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吧
取消
取消
tieba_log
贴吧App 随时随地开启逗比模式
立即打开
tieba_log
贴吧App 更多精彩评论等你互动
立即打开
打开贴吧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跳页弹窗img立即启动
  • 宋玉是宋国公子,那么他的父亲是谁?
    头像
    茕茕狡兔 2
    2018-11-19
    只看楼主
    百度上面没有相关资料,他父亲是宋国国君吗?同时代的应该是宋康王,但没有查到他与宋玉的联系。
    而且宋国国都不是在河南商丘吗?为什么他的家乡在鄢郢(湖北宜城)?
    65
  • 头像
    珺珺家的姨妈 10
    2018-11-19
    第一,没有那本史书说宋玉是宋国人。
    第二,当时宋国还没有被灭,假设宋玉是宋国公子,那他出生以后,再不济也会被楚国好生看管,想做官也没必要通过景差的推荐
    第三,人家姓宋,不一定是宋国人。要是这么说,秦国人就得姓秦咯?
    打开APP查看5条评论
  • 头像
    风高露冷
    2018-11-19
    宋江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打开APP查看12条评论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宋玉为宋国公族的立论,笔者还可以提出一个旁证,即体量巨大的宋玉冢。宋玉冢在今湖北宜城县城南三里处的腊树园,建于汉代而毁于文革之中。据当地人描述,冢高与屋脊相当。宋玉官至楚大夫,先秦的大夫,并非宫廷中独一无二的大官。楚国官至大夫的人,一朝之中为数甚众。楚怀王十七年,秦败楚于丹阳,一次即俘虏屈匄及列侯、执圭七十余人。文官中大夫以上级别的人,至少不会亚于这个数目。田野考古表明,楚都纪南城周围的巨冢。(封土直径40-100米、高6-10米)只有60多个。假使每个大夫都有资格营建大冢,这个数目远远不够分配。如果不是身份特殊,宋玉其人与其冢就显得很不相称。
    打开APP查看4条评论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按《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国的末代王为宋王偃。宋王偃四十三年,即公元前286年,齐国伐宋,国土分别为齐、魏、楚兼并,宋国随之宣告灭亡。不过,司马迁省略了一个对本文至关重要的史实。即大约在公元前299-295年间,宋王偃以“禅让”的方式,立太子为王,自己退居幕后。这位接受“禅让”的太子,才是真正的末代王—宋元王。[16]
    战国时期,各国学者倡导君王尚贤禅让,曾打动过不少君王。公元前349年,秦孝公曾打算将国家统治权转让商鞅;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位于燕相子之;公元前229年,赵武灵王立12岁的太子何为王,自号“主父”。在战国文献中,赵武灵王的“禅让”受到广泛关注,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赵王父子均死于这一特别事件中,二是赵王正值壮年即立太子为王,在东周列国中当为始作俑者,否则宋王偃的禅让就不会为司马迁所忽视。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因内乱而死于非命。这一事变无疑给宋王偃及其旧臣以巨大刺激。时隔不久,宋王父子不和,宋太子被迫出走。《战国策·赵四》对此有一段简要的记载:
    齐将攻宋……,李兑乃谓齐王曰:“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者,非以为齐得利秦之毁也,欲以使攻宋也。而宋置太子以为王,下亲其上而守坚,臣是以欲足下之速归休士民也。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复攻之,其国必有乱,而太子在外,此亦举宋之时也。
    宋太子流亡国外,应该说是宋国历史上一件异常严峻的政治事件,并给人以祸起萧墙的种种猜测。可是宋国不久即为齐国所灭,宋国宫廷档案的记录自然终止。宋国末代王的下落,也就不见于史籍,成为宋亡之际的一个难解之谜。大凡出走者,均投奔其所在国的敌国。宋国只同楚、魏、齐接壤,并同三国敌对。由于齐国曾收容过同宋元王父子不共戴天的宋君剔成,宋元王不可能奔走齐国。宋元王也不可能奔魏。因为后来宋王偃为齐军击败,逃往魏国并客死在魏国一个叫温的地方;如果魏国曾接纳过他的逆子,宋王偃不可能会步其后尘。于是,宋元王奔楚,几乎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结论了。我认为,出走后的宋元王,就是随后出现在楚国的一位特殊人物—宋玉。
  • 头像
    珺珺家的姨妈 10
    2018-11-22
    你转过来吧,我也不想说什么。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看,喜欢宋玉的粉粉也要看。不用反驳我了,我也懒得费精力去论证什么。就当做看个新观点吧!
  • 头像
    珺珺家的姨妈 10
    2018-11-22
    行了,楼主别太激动。我们又不是仇敌,就是各自看法不一样。当然,我还是希望大家多了解宋玉的作品,而不是他的个人事。我不喜欢太了解古人的个人事,纯属无聊看看也就算了。这个观点是新颖的,看看也未尝不可。就这样吧,楼主转过来就行了。不用多说什么。早点休息吧!
    打开APP查看2条评论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理由有五。
    一、《九辩》,辩什么?不就是申辩自己的清白吗?其中有几处值得咀嚼的诗句,揭示了宋王父子的冲突及宋元王的出走:
    君之心兮与余异!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据说宋元王是被其父王的党羽驱逐的[17],出走之前在诋毁声中也就留下了永远不能排遣的愤懑,同时又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父王的身边。《九辩》写道: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国有骥而不知察兮,焉皇皇而更索?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九辩》描写宋玉出奔时的仪仗写道: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苍龙旗和朱雀旗,显示出宋玉一度身为诸侯王的派头。
    二.宋玉的《小言赋》[18]中记载了一件史实,即楚襄王曾赐宋玉云梦之田。换言之,即楚王在楚国的“国家公园”中给了宋玉一块封地。倘若宋玉仅仅只是一般的宋国流亡贵族,甚至只是楚国的宋来子、宋遗[19]的后裔,他就不可能享受如此殊荣。列国公子奔楚者,仅《左传》记载就不下十起。其中有幸受封的人,其封地多在楚国当时的边境。如吴公子夫概奔楚,昭王封之于棠溪[20]。齐田忌奔楚,楚王封之于江南。这类赐封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田忌投奔楚国后,杜赭即向楚王建议封田忌于江南。他的理由是:“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齐,必以齐事楚”[21]。这种政治投资也就为列国君主所通用。宋玉受封,其性质同田忌受封完全一样。作《小言赋》只不过是楚襄王借以赐封的一个文雅的口实。宋玉受封,当在宋亡之前。当时,宋玉是一个有政治价值的流亡者,他既有时间,又有心境作《小言赋》这类轻松的智力游戏。
    三、宋玉在楚国始终是楚王身边一位身份特殊的清谈家。其言论同楚国的政治生活几乎无涉。楚王可以在执政之余,同宋玉一道游云梦、高唐、兰台和阳云之台,漫无边际地聊天,谈气象、谈女人,唯独不谈政治。楚王的这种闲情逸致,在以招揽稷下先生著称的齐宣王那时也不曾有过。这恰好印证了宋玉身份的不凡。正因为宋玉是宋元王,楚王才会同他谈论政治以外的种种话题。
    四、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澧州·古迹》:“宋王城,在澧阳县南六十里长乐乡,有宋王庙。”卷七十《澧州·四六》引李文山《进诗表》:“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湖南《直隶澧州志·陵墓》却将宋王订正为宋玉:“楚大夫宋玉墓,在(临澧)县东二十里浴溪河南岸,即澧长乐乡间,有墓碑,人称宋玉坟。”耐人寻味的是,墓碑中玉字无点,故又称宋王坟。六朝时有人作《黄花鱼儿歌》:“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知朝宋玉。”其实,该墓千百年间玉、王不分,正是玉即王,王即玉的缘故。玉、王不分,曾引起过一场史学公案,以致有人怀疑司马迁也分不清玉与王。[22]这是因为在秦篆以上的古文字中,玉、王二字的字形,几乎是二而一的关系。将金文、简文和秦篆中的玉、王二字并列对比,玉、王难分的疑案立即迎刃而解:
  • 头像
    珺珺家的姨妈 10
    2018-11-22
    毕竟写个我再花精力再写个反驳文,我既没这个时间而且到时候由弄得大家不和气.......不过和平共处,多弄几个新观点看看吧!就当解闷了,就当活跃宋玉吧了!
    打开APP查看6条评论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秦篆中的王和玉,都是三横一竖,不同之处在于中间一横,王字靠上,玉字居中。
    显然,正是由于玉、王难分,尤其是经过了秦代“书同文”的历史过滤,原本鲜为人知的宋玉的帝王身份,也就被过滤得毫无踪影了。
    准此,一个千古未决的著作权问题,即《招魂》的归属也就不难判定了。《招魂》,司马迁认为屈原作;黄文焕认为屈原自招已魂;王逸则认为宋玉作,为屈原招魂。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距宋玉活动时期最近(不足200年),王逸故乡则与宋玉的楚国故居在同一地点,两位学者均有发言权,同时也都有不可靠处。无论屈原自招还是宋玉招屈原,都与《招魂》内容不合。《招魂》中描绘的宫廷生活规格,显而易见只有身为帝王才能匹配,因而不存在屈原自招或被招的可能。只有当宋玉为宋王时,作者(宋玉)自招其魂也就能成立。
    招人生魂是宋人传统。宋国大夫乐祁曾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23]《楚辞·大招》中有“魂魄归来,闲以静只;自恣荆楚,安以定只”的内容,而《招魂》却绝口不谈回归荆楚。在《招魂》中,作者罗列的国名有齐、楚、秦、晋、郑、卫、吴、蔡诸国,唯独没有宋国,正是宋玉将其祖国置于至高无上之处的表现。这种不提本国的作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避讳的范围,比如孔子编《诗经》,罗列十五国风,唯独没有宋国和鲁国。有识者认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公族,父母是鲁国的臣民,为了表示为尊者和亲者避讳,所以不列宋、鲁两国。[24]
    《招魂》开篇写道: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若!
    这不就是宋元王对其出走的自况吗?
    五、《史记·龟策列传》中,博士卫平同宋元王的几则对话,可作宋玉即宋元王的旁证。
    卫平对曰:“王独不闻玉椟只(一作双)雉,出于昆山,圣人得之,以为大宝。大宝所在,乃为天子。(德按:这简直就是标榜宋玉天生为王的谀词)。
    卫平对曰:“王有德义。……(德按:宋玉在《招魂》中声称自己有德有义,这种自诩同卫平的恭维不无关系)
    元王慨然而叹曰:“暴得者必暴亡,强取者必后无功。桀纣暴强,身死国亡。今我听子,是无仁义之名而有暴强之道。江河为汤武,我为桀纣。”卫平对曰:“王不自称汤武,而自比桀纣。桀纣……杀人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悬而射之,与天帝争强。(德按:《史记·宋微子世家》:“君偃(宋王,宋玉父亲)十一年,自立为王。盛血以韦囊,悬而射之,命曰射天。于是诸侯皆曰桀宋。”)
    这则文献同上述对话互参,即可产生有助于本文立论的联想。
    需要指出的是,《史记·龟策列传》将宋元王同孔子联系在一起,纯属一种假设,如同鲁迅在其寓言故事中讲孔子到上海国际饭店进餐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后者的时间跨度更长而已。《吕氏春秋·君守》:“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莫之能解,兒说弟子请往解之。”《淮南子·人间训》高诱注:“兒说,宋大夫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白马非马的出现和稷下学派的形成均在战国时期;《史记·龟策列传》以宋元王同博士卫平对话为主要内容,然而春秋没有博士的名称,因而宋元王只能是战国时期的宋王。战国宋君一直称公,只有宋君偃曾经自立为王和拥立太子为王。《战国策》、《吕氏春秋》称宋王偃为康王,《荀子·王霸》为献王,全不见其为元王的记载。宋王偃立太子为王,这位太子才是宋元王唯一的人选。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卒,稷下学派解散,稷下先生们各寻其主,兒说弟子在此之后仕宋,正值宋元王(宋玉)在位。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四、宋玉约生于公元前327年
    重温《史记·宋微子世家》对宋国末世的记载:
    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
    《竹书纪年》指出,剔成即位并非权力的自然过渡,而是采取逼宫的方式将辟公废黜而自立。为什么会发生子废黜父、弟攻袭兄的事件呢?这里涉及到先秦王朝及其诸侯国立嫡传位的规则并由此酿成的权力纠纷。立嫡即确立嫡子。嫡子是君权唯一合法的继承人。立嫡有两条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王后所生的儿子。不论人品如何,长子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当君王的妾所生的儿子比王后的第一子年长时,则王后之子为继承人。第二条原则还适用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比如商帝乙的妾生了微子启之后,晋升为妃,再生下第二子辛(纣王),于是微子在名义上只能是辛的庶兄,辛按立嫡规则成了商朝的末代帝王。[25]
    不幸的是,上述二原则在中国王朝史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权威性,王位继承权之争也就始终是王朝政治中的一道阴影。辟公即位时,按其父、祖、曾祖的在位情况及时间估算,大约三十岁左右,无疑已成婚并至少生有一子。换言之,辟公即位之前,剔成已经出生;辟公即位后生偃。按立嫡规则,无论二子是否同母,剔成在名义上都只能算是偃的庶兄,偃才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辟公去世时,兄弟二人都年幼无知,子废父和后来的弟攻兄,应当是宫廷权臣之争的极端结果。[26]
    据此,宋玉的父亲宋王偃当生于辟公三年,即辟公决定立偃为太子而剔成的拥戴者发动宫廷政变的那一年。以此类推,宋玉则生于宋王偃攻袭剔成、自立为宋君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27年。
    理由有三:
    一、按立嫡规则,宋玉既为太子,就必然会在宋王偃自立为君并册封王后以后出生。二、宋王偃自立时,约41岁,距男人生育高潮期尚近。从这一年起到他自立后11年间,据《宋微子世家》记载,他先后击败齐楚魏三强;以皮囊盛血,悬空而射,命曰射天;同时还酗酒和淫于妇人,体现出一个男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荒淫无道,宋王偃仍活了至少八十多年(偃在位时间有43年、47年、53年三说)。这种过人的精力保证了他生子的频率。三、有助于推测宋玉生年的参照者是楚怀王的太子横——楚顷襄王。楚怀王同宋王偃即位于同一年, 即公元前328年。据此可知宋玉与襄王为同代人。宋玉在《讽赋》、《好色赋》、《神女赋》中,面对顷襄王毫无顾忌地谈自己的隐私乃至性生活,可证二人年龄相仿。另方面,在宋玉赋和有关文献中,楚顷襄王每每称宋玉为先生,而宋玉也确以先生的口吻向顷襄王灌输知识,甚至当着襄王的面追述楚怀王的男女私情,可见宋玉比楚顷襄王年长。
    据《楚世家》记载,楚怀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02年,尚为太子的楚顷襄王在秦国当人质,同一个叫“有”的秦国大夫私下斗殴并杀了后者[27]。这意味着太子当时已经成人,正当年少气盛之时,应不会小于15岁,即顷襄王生年不会晚于公元前317年。这个推测同宋玉生于前327年左右可以形成合理的对应关系。
  • 头像
    茕茕狡兔 2 楼主
    2018-11-22
    资料挺长的,懒得复制粘贴了,https://bbs.tianya.cn/m/post-worldlook-938698-1.shtml链接在这里,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 头像
    甜煽铜锣烧 1
    2019-3-8
    宋玉说,
  • 头像
    为你强颜欢笑0 1
    2019-12-23
    我也看过楼主说的这个论文,也对于这个有很深的疑惑。宋玉的资料不多,很难找。没有什么大的学术论坛,至少到现在,我并未看到十分正式的宋玉生平考。另外对于某位发言的人,和气?楼主好像也没说啥。。。
    既然掌握了一些论据,一直吊着人算怎么回事?你只说出你自己的想法来,不说论据,也不写批驳文章,还指望有人赞同你?
    希望正视学术问题,别搞一些乱七八糟的混淆视听
  • 头像
    SONGYUAN2016 1
    2021-7-14
    狡兔好厉害,不服水土就服你,很有治学精神嘛!厉害厉害
  • 头像
    SONGYUAN2016 1
    2021-7-14
    狡兔好厉害,不服水土就服你,很有治学精神嘛!厉害厉害
  • 宋玉 宋元王之子 宋璟家谱有
    打开APP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