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楼. 你以前曾推荐过让我看看这方面的论文,我看了两篇,一篇是张菊如的《<王批聊斋志异>评价》,一篇是杨海儒的《有正本<原本加批聊斋志异>对原著的肆意篡改》。你贴出的盛伟的这篇我看了一下,和张菊如的差不多,还不如张菊如说的详细。
看了后,我倾向这个所谓《王批聊斋志异》是个恶意造假的东西,理由等我整理一下贴在楼下。
乌鲁木旗 2019-6-17 回复(6) 5楼. 所谓《王批聊斋志异》,我倾向是一个恶意造假的产物。理由如下:
1、以这个《王批聊斋志异》为底本,上海有正书局1918年排印的《原本加批聊斋志异》是个彻头彻尾的假货。他说当时的通行本都是假的,只有他才是蒲松龄的原本。他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大肆篡改,然后在篡改处加上评语,还反咬一口说人家造假。如他把开篇的《考城隍》改成了《续黄粱》,然后加批语:
“俗本开卷乃《考城隍》一则,曩阅之不知何其用意,颇疑之。今见原本则以《续黄粱》一则冠首,乃知其用意所在。庸奴无知,以其开口说梦为不吉,乃特抽却此则置之第五卷,而易取《考城隍》一则冠全书。噫嘻!诚不知是何肺肠也。”
像这样反咬一口,贼喊捉贼的地方多了去了(杨海儒列出了很多)。那时人们还不知原稿什么样,他这个作法尚能得逞于一时,一百年后的今天,手稿本、康熙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本等的出现,我们已经大体知道原本的真面目,谁真谁假,一目了然。如此恶意造假,“噫嘻!诚不知是何肺肠也。”
这本书后来大陆没出版,可能知道是造假,台湾曾出版过。
2、这个《王批聊斋志异》最早的源头,只能查到所谓王东序的溧阳同乡狄学耕。狄学耕得到王氏原稿,让他的表弟史册把王氏批语抄下来,史册抄在了
(1/3)
下一段 余下全文 乌鲁木旗 2019-6-17 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