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在这首诗里,梦得大佬就商业吹捧另两位大佬,【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所以【上燕台】可能是用来象征官场交游的一种套话,当对方的地位比自己高,原本平等的朋友可能就谦虚地自降半级,把聚会称为招贤礼贤的活动了。而实际上这种交游活动,也往往和政治势力的形成和稳定有关。
所以,除了幕府打工人这个身份之外,一个相对身份低微的文士和非直接上司的重要人物交游相处,也是燕台生活的一部分。
至于四首,写了四首就四首呗,就算去掉四首只留下燕台,也是可以的。
好的标题叨叨完了。正文后面再更新~
不知as大人满意否?
@Aerith_Strife(2/2)
上一段crazycat1313 2021-4-4 2楼. 首先看春。
风光冉冉东西陌。
第一句就遇到问题了。风光冉冉,看不懂。冉冉应该是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里,形容柔弱枝条下垂飘动的样子,可风光又没有形状,怎么冉冉呢?这里可以把义山大大喜欢的何逊小朋友捞出来。《酬范记室云》有一句【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当句有对》里就把这句化成了【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所以风光不是风景,而是风吹动草叶,照在草叶上的日光随着草叶飘动,看起来就像是光在飘动。谢朓有一句【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像这样在草际浮动的风和光,就可以用草叶、枝条的冉冉来指代和形容了。有的解读直接把风光当作整体的风景,但即使用于指代整体,风光也不会脱离风和光的本体,而且用于指代整体时,给人感觉是比较飞扬开阔的,用冉冉这样纤弱退守的刻画反而看起来不合适。
第二个问题出在【东西陌】,东陌就东陌,西陌就西陌,东西陌是个啥?诗里用东陌是最常见的,送别,回家,远眺好像都是东陌,西陌几乎没有,不知是不是和长安城的地理特点有关。
虽然【东西陌】没见过,类似的【东西路】好像还比较熟悉,【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不知应该算一条路还是两条路呢?我感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4 回复 3楼. 几日娇魂寻不得。
【几日】很多解释都看作是几天,几日寻不得,一般说成是连续几天找不到。问题是,几天就长吗?几原本是表示少的,几日,是指很短的时间,比如李白的名句【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要用时间来表示追寻的诚意,就应当是久觅,不太可能是只找三四天的意思。
【几】的另一个用法是疑问,如果当作疑问解,由于时间太久,不知道过了几天,所以问【几日寻不得?】,这样好像能通。但没见过这么解释的,不知猜得有没有道理。
【娇魂】也是个没见过的词,但李贺用过,搜出来感觉挺偏的,《感讽六首》其二,【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看起来是个投水殉情的美人。投水殉情的美人面目总是比较模糊,比如孔雀东南飞的那位,可投水殉国的君子我们就不能再熟了,屈原呀。
另一首我们比较熟悉的李贺诗,也用了相似的词。【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香魂】和【娇魂】,都鬼气森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香魂吊书客,死者吊生,香魂可哀,书客更可哀,用得诡谲又合理。
那么娇魂寻不得,为什么就一定要是人寻娇魂,不是娇魂寻人,或娇魂寻物呢?
想象一下,一缕魂魄徘徊在小路上,有人问,还是没找到?找了多久了?
都不用回答。
crazycat1313 2021-4-4 回复 5楼. 话说“冉冉”原本的基本意思好像是“渐进貌”,所以第一句理解成“渐渐地、渐渐地,春光来到了陌东陌西” 似乎也没什么问题……8过,楼楼要往“美好但脆弱”那边理解,想必是会有下文的
Aerith_Strife 2021-4-5 回复(2) 6楼.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这两句其实是一句,前句只有主语,要补上后句才有完整的意思。
【蜜房羽客】就是蜜蜂,没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看作是换了个名字,如果要看得细一些,【羽客】和花之间是客与主的关系,主高客低,客常用于自指,【羽客】应该就是这两句的主角了。
这句的麻烦在于【类芳心】。如果类就是像,芳心就是美好的心,蜜蜂为什么会像美好的心?没有共同点啊……再者,下一句【冶叶倡条遍相识】,说的显然是蜜蜂认识树叶和枝条,不说蜜蜂像什么,句子的主体意思反而更明确。喻体还不如本体意思清晰准确,做这个比喻有什么意义呢?
先看【芳心】,义山大大还是挺喜欢用这个词的,有【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有【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总归是美人单方面托付春心的感觉,字面上还兼顾了花蕊的意思。
如果不把芳心当作比喻,也不和美人的情怀挂钩,只当花蕊看,蜜蜂和花蕊的关系就是很明确的,还挺香艳的。采花采到整条路的枝枝叶叶都认识了,就更香艳了。
由此怀疑类字是不是还有其他用法,大约是下见上的意思,或者是传抄的时候错了什么,不过没有查到证据。
如果保留【类芳心】类比的意思,可能要把顺序变换一下。 比如变成【冶叶倡条遍相识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5 回复(2) 8楼. 暖蔼辉迟桃树西。
暖霭,好的又不认识……辉迟,也不认识。翻开燕台诗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什么词一看都不认识都要查……结果这词还查不到。
那就只能拆(猜)了。霭,云气。暖霭,大概和暖云,暖气差不多?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李贺)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杜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杜牧同学的年龄只比商隐同学大一点,不过既然是明确出现过在诗里,又【刻意伤春复伤别】,切合春题的杜司勋,应该还是可以划拉进来看一看的。
这样就大概有结论了,暖霭=春天的温暖云气。
但暖云这样的词,我们还是不太熟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暖风、暖日,这么一查,好像就出来有趣的东西了。
有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老杜的著名应制: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嗯?这么一看,老杜这个主题,好像也挺符合燕台之春嘛。
再看杜牧同学这个,简直可以惊掉下巴。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暖对上了,风和霭,对上一半,迟对上了,日和辉,对上一半,柳和桃,对上一半。
不是说对上了就一定有关系,但这都有模板了,描写的能不是一个东西吗!
实际上,暖风和迟日就是描写春天常用的意象。
迟日本身就是一个词,是春日的别称,但
(1/2)
下一段 crazycat1313 2021-4-11 回复(3) 9楼. 高鬟立共桃鬟齐。
一眼就能看懂的句子,美人桃花相映嘛。
但这里的高鬟,桃鬟,都是前人没用过的说法。高鬟即高髻,鬟和髻做了同义替换,还算正常。桃鬟,桃树的鬟,就很新奇了。桃树的鬟是什么呢?桃花插在鬟上, 可能是长着花的桃枝?
好吧,感觉这里就是为了为了好听,用个平声,用个XOXXXOX,顺手造了个桃鬟出来,反正好看的字搭配起来总是好看的。
crazycat1313 2021-4-11 回复(3) 10楼. 雄龙雌凤杳何许。
雄龙雌凤,又是两个查不到的词。有的研究者说,美人是凤,对象是龙,这句说的是龙和凤远远分隔,但龙和凤是两个不同物种,在此之前的诗应该没有把一龙一凤用来象征伴侣双方的,更常见的配对是一雌一雄的鸟。像是:
【惊雄逝兮孤雌翔。临归风兮思故乡】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
一雌一雄的龙也有,说的是一对宝剑,其中一把给了张华,两把剑就分开了,张华遇害后,宝剑入水,和另一把会合,变成了两条龙。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据此推测,雄龙雌凤应是指眼前所见孤龙孤凤的配偶,【雄龙雌凤杳何许】是美人看见孤龙孤凤的感想。
再推一步,美人意念之中的对象或是像龙,或是像凤,只有一个伴侣的属性,具体形象是不确定的。
实际对象和理想对象的差别也在这里。实际对象是具体的某个人,理想对象则只有像龙凤那样美好的属性,没有具体所指。
这个春天,美人没有理想的伴侣,和刚刚踏上仕途没有理想工作的年轻才子,怀着同样的苦恼。
crazycat1313 2021-4-11 回复(4)