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楼. 絮乱丝繁天亦迷。
絮是柳絮,丝是什么呢?我们义山大大写过蛛丝,也写过柳丝。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这是蛛丝。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这是柳丝。
【絮乱丝繁】,不难看出是互文,丝和絮都是既乱且繁的。
繁丝多见用于乐器,但如果是乱丝,就应是柳丝无疑。
【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沈约)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萧纲 )
【门前杨柳乱如丝。直置佳人不自持】(萧绎 )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孟浩然)
南朝时的乱丝指向不能自持的春心,到了他唐,就引申成了愁绪。
【天亦迷】的【亦】,说明这句是先有某物的迷,再有天迷,但前面好像也没提到什么迷啊?
这就要查了。说文解释【迷】,是【惑也。】解释【惑】,是【亂也。】
把中间的【丝繁】先遮住,只看【絮乱天亦迷】,句子就通了。
这里的【丝繁】和上句【雄龙雌凤】的【雌凤】类似,都可以看作近义反复,放在七言句子里有调节节奏的用处。
美人看什么都乱,自然是因为心乱了。眼看着一天又要过去,自己还是孤身一人,着急呀。
crazycat1313 2021-4-11 回复(2) 13楼.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微阳】切春题,同时有夕阳的意思,感觉有点像迟日。用这个意思的人还挺多。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马戴《楚江怀古三首》)
这位诗人不怎么出名,诗还挺出名,熟悉唐诗三百首应该有印象。
微阳若初曙,傍晚像清晨,字面上没有什么疑问,但为什么会写这个呢?前前后后好像也没提到和日出相关的事,猜测有暗线埋在别处,只是不那么容易看出来。不知会不会有看似仍在一年之始,但已是暮春,看上去仍是前途无限,但自知再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机会了的意思?
【映帘】两个字都软软的,自带闺情意味。很多人说燕台是艳情诗也有点道理。
夕阳映帘,这个画面不太常见,一般都是月光映帘,什么【薄帷鉴明月】啊,【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啊,【疏帘留月魄】,【帘开最明夜】,【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这样的。
【残语】刚想说这句简单,查不到的词就出现了。继续拆,【梦断闻残语】,【残】对应【断】,【梦】对应【语】,【残语】和【断梦】说的应该是一件事。
BTW:一直对【残】字有点成见,总觉得太轻浮了,哪哪都残,像是宋人搞出来的,好句子完全靠其他物象带,几乎和【香】一样难用。
前面好好的说着美人,这句突然插进来说梦醒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18 回复(4) 14楼. 【愁将铁网罥珊瑚】
这句的结构挺复杂,看了好久才拆出来,【愁|将铁网|罥珊瑚】,一句话好像有三个谓语,如果用五言来写应该要用两句,比如【愁将青铁网,去罥赤珊瑚】这样,前一句还是个双谓语。
梦醒了美人没了,主角就拿着铁网去网珊瑚了。(珊瑚:???)
珊瑚是怎么网的呢?铁网要先投进去,等着珊瑚虫自己过来,一年初成,三年收获。这里看起来却是想用铁网抓现成的。嗯?这位渔民您想啥呢?
《南州异物志》:“珊瑚生 大秦国 ,有洲在 涨海 中,距其国七八百里,名 珊瑚树洲 。底有盘石,水深二十馀丈,珊瑚生于石上。初生白,软弱似菌。国人乘大船,载铁网,先没在水下,一年便生网目中,其色尚黄,枝柯交错,高三四尺,大者围尺馀。三年色赤,便以铁钞发其根,系铁网于船,绞车举网。还,裁凿恣意所作。若过时不凿,便枯索虫蛊。”
既然说到【铁网】和【珊瑚】,一定要提一提碧城。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珊瑚都还没长起来就急着收网!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不知同担大手们是无心忽略,还是有意避谈,似乎都没有提到铁网珊瑚这个行为是有贬义的,无论从习俗起源,还是身份特征,甚至是行为后果来看,都不符合崇高的道德目的,不值得鼓励和赞美。
我们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18 回复(5) 15楼. 【海阔天翻迷处所】
【海阔】没有太特别的说法,像【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大抵是鸟飞不过,船看不见,阻隔难达。
【天翻】可能是【地覆天翻】的截取。这个词还在悼亡的【愁到天地翻】,行次西郊一百韵的【奚寇东北来,挥霍如天翻】出现过,都指向某种世界崩塌的毁灭感。
【海阔天翻】还是互文,阔是海和天都阔,翻是海和天都翻,似乎原本是天在上,海在下,翻过来就是海在上,天在下?像是天地变色,倒转乾坤。
【迷处所】字面翻译过来,是【迷失了所在的地方】,唐人用这个词例子挺多的,像是: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卢照邻)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孟浩然)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孟浩然)
【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孟浩然)
【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白居易)
【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刘禹锡)
有的是找不到桃源仙境,有的是思忆故园,有的是不知身在何处。
如果【海阔天翻迷处所】说的是天翻海覆后,梦里的仙境找不到了,前一句应该是梦内景象,但前一句【愁将铁网罥珊瑚】发生在梦外,这里的【迷处所】就应该是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18 回复(3) 16楼.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这一节字面上没什么难度,但主语是谁呢?前两句,甚至前三句,看起来说的都像是做梦的这位主角,想美人想得瘦了啊,春烟秋霜都傻不拉几绿着白着不理解我啊,又磨朱砂又凿石头的这么诚心诚意了老天爷还是看不见,但【愿得天牢锁冤魄】突然就说不过去了,明知是冤死的魂魄却不给人平反,魂魄要走还要用天牢锁住不让走,这占有欲太过分了,令人发指!暴君!暴君啊!怪不得做出网珊瑚这样的蠢事坏事,怪不得老天爷惩罚你!
但如果,这一节的主语是那位梦里的【娇魂】呢?
【衣带宽】,后世有【衣带渐宽终不悔】,往前追溯就源自沈约沈大佬。
义山大大诗里写得还不少,像是: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沈大佬为什么瘦啊,老板梁武帝生他的气,弃之不用,想辞职又不让,他就写信给当时仿佛有八只手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行政能力强悍精力又充沛的同事徐勉,说自己瘦得好惨活不长了。
【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24 回复(4) 17楼. 最近燕台怎么被炒起来了?大家都来解读,妙啊
王晏媄 2021-4-26 回复(2) 18楼. 【碧】和【白】的内涵就更丰富了,热情vs寒冷,苦难vs清白,怎么说怎么有,字面上主要是切合春和秋的两种颜色,联想嘛可以随便想,想得到就是真的。
这里需要留意的可能是【烟】和【碧】的搭配,烟本无色,碧色应该是树色。春烟碧,说的应该是春烟被树色染碧。
老李有诗云: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春烟碧】和【秋烟碧】就已经太像了,后面还接个【秋霜白】,嫌疑更大。对比【春烟】和【秋烟】,【春烟】本身已经给人绿色的感觉,再用【碧】,感觉有点撞色,【秋烟】给人的感觉是白色,白色和绿色搭配就好得多。像这个搭配和其他比较跳跃、有硬度的搭配,不得不怀疑,有可能是义山大大年轻时用字还不够浑融的痕迹,当然也可能是受了他唐前辈大家的影响,像句子硌牙的老韩啊,热衷于探索新思路的老杜啊(我真的不是黑)
crazycat1313 2021-4-26 回复(1) 20楼. 【研丹】的【丹】大家熟悉,丹砂嘛,老李的【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说的是世俗世界太糟糕了不如求仙去,但丹砂为什么要研磨呢?
老韩有一首送行的诗,写到【材调真可惜,朱丹在磨研】,这里的【朱丹】看起来是比较好的东西,用来研磨就浪费了。
【丹】和【朱】如果同义替换,还能找到两个例子。
【剪碧排千萼,研朱染万房】(白居易)
【是非浑并漆,词讼敢研朱】(元稹)
这对好基友说的【研朱】是磨了朱砂做成红墨水,用红笔来写/画,老白写的是景物、应酬,漂亮字夸张着用,看起来轻浮一些,元稹写的是野蛮人不懂文化,用得严肃一些,但大体都指向【研朱】本身应该带有某种高尚的目的,应该由社会地位比较高,道德形象比较好的人来做。如果做的人地位不够或者道德太低,或者做的目的比较低俗,就配不上被【研】的【朱】了。
【擘石】的例子也少,石是山石,同义替换可以用【擘山】。老杜有【初闻龙用壮,擘石摧林丘】,老李有【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老韩有【雷公擘山海水翻】,说的都是神力造就了险峻的地势,一方面有赞颂神灵的意味,另一方面,人对这样的神力是敬畏多,喜爱少的。
这样看来,能【研丹擘石】的人,权力应该很大,大概不是宰相就是将军,文能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5-5 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