐是第一位的,如安德列;另一些人,把对方的快乐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认为让对方幸福是自己的幸福实现的一种形式,无论对方爱的人是不是自己、会不会选择与自己在一起。这种情感,早有传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为爱牺牲爱”。无疑,后一种的爱情境界更高也更难做到,女人是天生的感性动物从来又被教育成爱情是生命的全部,肯为爱奉献和牺牲的女性居多,而在亚历山大身上,我也看到了某些表现,所以认为他的爱非常可贵,所以我赞成娜塔莎爱的选择,尽管我知道它注定没有未来。亚历山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了自己作为王储所肩负的职责。 ——————————————————————————————是这样。他没有任何表示或行动促使娜塔莎成为自己的情妇,一方面是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他的所作所为要对帝国负责、他要对未婚妻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对所爱的人负责和尊重,他知道娜塔莎不愿做什么,他认为她完全可以离开自己重新获得爱情,既然他们还没有到难分难舍不可收拾的地步;而最后,他连娜塔莎爱自己的求证也没有强求,最后一点点爱被认同的愉悦也放弃了,真正是成全娜塔莎维护信念友谊家族的意愿,也最让我感念。他懂得,与自己在一起,娜塔莎得到的快乐无法抵消背叛的痛苦;说出爱,娜塔莎维护好友的苦心就不能完满实现。 其实他们的关系不能进一步发展关键于娜,她是个理智大于情感的女人。———————————————————————————————呵呵,这一点,我概括为:他们的关系(进展),主动权在亚历山大手里,可娜塔莎握着主导权,亚历山大决不愿强她所难。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7
    娜塔莎这种理智往往战胜感情的性格特点、这种把责任义务亲情友情看得比爱情重要的观念,现代女性认同的越来越多了,所以我觉得她是《情迷》女性中最富于现代气息的,最与我们的价值观贴近,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 头像
    220.179.14.*
    2007-5-7
    娜塔莎这种理智往往战胜感情的性格特点、这种把责任义务亲情友情看得比爱情重要的观念,现代女性认同的越来越多了。===============================这个赞同。但是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样的女人越来越难获得梦想的爱情了。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爱情。事实上,从来没有完全平等的爱情,总有一方要付出得更多些,甚至是牺牲某些东西。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7
    怎么又扯到塔季扬娜和安德列那里去了?两年前的此时,我也为这跟网友谈得不可开交。对塔季扬娜的评价,请看《点评〈情迷〉八位主角》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83625847及回帖我说的“不负责任”,是安德列跟塔季扬娜有了孩子却不娶她;三番四次对娜塔莎说“爱”她却又与塔季扬娜卿卿我我,爱情是需要忠贞的。两个成年人,你情我愿,讨论谁的责任更大没有多大意义。安德列控制不住欲望,他就该为此承担后果,让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买单是很不道德的,也是我看不上他的地方
  • 头像
    seperana 1
    2007-5-7
    不是说么,越优秀的女人越难嫁出去,得不到爱情倒未必,美貌永远是男人看重的优势,懂得欣赏聪慧女人的男人也不在少数。就看个人怎么选择了。冒着嫁不出去的危险也要自我完善还是自甘平淡找个老实男人谈恋爱结婚?“平等”算不上计量爱情品质的标准,尊重,我觉得应该算,娜塔莎也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